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常工作浅谈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j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职责使自己具备“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能力。因而班主任总习惯以审视的目光解读来自学生的信息。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性。互动的结果不光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观促使师生在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表现和完善,这使得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不同以往。对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感受:
  
  一、用微笑和宽容接纳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是啊,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良好渠道:
  
  1、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寻找师生感情的交汇点,并以此作为“情感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将心比心来达到师生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在理解尊重中进行感情沟通,引起共鸣,从而做好班级工作。但微笑并非无原则地迁就,宽容并不意味着姑息错误言行。对个别学生来讲,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但是关键是在严肃的批评后,不失时机地从情感上让学生知道老师批评的苦心,认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这样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不但不会疏远,反而会更密切。
  
  2、认可学生,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平常在家与家长沟通交流较少,生活中真正可以信任并倾心交谈的对象并不多,作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人生旅途的导航灯,一个班主任的启发和引导显得极为关键。我们班有个学生,刚入班时每天的作业总是拖着不做,经常和任课老师发生磨擦,考试成绩也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想想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还真不少: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大公无私……我抓住机会就表扬他,慢慢地他从我的目光中读到了鼓励,自律严了,作业当然不再拖拉。接着我又教育他必须要认可老师、尊重老师,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而我则用微笑赢得了他的尊重和爱戴。
  
  3、表扬激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但一个班级肯定会有学困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他们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有许多老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叹:带过的学生成千上万,而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准备接受一切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他们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许我们都成不了伟大的人,但是我们能做一个平平凡凡、充满爱心的好人,在将来的学习中、生活中,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用真诚与关爱温暖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些不明事理,没有吃苦精神。如果不给他们正确指导,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又怎能做祖国的栋梁之材、砖瓦基石呢?因而我认为对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应放在教育的首位:
  
  1、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班主任虽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和学生是平等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能敞开心扉,心情舒畅地教与学。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地训斥或是尖刻的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他们之前,心里即便有再大的火气,也要压住,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2、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班主任的工作亦如此。例如:学生病了,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叫同学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主动问他“好了没有”;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通过平时的这些点滴教育,同学们都明白了许多事理。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3、鼓励学生多与教师交流,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白,表扬和批评方式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进步,而不是人身攻击,不是定位评价,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仅仅是对事而不对人。所以说,因为教师盼着学生进步,才会批评他。不能因为表扬一句,就感到自己什么都好。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反感教师,反感科目,反感学习,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盲目自卑,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不足。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悲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却不改正。当然班主任应该把握严慈相济的“度”,正确把握表扬和批评的“量”,坚持“树正风、扬正气”的原则,要善待学生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闪光点,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展示自己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这样就能形成凝聚力强、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班集体。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高中阶段,学习强度加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非常脆弱。这是一个不可避讳的事实。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进步与倒退之间摇摆,情绪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健康的心理这时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教育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容易使他们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针对这些现象,我是这么做的:
  
  1、我首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这是师生互动的基本要求。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让家长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家长明白: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对其表现的“情绪反复,行为多变”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采用的教育方法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此外我对“问题家庭”的学生特别留意关
  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我时常提醒学生在成绩变化时多寻找自身的原因。进步是否属于偶然,防止出现骄傲情绪;退步是否属于必然,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科学,还是解题方法不灵活,还是考试心理不稳定,鼓励他们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及时对学生进行个人的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引导学生认识:考试的真正目的不是排名,而是为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对于考试中不会的题目必须追本逐源,寻找自身深层次的原因,直到弄清楚为止,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句话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感悟,也给了我更多的信心。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依然无怨无悔!
其他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素质的高低衡量着知识掌握的程度,怎样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教学技巧,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增强,都取决于其知识掌握的能力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探求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就说明: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
期刊
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  有人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用词是否确切,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错误的认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三个弊端:一是
期刊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胆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发言的时间,并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来加以重视。教师不要一讲到底,不要认为学生的发言会影响自己的授课时间。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加鼓励、肯定,不要扼杀学生想说的念头,对于答错的学生,不要指责、取笑,而是要让他们体面的坐下。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大致可分为回答教师提问的发言和讨论时的发言。要使
期刊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要把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要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要把一个班级搞活,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是各种教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创新的主要渠道又是问题思维,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但心理学表明:人的智商各有差异。现实中学生知识基础又千差万别、思维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在每节课内,主观的设问和喋喋不休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可能解释每个学生心中各不相同的疑惑,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和几个尖子生活动,大部分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实施这一理念,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真诚面对学生,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使学生有
期刊
他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一脸的忧伤。那个刚才还在教室用冷漠甚至仇恨的眼光注视我的少年,此时却因为我真诚的道歉而哭了。他是我班的李光卓。今天他童年的好伙伴去当兵,请假去道别,而前几天他却因为请假撒过谎。于是我因为晚自习要讲试题为由拒绝了。站在教室外面看他痛苦迷惘的表情,我想是自己的惯性思维错了,猛醒这件事做得多么的残忍而没有温情,我不想因为老师的尊严而坚持这个错。向任课老师请了假让他出来,允许他去送。
期刊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一节课的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贵在寻求疑问。对疑问挖掘得越深,学习的进步也越大。可见,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有效的巧妙设疑,借以激发引导学生去求疑解疑,无疑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的一条捷径。“读书贵有疑”,可
期刊
为使我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STS”教育主张在科学技术的全面教育中优化科学素质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课程,它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培
期刊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辩证的。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感觉、知觉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表象属于列宁所说的“生动的直观”那个认识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感知是认识的开始,此后,通过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首先必须通过感知。  由于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