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殇:傻子(外一篇)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始终会从幻觉中醒来,一睁眼,就感觉自己还住在粮油加工厂十三号楼中间,母亲还在不远处的房间里择菜,开始一天的生活。然而,转瞬间我就会明白那一切都是幻觉。此刻的我与意识中的假想的自己足足拉开了二十年的光阴,而这二十年,中间该有多少空白的记忆。
  如果父亲没有在1964年来到新疆,而是仍然滞留在皖北偏僻的村庄,我看到的可能是另外一种场景。但是母亲随着父亲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我而言,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十岁以前一直没有出过粮油加工厂的大门。有一次,一个朋友怂恿我去看“金秋书市”,我才背着母亲走出了加工厂大门。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加工厂门前竟是一片幽深的树林,甚至到现在我也想不起书市是在哪里办的,只记得在初出厂门时的那种慌张和焦躁。朋友的父亲也是从安徽过来的,那时,加工厂有许多安徽人,出于怀念的缘故,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中有许多叫“皖新”的,什么陈皖新、朱皖新,这些名字寓意深刻,既有失落,也有怀念,不管身处何种境地,谁也不能扼杀人怀念的权利。
  但彼时的失落与怀念恰与此时不同,一进厂门,一条大路直通沙依巴克村,这条路将近一公里长。每年盛夏,是粮油加工厂最抢眼的时节,交公粮的车辆一直排到糖厂、八棉,足有二三公里长,车多,人也多,难免闹哄哄的。路旁林带里都坐着团场来的司机,燥热,并且漫长。排在大门口的司机则时刻坐在驾驶室内,等待着车辆指挥人员的声音。正在焦急间,忽然看见一个黄军装、黄军帽样的人从大门里走出来,站在第一辆交粮车前指手划脚,驾驶员有些奇怪,明明应该进厂门,可黄军帽的手势却让他向路边开,驾驶员也是农村人,老实,一边纳闷,一边还就顺着黄军帽的手势把车开动了,一直开到了树林带边的高坡上。再开就开到树林里去了,黄军帽还在挥动着手臂让他继续开,嘴里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不知在说些啥。此时,驾驶员才明白:指挥他的是个傻子!望着刚刚空出来的车位已被后面的车挤占了,驾驶员从驾驶室里跳下来要打傻子,傻子不傻,调头就往厂门内的保卫科跑。
  那时候,粮油加工厂有许多傻子,据说是“一·二六”事件给吓得,李雷说:那天晚上,加工厂许多对夫妻正在办事,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加工厂民兵连连夜抽调了许多民兵包围了师部大院。那一天,死伤了许多人……
  傻子有着独特的面貌,从外表形容上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往往是面部扭曲,或龇牙,或歪嘴,或手折,或腿跛。曾国藩谓:“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这些上苍失手抟捏的人群依然有着饱满的精神、健康的体魄,足具活力。
  傻子与傻子不尽相同,有的很木讷,有的很乖巧,伶牙俐齿,见了人,不管老少,远远就迎上去:“爷爷,爷爷,我告诉你一件事。我爸我妈有情况……”每到这时,尤其是车队的司机们,一把摁住傻子的脖颈,厉声喝道:“说!你爸、你妈有什么情况?”不消一个上午,傻子爸妈的情况很快传遍了全厂,而傻子妈正撅着屁股扛面粉,傻子爸正悠闲地坐在原粮库房蘸着红墨水往墙上写毛笔字,许多人都叹着气说:“这么鬼精的父母咋能生出个傻子出来?”
  世界上有许多事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正像粮油加工厂,1950年代还叫“八一联合加工厂”,再往前,刚建厂那阵儿叫“第二十二兵团面粉厂”,是正儿八经的军人选址、军人建。再往后,一提到“三八企业”,就把粮油加工厂撇到一边儿去了,老是什么“八糖”“八棉”“八毛”。1952年,加工厂建厂的时候,它们不知道还在什么地方转筋呢。
  离开粮油加工厂后,确实很少能见到几个傻子,区区两千多人的企业,成天有那么多傻子在厂里闲转悠,男傻子,女傻子,而且那些傻子大多是60后,不知是中了哪门的邪。而“有情况”更是不闲着,成天在车间、办公楼上转来转去,偶尔还会干些顺手牵羊的事。“有情况”眼尖,只要在路上一看到车队的几个年轻人,调头就跑,被那几个司机一口喊住:“站住!”“有情况”立刻像被施了定身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司机走到他跟前,今天有没有情况?没有,没有……
  真没有,假没有?
  真没有!
