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务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来源 :河北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法律事务专业为视角来分析法律实务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典型意义。专业课程教学容易陷入两个极端,即只重视专业知识灌输,或过于注重操作形式而对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一定程度夯实了学生专业技能基底。要以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改革丰盈学生专业技能双翼,以角色演练作为突破路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岗位真实化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法律实务;法律事务;教学改革;专业技能培养
  法律实务类专业是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法律实务二级专业类中四个专业的统称,包括司法助理专业、法律文秘专业、法律事务专业和检察事务专业。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取得了很多成绩,比如从2007年开始,该专业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技能抽考标准及题库开发牵头专业、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项目的骨干专业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虽然专业建设成绩显著,但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大多专业课程也只注重法律实务技能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践性操作本身还处于尝试阶段,还没有成为专业教学中的常态。故文章以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为例,来探讨法律实务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问题,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
  一、专业技能培养的困惑与厘清
  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法律实务类专业作為研究范畴,将法律实务技能分为基础性技能和专业性技能。基础性技能包括法律实务知识的掌握、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沟通与协作能力等。专业性技能包括法律文书制作技能、诉讼处理技能、纠纷调解技能、合同处理技能、法律咨询与法制宣传技能、案件调查与汇报技能、法律检索技能、速录技能、秘书技能、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技能等。[1]
  综观世界各国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在法学教育期间完成法律技能培养;另一种是在法学教育之后的法律职业训练期间的法律技能训练。法学教育期间完成法律技能培养的做法以美国为代表。美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都非常重视法律职业技能培养,其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法律诊所教学的形式来实现技能培养。[2]在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趋势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尤其是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是其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在高职法律教育中,必须以法律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任务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设计,并通过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比如纠纷调解、简单诉讼处理、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合同拟定与审核、文书制作等基本技能。
  从目前情况来看,法律事务专业教学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大多数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只停留在技能培养的初始层次,即过于注重法律实务技能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性操作本身。另一个“极端”则正好相反,过于强调实践性操作本身,只重视会操作能动手,强调操作的形式大于操作的内容,而对于专业知识尤其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
  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必须努力避免“两个极端”,以实现教学平衡和进阶层次教学任务,一方面要夯实学生法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务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将法律实务知识付诸实践,并通过教学中的训练形成自身的实务操作技能。真实的案例材料分析与角色模拟扮演,以及更为严格与常态化的实训实习活动等是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较为现实的新途径。
  二、以教学内容改革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底
  (一)课程内容设置区别于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初始阶段
  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最初仅强调与法学本科教育的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进行区分改革,比如法学本科的课程内容设置为《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而法律事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为《民法原理与实务》《刑法原理与实务》《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等。
  (二)课程内容设置贴近职业教育内涵的改革发展阶段
  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后来慢慢开始强调法律事务专业具体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深入贯彻职业教育理念,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不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要重视高职教育对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因此,在设计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时具有高职特色,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本位,不再过分强调课程理论体系的完善性,而是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来安排课程的具体内容。这个阶段的改革,依据法律事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来设置专业课程具体内容。比如,根据办理民事案件、处理民事纠纷必须要做的事情,将《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的课程内容分为起诉、应诉、举证质证、申请保全、提起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执行等几大任务来安排,而任务设计又以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进行。[3]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这个阶段的改革,其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设置零距离无缝对接现实职业岗位的改革进阶阶段
  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发展到当前阶段,按照“模块化、通用化、行业化”的思路要求,基于人才培养工作岗位的多样性,兼顾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或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凝练出五大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分别为简单诉讼技能、法律文书制作技能、法律咨询技能、合同处理技能和纠纷调解技能,以对应律师助理、法院书记员、中小企业法务、司法助理员等不同职业岗位的培养目标。[4]按照各技能模块的实务操作要求和行业规范,设置各模块的相应技能点,以此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技能测试的标准化。这一改革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确立和实施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来规范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依托这个改革,笔者所在学院开发确立了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该标准由湖南省教育厅推广通用于全省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省内开设有法律事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以此标准来组织学生技能培训和校内技能测试,省教育厅也是以此标准组织省级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从在高职教育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来看,该标准成为全国法律实务类专业中第一个省级专业技能标准,对法律实务类专业的专业技能标准开发和专业建设有较强的指引和借鉴意义。   三、以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改革丰盈学生专业技能双翼
  在实施教学内容改革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底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丰盈学生专业技能双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所(院)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利用角色演练等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一)以角色演练作为突破路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岗位真实化培养
  角色演练,即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模拟各种司法实践环境,让学生扮演相应的法律职业岗位角色,演练法律实务问题处理过程,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岗位真实化培养。[5]首先,由“双师型” 教师提供自己所办真实案件作为素材,根据实训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对案例素材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训练。以《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程为例,在学习起诉、应诉的内容时,选取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纠纷作为案例素材,这些纠纷也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纠纷,例如合同纠纷中的民间借贷纠纷,侵权责任纠纷中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将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起诉组、应诉组。起诉组的同学扮演模拟原告准备起诉状、当事人各方的身份证明(如自然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等)、起诉所需要的基本证据材料等;应诉组的同学扮演模拟被告,针对起诉组同学的起诉进行具体的答辩,并考虑是否提管辖权异议、可否反诉等。利用角色扮演来模拟和重现复杂的司法实践情景,贴近司法实践的现实,方便训练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技能。其次,角色演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抽象法条的理解和适用,以强化教学效果。以婚姻法课程中的结婚登记实训为例,通过角色扮演,“办理结婚登记的工作人员在不同情境中处理是否予以结婚登记事宜”[6],来强化学生对结婚条件相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最后,角色演练不单单包含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适用,还包含了法律思维、语言表达和写作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训练。以《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程中的庭审角色演练为例,既训练扮演法官角色同学的庭审主持、组织、指挥和案件焦点归纳技能,又训练扮演原告、被告同学的法庭调查举证质证能力、法庭辩论时的口头表达能力等,还有为开庭做准备时的法律检索和适用、法律推理、事实分析、辩论词的写作等技能。
