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mi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也应以此为出发点,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生成、走向开放,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预见到最有利于学生生成的内容,以此构建学习内容;其次要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并预见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确定学习形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往往出乎意料,因此,根据学情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就显得相当重要。新的課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因此,新课改积极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生成性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和利用,彰显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僵化的弊端,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由于有些教师对动态生成的认识片面,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现象:教师为求生成而弱化了教学预设;有些教师则紧抱课前的预设,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动态的生成不够重视。鉴于上述现象,我个人认为,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
  以下几方面是我在课堂研究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拓展教学时空
  学习了游记《颐和园》,学生了解到两个知识:游记是介绍事物特点的,课文采用了移点换景的写法。鉴于学生的这一学习经验,在学习《记金华双龙洞》时,我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这两篇课文有什么异同?基于原有认识,学生顺势提炼出游记“记游”的特点;与此同时,由于后者的叙述方式有所不同——“以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介绍双龙洞”——因此,他们有关游记叙述方法的知识得到了拓展。
  学习是知识的生长。根据学生提问来构建的教学内容,从理论上来讲,最适合学生生成。但是,这些问题必须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学路,教师要把这些问题纳入教学的总体思路中去,在引领学生领悟课文内涵的历程中,一路点亮他们思维的火花。
  二、关注生成,推进课堂教学
  如何捕捉即时产生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展开教学,是新课程对教师的一种新的挑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最难把握的因素是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做到导而弗牵”排在首位。
  如,在执教《去年的树》一课时有这么一段插曲:我让学生表演小鸟寻找大树的场景,我预设的是让学生充分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表演。但学生课前预习得不够充分,课堂上表演得不够理想,这是出乎我的预料的。于是我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再次合作,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并要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学生兴趣很高,积极投入到合作之中。由于再次给学生走进文本的时间,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效果自然好过第一次。如果当时没有调整策略,而是继续进行下一环节的话,恐怕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很深,更不会把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教师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
  三、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促进动态生成
  教学中,教师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应努力找寻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不断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文学作品意义的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
  如,在学习《称象》一课时,学生都体会到了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在设计教学时加了一个问题“曹冲是借鉴了官员们的方法想出来的。你能说出他的办法和官员们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学生立刻投入到寻找答案,讨论答案的过程中。很快有人说:“他根据造大秤的这个方法把船当成了大秤!”马上有人补充道:“没有人提得起大秤,他就让水来托住船。”我听学生回答到了点上,马上就补充说:“对,他利用了水的浮力!”这时的课堂上,学生只能想到这些了,我又引导他们思考:“还有其他的吗?”教室经过了几秒钟的安静后,又从角落里传出了:“他用石头代替了大象的重量。”虽然这个声音是那么的不肯定,但是我知道她的答案正是这个问题的关键。这时,我突发灵感追问了一个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你要是曹冲,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这一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讨论达到了最高潮。就这样这节课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四、在质疑问难中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时,我根据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比如说:“课文为什么用‘搭石’做题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疑问,有的说,搭石是一种很普通的东西。有的说,搭石为人们过溪过河提供了方便。“课文是写搭石还是写别的呢?”有的说,搭石上一定有感人的故事!学生多么会提问题呀!然后我对学生说:“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搭石》上的感人故事,现在一起来学习课文。”通过这样设疑,题目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学生探求的欲望被激发起来,在此基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的“生成”有了目标。学生结合问题思考,认真地品读课文,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学生读得特别津津有味,结合课文优美的语句体味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生成性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变数,充满未知,更可以调动师生的激情。但是我们可以明显感到生成性教学就如探险一样,把握不好极有可能信马由缰,偏离主线,忽视了核心东西,这无论是对短期目标还是对长远目标的达成都是极不利的。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极高的要求,对知识的把握是否纯熟,能否随学生的思想纵横捭阖,腾挪与收放,最后达到百川都入海的结果;能否有足够灵活的思想应对学生展示出的突发奇想进行有效的引导、迁移?也正是因为生成性教学的要求极高,我们去追求它,就会对自身有一个极高的锻造,使自己在极艰难的路上跋涉,最后到达奇绝的顶峰,从而有机会饱赏教学过程中的瑰丽风光。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小学)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一、提纲挈领,导入美的探索  (课件展示康桥的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  师:若是与这样美的校园分别,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齐答:不舍。  师:诗人徐志摩曾经在康桥留学一段时间,康桥让他深深依恋,今天我们就一起品味他的代表诗作《再别康桥》(板书文题)。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徐志摩的生平?  生1:他是浙江人,曾经到美国和英国留学。他是新月派诗人,是新诗的代表诗人。  师:看来你看了同步练习,作了预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铜官山的秀美风貌曾让诗仙李白流连忘返。如今,穿越千年的时光,这里正在演绎水清岸绿产业优的高质量发展“铜官新乐”。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铜官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两大“国字号”平台为载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不遗余力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为了探寻铜官区如何主动作为,担纲承梁,争当推动长江经
关键词:十二个月;主题游戏;成功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4-0076-03  众所周知,虽然设计体育游戏的主要任务是健身和学会运动技能,但是如果没有解决好它的主题思想,仍不能算为好游戏。游戏的主题思想,往往决定了它的教育性。然而,为了体现教育性,又不能贴标签,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必须自然流畅,合情合理,寓教于乐。这是一个在创编过
摘 要:一个班级的学生,儿童的性格、兴趣、能力、智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习当然也就存在着差异。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吃不饱”;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吃不了”,越学越吃力,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加重学业负担。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减负,以达到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
摘 要:新教师是刚步入教学阵地的新兵,又是学校工作的中流砥柱。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教师状况不但直接影响今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决定着未来教育事业的成败。但是,万事开头难。思想政治课新教师刚刚走上讲台总是有比较多的困惑,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力、教研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教学思维的开阔度上、在教学资源的积累上、在教学经验上、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与中
说起课堂是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场所。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又能使每位学生都想跃跃欲试、彰显自我呢?  一、开放式导入,使人畅然  我在作文指导课《如何写好想象作文》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想走进同学们的想象空间畅游吗?想和同学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吗?当学生流露出质疑的眼神,带着好奇的心步入课堂之时,我首先展示了一位学生的想象画,让学生仔细欣赏这幅
摘 要: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唤醒学生尚未被开发的能力。创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怎样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呢?本文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创造;活力;新课程;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课堂是主战场、主阵地。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组织
新课程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彰显活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力,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每一節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
摘 要: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的主要功夫就是在习作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构建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音乐、图像、游戏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习作,让学生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而“情动辞发”。  关键词:习作教学;创设意境;乐于表达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
摘要:信息时代里,传统教学模式已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语文教学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以《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探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天上的街市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运用多媒体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热捧的方式。而评价一堂语文课,常会就幻灯片是否精美、幻灯片是否多样、字体和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