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箴语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母邱氏,耳顺之年,持家有道,康健无恙。
  少时家贫,辍学扶家,于学寡薄,甚为有憾。
  身为人母,教子有方,除却劳作,暇时必训。
  以小为大,以下为上,每每箴语,吾心铭记。
  一曰德正,修德正心,修身正行,修礼正俗。
  二曰志坚,志不可浮,志不可隳,志不可满。
  三曰气柔,平和处世,平和对人,平和待物。
  四曰心细,思深而行,谋定而动,知止而得。
  五曰学勤,韶光不负,勤勉不倦,学思不怠。
  六曰行实,不起虚言,不愚事业,不贪近功。
  七曰家和,事亲事心,和善和美,克勤克俭。
  八曰身安,忌勞过度,忌闲过贪,忌眠过晚。
  八条箴语,育人授业,一条无异,是为准则。
  做人之道,德才兼备,人品为先,才能为次。
  做事之法,理勤兼收,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道法并蓄,可为世训,便合传家,秉持相承。
其他文献
2005年第一届超级女声之后,大陆粉丝文化研究逐渐兴起。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粉丝文化拥有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探索潜力,这些年获得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作为粉丝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文本盗猎者》的初版诞生于1992年,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使得读者从自身经验去观照书中粉丝社群的活动时,感受到很多不同,但更重要的还是其中启发性的观点和理论,对于今天的粉丝文化研究依然具有启示性。  在《
一  夏志清(1921—2013)第一次见到钱锺书(1910—1998)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1943年秋季的一个晚上,夏志清的好友宋淇在家里开派对,邀请了在上海当大学讲师的钱锺书与会,由宋淇引荐,夏志清得以见到风度翩翩、以一部《围城》名闻上海滩的青年作家钱锺书,而夏先生当时还是一个年轻的青涩的文学爱好者。据夏先生回忆,当时的钱锺书手持一根“史的克”(手杖),完全是一副英国绅士的派头。他说:
在高手如云的湖北文学界,裴高才以潜心钩沉乡贤“史记”、妙笔多产而闻名。虽然全国各地都有热衷书写本土文化的志士仁人,相关成果也相当可观,但像高才兄如此多产、且影响远及海内外者,似不多见。能够深入挖掘乡土历史文化遗产,勤奋笔耕,为广大读者奉献出累累硕果,殊为不易。从《无陂不成镇》到《首义大都督黎元洪》、《程颢程颐传》、《田长霖传奇》、《胡秋原传》、《共和先驱范熙壬》……一部一部,气象恢宏,既重现出黄陂
王洪伟在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位真正扎实地读书做学问的人。他人大毕业后去了南方报业.做了几年记者.穿梭于广州和上海之间。后来,他又回到了学界。2008年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他的家乡河南禹州神垕镇的钧瓷文化进入了他的研究视野,博士论文即《传统文化隐喻——神垕钧瓷历史变迁的社会学考察》,以此开端,开始了钧瓷文化历史研究。他专业是社会学,加上他的历史学的眼光视野和人类学的方法训练,以钧瓷这个
在珠海市委宣传部的资助下,由珠海市委宣传部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编纂的《韦卓民全集》2013年将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欣闻此讯,异常兴奋,感慨万千。(一)  我与韦卓民先生相识有十一个年头,尤其在“文革”后期的1971年下半年至1974年春,还有幸与他同居一室,但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我对他却始终了解甚浅。记得1965年9月,当我考入华中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读书时,就听高年级的同学介绍,资料室里有
一  今天,莎士比亚戏剧早已成为经典。除了英语,莎翁全集有近百种语言的译本,勇夺全球文学译本语种数量之冠。显然,对于这个结果,莎翁生前始料不及。  这位生于英格兰中部沃里克(Warwick)郡乡间小镇斯特拉福德(Stratford),早在距今四百零二年前的1616年去世的英国戏剧诗人,他的诗剧——或干脆说,这位乡巴佬写的戏,——有那么合乎我们的胃口吗?或者,你能想象他只是一个乡巴佬吗?  他的名字
2015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原诗》第一辑,副题是“汉语诗学融通的可能性”。同年6月,由同济大学诗学中心编选的《中华新诗档案》第一辑,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两部书,无心插柳地成为当年度汉语诗坛的一个事件,忝列《非非》、《非非评论》联合评选的“2015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之一。作为一部学院派的诗学集刊,《原诗》的努力被誉为“开辟汉诗学术和研究新模式”;而旨在为全球华语诗人立此存照的《中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模仿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不仅见之于文坛艺苑学徒工的进修过程,在创作中也不罕见,当然水平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此中花样很多,情形复杂,粗略地说,相对高级的模仿计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曰直仿。练习书法之描红、临帖,学习绘画之临摹,也都属于这种类型,只不过属于初级阶段罢了。高手的模仿不仅水平要高得多,而且可能具有独立的价值,例如临摹的书画如果仿得逼真,得其神韵,而其原作又不幸失传,则此临
一  从1993年開始读刘再复先生的《漂流手记》,到今天读刘再复先生的《我的写作史》,一如既往,我为书中的澄澈与明净震撼。这种感觉来自书的内容,也来自“一格一格只是生命”的文字。这篇时间跨度四十多年的写作史,携带近半个世纪的风雨。狂热、真诚、超越、纷争,在作者的写作自述中,始终呈现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明净,风声雨声也因此渗入读者的心灵,成为“灵魂净化的先声”。  《我的写作史》不可能不说到“我”,
对于书法,我是完全的外行。然而,哪怕自己的字写得很差,还是知道哪些字是写得好的,也喜欢看那些有魅力、有味道、有气势的字,甚至有时还引发某种摹写的冲动,只是无心付诸实践而已。  我的一些朋友中,却有字写得相当棒的,我也常收到他们所赠的墨宝;其中尤其有三个湖南老乡的书法,让我细细品来,欲罢不能。我的品读没法从技法、源流和行内规则上做出什么判断,却是每一个会写字的中国人都可以进行的,即从字的形体和结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