  通过角色扮演,所有的法律实务类专业课程都可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对特定的法律职业角色和相关法律职业行为有反复的实践和亲历感,让教师传授的知识和间接经验最终得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直接经验,这样就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相应的法律实务技能,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岗位真实化培养。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法律事务专业在校内建设具备模拟“仿真”条件和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室,比如模拟庭审实训室、纠纷调解实训室、速录实训室等。当然建设仿真实训室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校内实训真实化的目的,必须与行业单位保持实时互动,在及时知晓行业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以《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司法局所的常态化联系,就近将基层发生的民事纠纷“搬到”校内纠纷调解实训室开展调解,以训练学生制定合理的调解方案,把控调解程序和节奏,选择运用适当的调解方法手段和技巧,調查案情归纳争议焦点,检索并运用具体的法律规定等纠纷调解所需的岗位技能。又以《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行政法律原理与实务》《书记员工作理论与实务》《计算机速录》等课程为例,可以通过与基层人民法院的常态化联系,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法院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开庭“搬到”校内的模拟庭审实训室进行,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做书记员的工作、原被告代理的工作等,以自己工作的内容与法院实时开庭做对比,事后再做针对性的总结,以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弥补差距,实现自身技能与工作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还以《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司法务实务》等课程为例,与中小企业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将公司的法务工作“搬到”校内实训室完成,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全程参与公司章程的起草、修订及公司各种合同的谈判、草拟和签订等,真正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中小企业法务岗位的无缝对接。通过与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常态化联系,还可以把接待当事人、法律咨询等工作“搬到”校内实训室进行,让学生在参与接待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技能。
  参考文献:
  [1]  吴畅.法律实务专业群视域下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8(02):30-31.
  [2]  房文翠.法律职业技能及培养途径[J].现代法学,2003(01):128-130.
  [3]  彭春艳.我院法律事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以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为例[J].警官文苑,2011(04):48.
  [4]  吴畅.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法律事务技能抽查标准探讨 [J].职业时空,2015(10):70.
  [5]  吴畅.法律实务专业群视域下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8(02):32.
  [6]  吴畅.微电影与情景剧在高职法律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以婚姻法课程为例[J].法制博览,2017(25):53.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种类型教育。新时代必然呼唤新高职,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多次出台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索。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 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职教学中存在人才培养方案陈旧、课程设置实用性弱、双师教师培养匮乏、教学质量管理不严、供需矛
期刊
摘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是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文章立足“工学交替、岗位成才”教学理念,以专业调研为基础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明确机电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有机对接,并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专业教学标准实施保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保障  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支撑企业的可持
期刊
摘要:中职英语生态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多因子交织、多维度联动、多要素协同的复合式有机整体。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的语言,作为教学环境的课堂是使该模式得以运行和发挥效力的必要实现条件。同时,四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组合关系与双向互动作用为生态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一套外部支持系统,保证教学模式稳定地运行并发挥持久的效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生态型教学模式;运行条件;支持系统
期刊
摘要:从目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使用CAD/CAE/CAM技术,通过图片、动画、注射成型案例分析等形式辅助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课堂模具拆装实训、课程综合性实习周、模具企业参观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探讨了对课程进行微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革方向。  关键词:高职微课;塑料成型模具;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
期刊
摘要: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积极进行了探索,采用由“项目教学” “课赛结合” “课证融合”组成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活动与数字化课程平台紧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
期刊
摘要: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对外经济贸易发达,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外部环境,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特点,调查研究发现:毕业实习成绩总体较好,实习生受到实习单位好评;毕业实习地点以广州市和深圳市为主,部分集中在东莞市、佛山市、惠州市和汕头市;毕业实习单位多为实体企业,部分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出现偏离现象,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起着引领作用。从分析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出发,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用能力作为烹饪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四个目标维度,按照渗透、整合、沉浸的教学模式开展双语教学,三种教学模式分别对应《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三、四、五级能力等级水平,制定出
期刊
摘要:在“职教20条”的政策背景下和研究国际和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空乘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其学生及教学管理两方面的人才培养现状,并充分借鉴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思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三个不同学习阶段,分别给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建议,以期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提高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群;“N+”实习;
期刊
摘要:在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省级区域之间和大中专院校之间的差距悬殊,使得道德取向初始样式、软能力取向过渡样式、职业人取向成熟样式三种职业素养教育样式长期并存;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职业素养评价研究缓慢跟进;中小学职业素养教育研究进入萌芽阶段。总结三十年职业素养教育研究经验,校企合作研究和调研是科学有效的研究方式方法,企业发展研究和岗位职业素养研究是基础性、特色性的研究
期刊
摘要:教学模式作为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分支,适合西点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正是提升人才质量的关键核心。针对高职西点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整合度不高、仿真性教学生产不明显、实训成果与市场不衔接以及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不具体等问题,提出从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科学化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成果市场化衔接以及人才评价个体化四个核心模块构建“企业教室”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高职西点专业发展的实训教学模式,为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