  然而,终于有一天,还是有情况了。气得他爹把他吊起来打,关在小黑屋里,一个多星期不许他出门。
  情况是这样的:一天夜里,保卫科全副武装追赶一个窃贼,枪、电警棍、手铐,啥物件都备齐了。窃贼也是加工厂子女,一溜烟钻进了四合院,四合院蜿蜒曲折,好在保卫科的人对这块地方也熟悉。就这样,追到“有情况”家门口,突然没情况了,四下不见人影,保卫科副科长就敲开了“有情况”家的门,“有情况”的爸爸笑容满面打开了门。
  刚才有人到你家吗?
  没有,没有。我一直在家,没人来过。
  唔,保卫科的人在他家里里外外、门前门后搜了几遍,确实没有。
  一会儿要是看到窃贼,立刻向保卫科报告。临行,保卫科副科长给“有情况”的爸爸交代着,便出门去了。
  这时候,“有情况”突然从家里冲了出来,大喊着:“爷爷,爷爷。我知道。”说完,兴高采烈地拉着保卫科的人进家,走到床前,用力掀开床板。一个人蜷缩在床下,头上挂满了棉絮……
  关于“有情况”的情况,还有很多,带着几分诙谐,几分温暖。“有情况”如果健在,应该五十出头了。在粮油加工厂,他两眼一睁就满大街转。有时在市中心也可以碰见他,无忧无虑,那真是幸福无比的生活。粮油加工厂,出了门朝北,依次是造纸厂、糖厂,再朝东就是糖厂菜市场,这里街面宽阔,人声鼎沸,是西工业区人爱扎堆的地方。有一次,我骑车经过这里,老远就望见“有情况”两腿叉开坐在大街中间,双腿间还放着些食物,不时地低头从地下捡些什么塞到嘴里,两边来来往往的车会自然减速,绕个圈从他身旁经过。“有情况”却像什么情况也没有似的,在大街中央独享美食……
  “有情况”的腿脚不好,走路总是感觉一跳一跳的,像一只麻雀在蹦,在粮油加工厂所有的傻子中间,“有情况”是最灵光的,也是最爱惹事的。俗话说,傻子见面,分外眼红。好在傻子们不记仇。我们房产科早先设在加工厂职工医院内,临街,来来往往的,今天谁得病了,明天谁转院了,都看得一清二楚。隔壁是诊疗室,一群年轻护士每天早晨从煮针头开始,在隔壁叽叽喳喳,不时还要过来问问分房政策,着实令人可心。但也有闹心的时候,只要听到隔壁護士们一片尖叫,我们就知道“有情况”又钻进去了,立马过去又用掌掴,又用脚踹,把他赶了出去。卫生所里姑娘多,不光“有情况”爱往这里跑,冬冬也成天在这儿守着,只不过冬冬比较内敛,从不往诊疗室钻,黄军装,黄军帽,风纪扣系得严严实实。我那时骑着二八加重自行车,就放在路边排水渠旁,一抬眼就能看到。冬冬站累了,通常会走到自行车旁,胳膊肘肘在自行车座包上稍事休息。在这里,冬冬和“有情况”经常会不期而遇。大抵相安无事,但也有例外。一天,我从窗口向外张望,正好看见冬冬依旧倚在高大的二八自行车旁“稍事休息”。忽然就发觉他紧张起来,随即就听到嗞嗞啦啦的脚步声——“有情况”来了。“有情况”面无表情,一跳一跳地往前走,目不斜视,连头都不抬一下,仿佛根本没看见冬冬。在与冬冬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他忽然抬起手,狠狠地推了冬冬一把,冬冬闪避不及,从二八自行车上重重地栽倒在树沟里。“有情况”撒腿就跑,跑得快,跳得也就更厉害。   冬冬从树沟里爬出来,捡起落在一旁的军帽,依旧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顺手从地上抄起两块铁石头,开始去复仇,他的身影在窗口出现了三次,铁石头依然握在手中。
  父母亲经常会告诫年幼的孩子们不要去招惹傻子,不要一放学就跟在他们后面傻子傻子地叫。“傻子杀人不犯法!”父母亲甚至用这样激烈的言辞来警告我们。加工厂有温和的傻子,但也有暴力倾向的傻子,他们都是傻子。他们的父母看到他们快活的身影,不免会暗自垂泪,“如果我们死了,他该怎样生活呀?”但是这种担心纯属多余,事实证明,所有的傻子都会在他们的父母老去之前纷纷夭折。
  傻子死了,没有什么讣告、追悼,一把火烧了就完了。他们是生活在你们中间的另外一支族类,仿佛是远古灵长类进化为人类后的另一支人群。“有情况”死的时候,只草草几个亲属来帮忙,该烧的烧了,该扔的都扔了。有人勸慰道:都过去了,过去了也好,省得将来吃苦受罪。可她的母亲突然嚎啕大哭:“就是家里养的小狗小猫死了,我们也要难受啊——”
