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不能让常态课无地自容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到底该追求什么样的境界?从理想课堂到高效课堂再到简约课堂、本真课堂,业内人士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提起公开课教学,很多教师都感到有点闹心,不少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多媒体的使用,也不管是否必要,会不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大家必须注意的是,课件使用多了或者呈现时机不当,学生只能是看热闹,根本无暇顾及文本,更别谈自主学习了。
  反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似乎每一堂好课都少不了多媒体课件,离不开音乐、动画和图片,离不开学生的彩排与表演。公开课与常态课相比,前者注重课件,精心设计,反复操练,注重场面,阵势强大,更强调精致;而后者则以文本为主,认真备课,场面较小,不温不火,范围不大,更追求实效。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公开课教学一味地追求时尚和热闹,而很少有人会对课前的准备作一个统计与反思,看看需要花多长时间,花费多少精力,倘若节节课用多媒体、堂堂课演小品、次次课有演练,教师与学生又如何吃得消?到底能不能用俭省的手段让公开课更接近常态、更切合生活实际呢?上了2000多节公开课的名师于漪说过:“我上公开课时,从来不搞任何彩排,哪怕教育部部长来听课,平时怎么上,公开课就怎么上。”如果让种类繁多的多媒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罔顾文本,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那些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学生来说,就更不能静下心来感悟语言、品味文本、思考问题、主动探究了。
  综观魏书生、钱梦龙等大家的课堂,务实本真的多,花哨的成分少;学生主动参与的多,被动的成分少;教师循循善诱的多,做作的成分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适时点拨,巧妙引导,适当强化,不断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与创造,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朴实有效。《 江苏教育报 》登载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上海的一位特级教师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开课,教师提问,学生准确、流畅地回答,下课铃响起,预设的教学内容全部得到了解决。听课的中国专家和教师认为这是一节完美的课,而一同听课的外国专家却不以为然,甚至感到疑惑:“既然学生都会了,你们还教什么?”振聋发聩的话语,真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意味。
  近年来,兴化市语文优质课教学与以往不同,赛课分成两种类型,将传统教法與多媒体教法分开评比,结果发现,两种教法同课异构,各自精彩纷呈,百花齐放。这无疑是我市着力追求“本真课堂和理想课堂”的一次成功尝试。就课堂而言,常态课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着眼于常态课,是务本;探求有效课堂,是求道。开展两种教法同场竞技的公开教学活动正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的“务本”“求道”的过程。这个过程成为了最真实、鲜活的力量,让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我听过这样务实而有效的常态课教学,课题是《 好一朵木槿花 》,教者以五次“寻找”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一找需要解决的生字词,二找描写木槿花的句子,三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四找表示感情变化的词语,五找能够揭示主题思想的句子。教学过程紧扣文本,层层激趣引思,学生阅读感悟情趣盎然。课上得朴实无华,语文味十足,既没有事先安排,也没有摆弄课件,而是以录音和挂图作为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教者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领悟,挖掘文章主旨,解决一个个问题。全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气氛和谐;教者激情洋溢,学生反应良好,教学内容顺利解决,课堂气氛张弛有度,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课即使上得再好,也不能在评比中获胜;只有那些使用多媒体课件、标新立异的公开课才能获得胜算,最终被评为优质课,原因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一堂朴实、有效的课,即使上得很好也只能“自叹不如”,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同行的反思。如此这样,今后的公开课教学逢课必有多媒体来压阵,必须用演出来助兴,必定要靠预演来垫底,常态教学又如何能在日常教学中站得住脚?不管怎么说,多媒体只不过是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课除外)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整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变成了主体,配角上升为主角,岂不是反客为主、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吗?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信息技术课,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较量,这与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和要求相去甚远。
  说来真怪!在教育技术普及的今天,大凡是公开课,都成了多媒体走秀的“T”形台,公开课教学成了游戏式的表演,学生回答问题都像背台词那样的精准流畅。殊不知,这些眼花缭乱、耗神费时的课件,平时根本不用、懒得去用或根本用不起来(条件有限),只有在公开课上才“秀”上一把,吸引眼球,出足风头,抓住了听众的心理。课件本来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用多了就会喧宾夺主,这个问题谁都能想明白,但是很多场合下的“优质课”评比,一些评委将其视为优质课的首要条件,由此就使广大教师产生了误解,这让我不由得又想起外国专家的那句话:“既然学生都会了,你们还教什么?”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迎合时尚、刻意包装,应当贴近生活,追求真实自然。教学的真实面貌,品位的高低,常态的课堂才是最好的呈现,公开课教学不能让常态课无地自容。因此,我认为公开课应当少一点作秀和噱头,让公开课常态化。
  洗净铅华见本色,大浪淘沙始见金。什么时候公开课教学能还学生一个朴实、本真的课堂呢?我想应该为期不远矣。
  (作者单位:兴化市永丰中心学校,江苏 兴化,225744)
其他文献
简述了节水减排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洛阳石化节水减排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节水减排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005年1月10日~1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陈同海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股份公司总裁王基铭主持
我们知道,真实的生活是统一的,最优化的课程是综合的。我们所设置的课程只有和生活实现完全的相似匹配,才有可能逼近最优化的目标。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分科教学的现实基础上
自1996年化工厂PTA装置荣获中石化“清洁生产示范装置”以来,该厂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主题开展持续清洁生产工作,PTA装置的物耗、能耗和污水单排逐年下降,截至2005年
探究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也开始将探究学习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之中。  一、通过预习指导,做到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是一堂课的起点,也是探
今年三月份,Youtube在内容创新方面,最近几年投资3亿美元做专业内容生产,受到了广泛质疑,当时有批评者也建议,应该用资金资助那些小而美、低成本的、表现不俗的团队。实际上,就这个
通过对中小学的了解,我们感觉到,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了“都怪你”的思维习惯,一不如意就埋怨别人:问题没弄懂,怪老师没讲清楚;考试没考好,怪老师题目出难了、评卷太严了;上课迟到了,怪别人没提醒他;同学之间闹矛盾,口口声声怪人家的不是……怨天怨地,唯独不怪自己。这不禁让我想起朱光潜先生在《 谈立志 》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明明是自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发展,能够让传统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会真正使用这一教学技术。虽然课堂上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也尝试用新课程开放的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求得新知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呢?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无缝对接视野,拓展课堂的时空  1.信息入构,立体抽象知识内在的联系  例如《 24时记时
正确认识海陆产业系统的演进过程是合理规划海陆产业发展以及有效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进而为最终实现海陆产业的一体化发展铺平道路。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论证了海陆产业系统
首先从国有企业的特质与股市运行规则之间的冲突,得出在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不适合上市的初步结论。进而通过对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和国有企业特殊情况的分析,肯定了国企上市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