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灌洗奶牛腹腔,分离获取奶牛腹腔巨噬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瑞氏染色计算其纯度。结果表明,采用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灌洗奶牛腹腔,能够获得较高纯度的巨噬细胞,能为奶牛胞内寄生菌存活机制的研究提供很好的试验材料。
  关键词:奶牛;巨噬细胞;分离培养
  中图分类号:S823.9+1;Q81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2-0038-03
  巨噬细胞(Macrophage)为免疫活性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在机体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功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在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产生的可溶性细胞活素类因子参与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巨噬细胞也是各类病原的靶细胞[1],包括分支杆菌、沙门氏菌、衣原体等。
  腹腔巨噬细胞是腹腔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研究机体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关系的重要研究材料。但是迄今为止的报道多为有关小动物如大鼠、豚鼠、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鉴定,绵羊[2]、猪[3]、牛[4]等大家畜也有肺泡巨噬细胞分离的报道,尚未见有关奶牛腹腔巨噬细胞分离鉴定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拟运用RPMI-1640培养液灌洗奶牛腹腔的方法,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腹腔巨噬细胞并进行相关鉴定,为下一步构建奶牛巨噬细胞噬菌体文库和以巨噬细胞为模型研究奶牛免疫机制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和仪器
  RPMI-1640培养基购自Hyclone,小牛血清购自天津灏洋生物工程公司,酸性磷酸酶染液、α-醋酸萘酚酯酶染液,HE染液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瑞氏-姬姆萨染色液购自济南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主要有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
  1.2奶牛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
  购15日龄雄性奶牛1只,平躺保定,腹腔注射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500 ml,轻柔奶牛腹部3~5 min,静置7~10 min后,用50 ml注射器抽取腹腔液。离心5 min(1 000 r/min),弃上清,用PBS洗涤3遍,再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调节细胞浓度至2×106个/ml,接种于培养瓶及6孔培养板,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 h,弃上清液,用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漂洗2遍,然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在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并作相关染色和鉴定。
  1.3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体外培养6 h后,将培养瓶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贴壁细胞形态;取已铺满细胞的爬片,晾干后进行姬姆萨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1.4奶牛腹腔巨噬细胞HE染色
  取出细胞爬片,固定晾干,按照说明进行染色。
  1.5奶牛腹腔巨噬细胞酶化学测定
  1.5.1酸性磷酸酶染色(CACP) 取出细胞爬片,固定,晾干,按照说明进行染色。每片计数200个细胞,共观察5片,计算阳性率(胞浆内有棕红色颗粒沉淀物为阳性,胞浆内粉红色为阴性)。
  1.5.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取出细胞爬片,固定,晾干,放入含10%α-醋酸萘酯的基质液(pH=6.3)中孵育1 h,流水冲洗3 min,晾干。甲基绿复染3 min,流水冲洗,晾干镜检。每片计数200个细胞,共观察5片,并计算阳性率(胞质内有灰黑色沉淀物为阳性,胞质内无沉淀物为阴性。2结果与分析
  2.1奶牛巨噬细胞培养及形态特性
其他文献
摘要:从山东某地区发生呼吸道症状的奶牛场中采集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牛肾细胞(MDBK),分离病毒,盲传3代后,接种病料的MDBK细胞出现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等病变,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病变更加规律。对所分离病毒进行TCID50测定,其TCID50值为108/ml;用IBRV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与设计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序列测
期刊
摘要:观察奶牛在布鲁氏菌S19疫苗免疫状态下血清凝集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免疫后奶牛对布鲁氏菌水解素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差异,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寻找选择布鲁氏菌病抗性牛的方法。选择布病阴性的性成熟青年黑白花奶牛50头,注射S19疫苗1×109 CFU/头,定期采集血液测抗体水平,第60天用布鲁氏菌水解素皮内注射,检测变态反应。结果显示,所有免疫牛均能在15天时检测到凝集抗体,30天达到峰值。迟发性
期刊
摘要:利用BHK-21细胞,接种山东济南地区疑似牛流行热病牛高热期的抗凝血,经盲传3代,分离到1株病毒,经RT-PCR鉴定为牛流行热病毒,命名为BEFV-SD。理化特性试验表明:BEFV-SD对热敏感,56℃ 10 min、37℃18 h可被灭活,对乙醚、氯仿等敏感;BEFV-SD可被BEFV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1∶408;将BEFV-SD的G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的BEFV进行同源性比较
期刊
摘 要:利用大白菜已知CBL基因序列,在公共核酸数据库中重新搜索比对大白菜的基因组序列,鉴定出3个新的大白菜CBL基因,并对这3个基因的结构、遗传进化和顺式元件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克隆和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白菜;CBL基因;基因结构;遗传进化;顺式元件  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2-0007-04  Identif
期刊
摘要:对山东省86家奶牛群体改良(DHI)参测牛场的生产性能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探究了养殖模式(规模化牧场和小区)及饲养规模对牛只生产性能是否存在影响,同时比较了近年来不同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DHI参测奶牛场以规模化牧场为主,牧场的存栏规模以300~600头最多,其次为300头以下、600~1000头、1000头以上。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牛场之间在各项生
期刊
摘要:为了解转人乳铁蛋白羊奶与普通羊奶之间的差异,将两种羊奶的主要成分及其物理性状进行了比较;同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大鼠 90 天喂养实验》(NY/T 1102-2006)进行转基因羊奶食用安全评价。实验结果表明,90天灌喂转人乳铁蛋白羊奶的大鼠与普通羊奶灌喂组血常规值差异不显著(P>0.05);灌喂转人乳铁蛋白的羊奶中、高剂量组与自由采食对照组及
期刊
摘要:以四倍体芦笋为试材,研究了花蕾不同长度及培养条件对芦笋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 四倍体芦笋花蕾长度为2.0~2.5 mm 时,其诱导效果最好;(2)pH值为6.0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3)接种时间以4月底最好;(4)适合于四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是2,4-D 0.5 mg/L,NAA 0.5 mg/L,6-BA 0.1 mg/L;(5)愈伤组织器官分化的培养激素配比是6-B
期刊
摘 要:RNA干扰(RNAi)技术作为基因沉默的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研究。准确选择靶基因、将dsRNA或siRNA导入昆虫体内、siRNA在昆虫体内的扩增和扩散是RNAi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的基础。应用RNAi技术能有效地保护农作物抵抗害虫危害,在农作物遗传改良进行精准抗虫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RNA干扰,农作物,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号:A 文
期刊
摘要:以山东白山羊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的孕酮阴道海绵栓,结合PMSG/FSH、PG和HCG,将78头受体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同期发情及卵巢排卵研究。结果显示:放栓15 d,同时在去栓前3 d肌注400 IU/只PMSG和去栓前1 d肌注0.1 mg/只PG,鉴定发情后再肌注100 IU/只HCG处理方案效果最好,发情率为84.21%,黄体形成率为75%。同时手术检查卵巢卵泡和黄体形成情况,处理方案中
期刊
摘 要:以A188玉米自交系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化和再生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该自交系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0~15 mm的幼胚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合适的菌液浓度(OD600=04)、共培养时间(3 d)、共培养温度(24℃)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  关键词:玉米;根癌农杆菌;愈伤组织;再生体系  中图分类号:S5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