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离群”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园以后,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逐渐增多。这种交往拓展了他们的生活、活动空间,对其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在班集体中,常常有这么一个小群体:他们不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喜欢独处,显得比较离群。
  离群幼儿的表现特征
  不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征较为普遍,大约占到离群幼儿诸多不合群特征中50%。他们常常在游戏中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小心翼翼地看着其他孩子兴高采烈地活动,不敢参与或者说不愿意参与其中。
  不懂得关心别人。这一特征占到35%的比率。这一类孩子显得很冷淡,比如同伴在他身边摔了一跤,嚎啕大哭,他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走过去安慰,也不会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帮助安抚同伴的情绪。
  不喜欢表达.这一特征所占比率大约为15%左右。具有这一特征的孩子怯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喜欢参与同伴之间的交谈,对老师、同学们的问候、显得局促不安。一旦老师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他们的精神会因此而更加紧张。幼儿离群的几个原因
  生活范围狭小,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过于谨小慎微,他们将孩子拘囿在很小的生活空间中,不喜欢孩子同其他人自由交往,常因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争执而大为恼火。这样一来,孩子只能在家庭中玩耍,他们接触的人物大多为父母及祖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为缺乏同伴交往而弱化了交际能力。
  家庭不和睦,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长年累月的争执、吵闹使得孩子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他们的内心是压抑而敏感的,对外在世界保持着距离。我曾关注过一个孩子,他对于同伴们的友好表现显得很抵触。后来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在离异之前几乎天天吵架,孩子经常以泪洗面,变得很敏感,害怕陌生人,无法理解他人的友好。因为在他幼小的心灵世界中,人与人的争吵是常态,他以为同伴与他的关系也像其父母之间的关系那样充满压力,因而产生抵触心理。
  家庭过多负面教育的结果。这类家长每天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不要……”,让他们不要接触这个,避开那个,夸大了社会的负面性。比如某个孩子丢失了,家长马上认为这是普遍现象,进而对孩子忧心忡忡,担心此类事件在孩子身上发生,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们對世界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同别的孩子交往。
  帮助离群幼儿融入集体,走出封闭保守的心理状态,需要老师与家长多沟通,理清问题的头绪,不然,缺乏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容易南辕北辙,使离群的孩子更加不愿接近集体。针对前面提出问题的表现、原因,我们针对个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策略。
  个案:多多,男,3岁,小班.
  多多在游戏活动排斥集体活动,拘谨,喜欢独处,不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交流,对老师和伙伴们的招呼与示好显得畏惧。
  家园沟通:从2岁开始,多多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因上班只能一周来看一次。外公外婆怕多多出去发生意外,总是看得很紧,只让多多一个人在家里玩。多多平时很少与小区里的同伴进行游戏,缺乏交流。
  老师的做法:发现多多的情况之后,老师及时跟家长进行了交流,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纠正。我们说服外公外婆改变教育方式,减少对孩子的干预,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主动去熟悉环境,认识新朋友,增加孩子和他人交流的机会。
