西方名案沉思录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5年,美国人雷诺德被法院判决犯有重婚罪。他已经结过一次婚,居然又结一次。他还是一个摩门教徒,根据摩门教教义,一个人可以有几个太太,但是,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不能重婚。
  这件案子,在当时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包括陪审团都在争论:“人到底能不能重婚呢?”
  案子最后转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杰弗逊指出,一个人可以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并不表示他在我们这个社会或国家的实际生活中,能够百分之百地按照教义生活,比如他不能够重婚。重婚违反的是国家法律,国家法律关照的是所有国民的道德底线。
  如果有人相信,以人殉葬算是一种宗教仪式,难道我们就可以允许这么做吗?或者有一些基督教的学者,反对孩子们在学校接种牛痘的,那么我们还能不能够对他们的孩子强行接种牛痘呢?
  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由此可见,法律需要经受具体案例的考验,才能逐渐逼近它应有的价值。
  《法槌十七声》是一本时事评论集,讲的是西方法律史上十七个著名案件。本书的作者萧瀚,是一位年轻的法学家,他援引这些案例,帮助我们重新考虑,到底什么是法律?什么才是真正的法制社会或政治文明社会?
  书中列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件,如法国19世纪末的德雷夫斯案。
  德雷夫斯是一名法国陆军军官,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人诬告是德国间谍,后来才发现这是个冤案,但是,他已经白白坐了好几年牢,连累了很多人。
  这个案子披露出来以后,举国关注,大作家左拉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我控诉》,成为知识分子历史上响当当的一个事件。
  萧瀚指出,这个案子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大家注意,就是时任情报处处长的皮卡尔。由于德雷夫斯一案,整个陆军部都在指控他,等于开动整个国家机器去压迫他。皮卡尔觉得德雷夫斯是被冤枉的,要为他辩护,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多么不容易。后来,皮卡尔被调到前线战场,等于变相处罚,让他去送死。
  第一,他是一个军人,怎么能不服从上级命令,去帮助一个军方上下都认为是间谍的人呢?
  第二,他要对抗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极端民主主义,当时,全法国都非常仇恨犹太人。
  第三,他与这件事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关系,甚至根本不认识德雷夫斯这个人,纯粹是凭着自己的良知去为他辩护,最后,差点把自己牺牲掉了。这样的人,难道不比左拉所做的更难得吗?
  书中还提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件——马拉之死。
  马拉是一个革命煽动家,雅各宾党人。
  雅各宾党上台以后,把国家搞得血流成河,最多的时候,约有五万人被送上断头台,断头台不够用,就用水淹、火烧、枪毙、集体炮轰,总共处死了四十多万人。
  在这样的恐怖潮流中,煽动别人杀人的马拉,最后也被暗杀了,杀死他的是一个25岁的女人夏洛蒂·科黛,她不想再眼睁睁地看着整个国家陷入野蛮之中。
  问题在于,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按常理说,杀人是犯法的,但是如果不杀他,就会纵容更多的罪恶。二战时期,很多人,包括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菲尔,都想刺杀希特勒。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名的律师,比如20世纪刑法史上最有名的辩护律师克莱伦斯·丹诺,他辩护过的几个案子非常出名,其中一个案子的辩护词,被公认是可以让人感动到流泪的。
  这个案子发生在20世纪初的芝加哥,有一对年轻人杀了人,丹诺为他们做辩护,在辩护词中,除了说他们有精神病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讨论到底死刑能不能代表公正?以牙还牙就叫做正义吗?如果一个人死了,让另一个人也去死,就能换回被害人所失去的正义及尊严吗?