  黄昏以及荒原上的狗尾草
  在离开炮台镇之前,我特意到小镇西边的野地里走了一趟。初秋,野燕麦黄澄澄的,一簇一丛,为视野中打上了一层金黄的底色,夹杂在草丛里的野葡萄,红彤彤像一粒粒血珠,而远处的鸟用翅膀惊动了无名的黄昏。
  这是个散漫的黄昏,视野从低矮的山包上漫射出去,出奇的开阔,只有视野不能及的遥遥的地平线,而没有阻碍。我对蓓蓓说:“我喜欢这地方。”蓓蓓的脸上立刻闪现出巨大的惊叹号:“这有什么好看的?走吧!”随着蓓蓓的手,我离开了野地。据蓓蓓讲,要看荒原就到大沙包去,那里荒得连一根草都没有,能把眼睛珠都磨破。
  蓓蓓是沙包窝里长大的孩子,识字不多,她从小在沙包窝里拾柴、挖大芸,如今她已不去想那些日子,而她在沙包窝里常穿的红褂子,也小得不能再穿了。蓓蓓在慌不迭地收拾衣物,一边收拾一边喊着儿子:“乐乐——乐乐——”于是门口闪现了一张黑黢黢的脸,一张黄昏的脸正在咀嚼玉米棒子。蓓蓓有些气愤了:“还在吃?还不快换衣物!”
  乐乐的咀嚼漫不经心,他的手里除了玉米棒子,还有一根枯黄的狗尾巴草,腮帮子一鼓一鼓的,狗尾巴草把脸庞撩拨得痒痒的。见母亲板了脸,乐乐一闪身出门去了。我们都没有立即要走的意思,倒是蓓蓓显得急不可耐。
  W-lan的网速慢下来了,荒原上的显示屏闪烁不定,我随手点开一个页面,竟是T·S·艾略特的《荒原》:“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干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西比尔的预言一直吸引着我:“你来的时候,我正独自在外坐着/你注视着我的眼睛,表现出神才有的恐惧”。
  “乐乐——”“乐乐——”又是蓓蓓匆匆忙忙的呼唤。
  乐乐肯定又跑到长满狗尾巴草的野地里去了,他或者我好像从精神上都没有做好离去的准备,倒是蓓蓓显得烦躁不安。
  不多一会儿,岳父领着乐乐进门了,乐乐的手里抓着一大束摇曳的狗尾巴草,岳父说:“明天再走吧,天黑了。非要赶末班车吗?”
  蓓蓓好像没有听见,执著地翻捡着乐乐的衣服。
  我是骑着三轮车走的,提包放在车斗里,岳父还从地里刨出了土豆,蓓蓓和乐乐坐在车斗里,乐乐不停地扭动着,我掌着车把的手明显地感觉到他在身后的每一个动作。
  岳父骑着自行车,慢慢地跟在三轮车后……
其他文献
饮马池  谁在风高月黑夜  携剑饮马走江湖  弃一杯鸿门的烈酒  祭千年风流  少年的轻狂  留不住女人的秀发  虞姬啊  霸王的泪  从汉水至长江  一路悲怆  美人、江山、王侯、将相――  皆沉入这饮马池  化作他乡的月亮  卑微如葉  霾色沉重  呼不呼吸  都无法逃避  像泥塘的残荷  挣不挣扎  已深陷一生  更像固执的你  一边冲掉尘世的污垢  一边急于奉献出自己的身体  卑微如  东
期刊
王国良的诗  黄河谣  从源头流来的历史  握住变幻莫测的岸,搅拌一路  浑浊的泪,翻卷一集集  讲不完的故事,磅礴地走来  总想澄清那些兵戈铁马  厮杀的血腥,又舍不得滤掉  那首大合唱的雄浑音符,还是保持  原生态,留给千山万壑铭记  壶口,暗合李白的韵脚  高悬于天空,发出母亲的怒吼  震撼茫茫九派,让吕梁和太行山  再次从惺忪中苏醒,焕发龙马精神  我曾去拜谒你走向大海的挥别  在泰山脚下
期刊
悠悠城堡  一条秃尾的河  把干渴的城堡浇灌多少年  石峁山的石头墙  把时间一点一点收藏  南河湾的水稻田绿浪滚动  三里墩的玉米地蝉声窃窃  高家堡是边墙的一粒纽扣  系结住纷乱中的安宁  摊开历史的画卷,如今  康熙吃过的豆腐依然滚烫  蒙古军队的蹄声杳无音讯  戍卒振臂击破的长空如新  张子英的盒子枪锈迹斑驳  炙热的红色星火凛然如初  刘大荣的骡马队渐行渐远  黛色的屋瓦上药草弥漫  三
期刊