  对爸爸妈妈说:家长应给有条件的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之所以加上“条件”一词,是因为孩子们还处于心智不成熟的状态中,需要家长的呵护与引导,孩子的自由活动应该建立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鼓励多多参与同小区孩子的游戏,帮助他熟悉环境,学习主动交朋友。如果多多仍然拘谨,家长们可以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通过这种方式让多多渐渐接纳其他孩子。在熟悉的家里,孩子心态比较放松,不会那么抗拒其他孩子,容易和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在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家长再鼓励多多“走出去”,主动找别的孩子玩。
  多多的转变:渐渐地,多多有了朋友,据外公说,他开始和院子里的其他孩子交换玩具,话也多了起来。入园的抗拒情绪缓和了很多,逐渐开始参加集体活动,迸餐盥洗室的时候也不再独来独往。
  个案:萱萱,女,3岁,小班。
  萱萱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触碰她的身体,不仅男孩子不能触碰,女孩子也不能触碰。遇到困难的时候,萱萱不愿意告诉他人,喜欢自己一个人生闷气。当有人让她觉得不舒服时,她就会大喊大叫,不管老师如何安慰都不行,显得固执不合群。
  家园沟通:萱萱父母半年前离婚了,在两人关系急剧恶化的时期,争吵是家常便饭,萱萱不知道父母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只是惶恐地蜷缩在一边。父母离异之后,萱萱跟着母亲。母亲由于生活与工作的诸多不如意,常常在家哭泣、摔东西。
  老师的做法:根据萱萱妈妈的描述,我们明白了萱萱敏感多疑的原因。我们与萱萱的父亲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虽然双方离婚了,但是跟孩子见面的时候应该保持和睦的关系。萱萱父母意识到了问题,两人一有空就争取和孩子一起,克制负面情绪,给孩子展现出和谐的一面。
  对爸爸妈妈说:家长应为孩子创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大量的心理研究案例表明,成长环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如果孩子从小处在一种不和睦的环境中,他们的性格会因此而变得扭曲。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些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即便是家长乏间有矛盾,也应该将这种矛盾减低到最小程度,尽量不让矛盾破坏家庭的和睦。此外,家长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素养,互相尊重、以礼相待,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粗话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其负面意义不言而喻。家长是孩子最好榜样,家长言传身教做得好,孩子才会乐观积极。
  萱萱的转变: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去看萱萱,发现她的抵触情绪少了很多,开始和孩子有了肢体的接触。
  个案:朵朵,女,4岁,中班。
  朵朵显得比较内向,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喜欢一个人坐着,对一些正常范围内的异常声响显得敏感和害怕。在户外活动时,总是和攀爬架、滑滑梯保持一定距离。
  家园沟通:在沟通中我发现,朵朵妈妈经常说一些社会问题,诸如哪个孩子出车祸了,哪里又出现孩子的食品安全问题了……在放学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妈妈会紧紧拉着朵朵的手,哪怕周边环境很正常,这些细节都表明朵朵妈妈对环境过于敏感。我们意识到,朵朵的离群性格和妈妈的焦虑情绪有很大关系。
  老师的做法:建议朵朵妈妈尽量少和孩子谈论负面信息,因为孩子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他们容易把家长说的问题放大,认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变得敏感、胆怯。我们进一步建议朵朵妈妈要多和孩子谈论积极向上的信息,使她树立起正面的生活态度。
  对爸爸妈妈说:家长应该对是非曲直有一个正当合理的评价尺度,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发生了一件坏事就扩大到整个社会,认为坏人坏事无处不在,更不能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孩子。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源自父母对他们的教导,如果父母平日的言词中的世界充满负面信息,孩子会因此对周围环境心生恐惧,进而缩手缩脚,躲在角落里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我们在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常常把从新闻中听到的、生活中见到的负面事件、人物作为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的例子来教育他们,并且方式方法不得当。家长对孩子讲述负面事件、人物时应注意分寸,同时还应当配合以正面的人物、事件,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有坏人坏事,但是有更多好人好事,后者才是生活中的主要方面。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畏惧而离群。