  这是一个值得让全人类好好思考的问题。
  (梁文道/文,摘自《我读2》一书)
其他文献
在撰文回忆“牛棚”生活时,季羡林打趣称自己“曾有志于研究比较地狱学”。  他的比较对象是《神曲》和中国的《玉历至宝钞》。一对比,他发现西方地狱“实在有点太简单、太幼稚、太单调、太没有水平”,“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读了只能让人觉得好笑”;而印度的地狱则“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国人的扩大与渲染”,“地狱简直如七宝楼台,令人目眩神驰”。  接着,他才点出他在“牛棚”里待过以后的认识:“‘革命小将’
期刊
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人是原来的党政干部。同年6月的一份调查表明,在苏联高层干部队伍中,76.7%的人已经认为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这些所谓的“共产党人”,革了苏共的命。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科兹等深刻地剖析了这一奇特的现象。他们认为,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积累了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因此,
期刊
回到200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召集了一批外部专家,他们的任务是:凝视不久的将来,预测2015年的情势。  结果他们提供了一份长达70页的报告。  以下是他们对今天世界预测正确和错误的方面。  互联网革命:正确  中情局专家正确预测了数字和移动技术的大爆发,专家们说,“通用无线蜂窝通信”将创造“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全球变化”。  看看全球手机数量的增长趋势,以及将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的超
期刊
历史学家宣称,他们发现的证据表明,古罗马人抵达北美洲的时间要比哥伦布踏上该大陆早1000多年。  他们表示,这一发现将“改写历史”,因为它表明古代航海家到达新大陆的时间远早于这位伟大的探险家。  人们在加拿大的一个岛上发现了一把罗马短剑、一个军团哨子、一些迦太基金币、一个罗马盾牌的一部分和一个罗马人头部雕像。  历史学家约万·赫顿·普利策认为,这一发现是“确凿”证据,表明这个伟大帝国的人最先抵达那
期刊
文有妙文,批有秒批。幽默诙谐的批语,尤其是那些或睿智,或嘲讽,或谐谑,或调侃的精彩批语,读来十分有趣。  明朝国戚朱宸濠家里有只皇帝御赐的仙鹤,仆人牵鹤逛街时,鹤被狗咬伤了。朱家大怒,遂到衙递状:“鹤带金牌,系出御赐!”知府也不含糊,问明情形后,当即批判:“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不关人事!”判词字字有声,在情在理,驳得朱家无言以对,只得撤诉。  清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写成了“仲翁”
期刊
一、揭露日寇保险的对联。1937年日寇侵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对此,中华儿女撰写了一副发自内心的血泪控诉联:“古城遭劫,民族受辱,卅万同胞饮恨去;妇女遭淫,房屋被焚,不尽江水挟泪来。”  二、唤起民众的对联。为激励民众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暴行,中华儿女撰写了几副对联:“敌军若来,男女老少皆为战;鬼子敢犯,锄头扁担是刀枪。”“好汉去当兵,保卫祖国上前线;腕子休念母,正缝棉衣做后援。”  
期刊
“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企业给了我们工作机会,感谢顾客光临我们的火锅店,感谢队友让我成长!” 近日,在沈阳铁西区爱工北街一个广场上,一家火锅店的上百名员工集体跪拜领导,并喊响口号,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火锅店负责人对记者说回应称,确实是他们在开会,但下跪完全是出于员工意愿,目的是为了增强员工凝聚力,是一种企业文化。  如果硬要把下跪感恩也列为一种企业文化,那么它无疑是一种畸形的企业文化。其本质
期刊
近来最听不得的一句矫情话就是这句“官不聊生”。  当下的官们居然会觉得“活不下去了”!此话如此夸张,无非以下几种可能,其一是日子实在太好过了,实在是太“夜夜笙歌,日日纸迷”了,这样的日子只是被狙击了一下,他们便薛蟠一般地受不了了,嚷嚷着觅死觅活,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乌庄头乌进孝来贾府纳年例,百姓眼里那些贡物已经够山珍海味了,可花花大少贾珍却还皱眉抱怨:“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银子来, 这
期刊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本世纪末,气候变化会导致太平洋上的风型发生改变,从而使往返于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的飞机飞行时间稍微延长——到2090年,飞行时闻将平均延长1分钟左右。可能有人会撇撇嘴:1分钟能有什么影响?  可是不要小瞧这1分钟,累加起来就是一个吓人的数字。按照这条线路上的航空公司的飞机每天往返飞行两趟来计算,每年将增加13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相应地也会多消耗180万升价值约140万美元的航空燃
期刊
我们常常碰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有依据、有权威的科学答案或常识,像“火腿培根致癌能力如同砒霜”、“手机基站越多辐射越大”等这样的似是而非的“科学知识”,便极容易流行起来,使人们信以为真,甚至引发人们的焦虑和担忧,在人们没有充分掌握和了解了科学合理和证据确凿的事实情况下,这些伪科学、伪常识便有了流行传播的土壤。  2005年圣诞节前夕,英国著名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刊载了这样一条新闻:英国北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