1  “活着,就得折腾。”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李梅的时候,她甩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折腾,好好的日子让她折腾没了。”这是坐在我对面的苏芳在冲我嚷嚷。  2  我,李梅,苏芳,从高三分文理科重点班开始,我们从不同的班级分到了文科重点班——高三(6)班,一直到大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三个人牵牵绊绊了二十多年。  高三的时候,大家没那么多时光交往,我们那时候考大学是万人闯独木桥,幸存的没几个。
期刊
每每见到泛黄的麦子,总会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搓麦,就忍不住流口水。  记忆中,儿时的彝家山村,只要能哄嘴的东西,人们都会找来糊口,可还是撑不饱肚皮。最难熬的是青黄不接春的三四月,柜子底的苞谷或谷子少得能数清颗粒,地里的麦子和蚕豆还铁青着脸。这段时间里,米饭是不敢奢望的,除非生病实在咽不下粗糙的苞谷饭时,才有白米稀饭救救急。平常日子,苞谷饭里还得掺些野菜凑数,否则熬不到小春成熟。棠梨花、白刺花、黄花、婆
期刊
去年腊月16日,我亲爱的母亲与世长辞同我们永别了……她老人家走的时候很安详,如同睡着一般非常平和,也许是因为水肿,她脸上平展舒缓,反倒没有患病期间密集的皱纹……  1944年农历8月10日,母亲出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由于家境不好,她从小没读上过学,很小的时候就帮家里割猪草、照顾病人和年幼的孩子。17岁那年,母亲嫁给我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于是又当男人又当女人:早上起来得烧火做饭、做猪食喂猪喂
期刊
仁者喜山,寿者亦喜山。  深秋时节的一个早晨,我和一棵一千四百多年的寿者银杏树相见在岚皋县木马河畔的山坡上。寿者多喜幽处独栖,朝觐的路需耐烦地逆岚河,溯支河,踅木马河,当河流分支再分叉,溪水喧嚷而柔婉时,攀上一面缓坡,我和银杏树觏面了。  树叶正黄,浮光曜金,涨满了亲昵。脚步移动着,一树金黄从季节的烂漫景色里,从悠悠的希冀里,摇曳而至,飘然而起,诗意地萦绕进了这绛红色的日子中。黄叶灿亮了人的眼睛,
期刊
早在前些年,我就听从彩云之南回来的人讲,腾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投资建设是怎样怎样的热,生态环境是如何如何的美,是最理想不过的开发与宜居城市之一。对此,我不屑一顾。于是就想,一个西南边陲的县级市,开发热、投资热能热到何等程度?环境美能美到何种地步?至于宜居,世界上宜居的地方太多了,又何足挂齿呢?莫不是故弄玄虚吧?  可真正来到腾冲,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我的不屑已被彻底打消,代之而来的是吸引,是
期刊
雨滴  雨滴落进心田里  灵魂的香樟被久久的湿润  褶皱了太久的心  被雨滴装饰的晶莹剔透  远方来的麻雀儿  衔起我的诗篇  那一页  写着你的名字  藏着我的心  子期不在  我将生命放进窄门  我不再因为灵魂的聒噪不安  试图去寻点燃内心的光芒  子期不在  伯牙只是睁着眼的木偶  我无视他们的浅薄  活的浅,笑的艳  我们不应该是过度欢愉的奴隶  我们不应该因为片刻的笑容而没心没肺  真正
期刊
我家是有一头黄牛的,后来卖掉了,这倒成了一件令人愧疚的事,时时心痛。  在我的家乡鲁北平原,家家基本都有一头牛的,颇富裕的家庭,会有两三头,黄牛犁地耕田、拉货载人,是我们的好伙伴,农民离不开它。  听母亲说,我家的黄牛是我舅舅牵来的,我记事的时候,黄牛已是青壮年了,那时我还没上小学,除了刚刚生下的牛犊,我觉得村里的牛都一般大,而我曾偷偷将我家的牛跟邻居家的还有在乡间地头见到的牛对比过,觉得我家的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