  朵朵的转变:认识到了问题之后,朵朵妈妈尝试着和孩子说一些积极有趣的事情,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有负面新闻就心急火燎地提醒孩子注意这注意那。一段时间过后,朵朵的心绪慢慢打开了,她开始尝试去户外活动,如滑滑梯、走平衡木,也开始有了聊天的朋友。
  这几个指导策略不能解决离群孩子的全部问题,它只是从家园沟通交流的角度寻求解决离群孩子心理问题的途径。我们期待各方面力量都能对离群孩子加以关注,让离群孩子大胆走出封闭的心理,尽早融入到集体中去。
其他文献
“吐槽大会”开始了,“吐槽大会”开始了!你知道我们将要吐槽的是什么吗?春节!没错,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吐槽你,春节!rn“起床了,小懒虫!起床了,小懒虫!再不起床,太阳公公
期刊
隔代育儿,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家是中国妈妈和美国奶奶,是不是会婆媳矛盾更激烈,育儿分歧更突出呢?其实并不然,在我们家,我和婆婆彼此尊重,在育儿上,以我为主,所以并没有很大的矛盾。  育儿决定权掌握于妈妈手中  自从兄弟俩出生,我们与婆婆每年有2-3次的相处,已经6年有佘。我觉得,当孩子问奶奶事情时,奶奶有权回答“是”或“否”。但只要我在,不论兄弟俩问奶奶什么,奶奶一定会回答“去问妈
期刊
在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提出各种问题,“小猫为什么不穿衣服”“树叶为什么会黄”“为什么会有风”……有些问题做父母的难以作答。孩子发问,说明他们对社会生活充满了好奇,开始探究这个世界。如,孩子问“为什么下雨后有那么多蜗牛爬出来”,说明他关注到了自然现象;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说明他对生命的起源有了疑问。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父母如果把自己定位为问题的解答者,就会对这些问题“有提必应”,试图给出正确的
期刊
1观察中认识和发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认识自然和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感知周围世界,探索发现有趣的现象,获取更多的信息.观
期刊
责任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对其将来的事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然面很多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还小面包办一切,导致孩子在生活、学习簪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由于家长缺少培育孩手责任心的意识,所以常常错过了培育责任心的关键期。  洋洋6岁,他喜欢把玩具盒里的玩具全部倒在地上尽情玩耍,玩腻了就跑去干其他事情,从来不知道收拾。虽然妈妈对洋洋收玩具这件事唠叨过无数次,但效
期刊
所谓养育孩子,其实不是成就孩子,而是在他们的启发下,自己重新活一遍。  一天,5岁的女儿因为一件小事而生气,拉扯一串串珠,珠子散落了一地。事后,我找了个机会与她共读绘本《妈妈,我真的生气了》,我用亲子阅讀的方式告诉她,生气了可以说出来,并且可以寻求帮助。孩子用和我拉钩的方式告诉我,她以后会努力不生气。  为亲子阅读创造意义  起初,我或先生给孩子阅读的时候,她的耐力和注意力都不够,“摸爬滚打”样样
期刊
我明白,孩子闯祸最重要的不是打她,让她害怕,而是要让她能勇于承担后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午吃饺子。先生有事要出去,我们便先煮了一份让他先吃。先生在餐桌旁吃,我和公公婆婆在一旁继续包,悦悦在房间里拍排球。我们看排球碰来碰去,便对悦悦说“悦悦,别拍了,当心把碗砸了。”可悦悦正在兴头上,哪里能听进我们的话,还一边拍球一边哈哈笑。  突然,“咚”的一声,悦悦闯祸啦!  悦悦的排球弹到了餐桌上,正好砸
期刊
小资料  中国膳食指南: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美国儿科协会: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果汁推荐不同的摄入.量。1-3岁,即便可以喝纯果汁,每天饮用量不得超过4盎司(约120毫升);4-6岁,每天饮用量不得超过4盎司至6盎司(约120-180毫升)。  澳洲膳食指南有特别说明:1-2岁:75克,约为半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半根中等大小的香蕉;2-3岁:150克,
期刊
西兰花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适量食用可增强免疫力,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维持骨骼正常生长,保护视力,提高记忆力等。西蓝花饭团  备材料  西兰花、藜麦米饭。  1西兰花洗净,焯水。  2取西兰花的花部分,切碎。  3藜麦米饭中混合西兰花碎,用保鲜膜团成圆形。  一点心得  西兰花需焯水,煮熟。  食用时,可以淋一点酱汁。  西蓝花蛋饼肠  备材料
期刊
陈丽老师:让孩子尝试和操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张宣纸、一滴墨水就可以变化无穷.针对国画的这一特点,在水墨画教学活动中,我们从玩墨、玩纸入手.当我一一介绍了桌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