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最深的一节课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q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的《背影》我不是第一次教了。每教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而那一次,我流下了热泪。
  课堂上,师生双方默契合作,用深情的朗读创设意境,抓住关键动词反复揣摩,仔细品味四次“流泪",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然后,达成共识:这是一篇表现浓厚亲情的文章,文中父子情深,父亲真挚的爱感染了儿子,儿子也学会了怜惜、关爱父亲。至此,教学非常顺利,下一个环节呼之欲出,我顺势提出这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表达爱的呢?同学们先是一楞,然后有人举手了,我听到了以下回答:爸爸每天给我烧早饭,爸爸陪我上医院,爸爸帮我修自行车,爸爸出差时总给我买东西……再后来的发言也不外乎这些。我启发他们:父爱自有它的特点,不像母爱那般浓烈、细腻,但只要你好好捕捉,还是能够感觉到更多的。我们再仔细回忆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冷场一分钟,一分半钟……我只好点将了,我叫起了语文课代表,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真的没什么了。平常都是妈妈照顾我,爸爸老不在家,总是忙喝酒呀应酬呀什么的。”没想到他的话竟然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是呀是呀”、“我爸爸也是这样的”,话题似乎转变成了声讨父亲。我赶忙作手势,示意他们静下来。我替他们总结道:“通过学习《背影》,我们都知道了朱自清有一位爱他的父亲,而对父亲的爱,他是在家庭变故的情况下才感受到的。你们年龄还小,对父亲的爱还没有真正地体悟到,这很正常。”孩子们都静了下来,我感觉到我的话起了作用,便接着往下说:“人类因亲人而来到这个世界,在人类的感情中,应该说再没有比亲情更令人感动令人珍惜的了。父母把我们无私地养大,给我们生存的能力,教会我们生活,我们应该体会到这其中无私的爱,至少应该心存报爱之心。亲情,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注视着我。我想:他们认同我的看法了。就在那一刹那,我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何不跟他们讲讲我与我的父亲呢?几乎是同时,有学生站起来:“老师,您说说您的父亲吧,他是怎样表达他的爱的呢?”看来,他们和我算得上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我就说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吧。那是我师范快毕业时,有很多的东西要往家带,床单、被褥,衣服、日常用品,还有书呀什么的,总之东西不少,我肯定无法带走,便写信要爸爸来先给我拿一趟回家。爸爸来了,在一天日头最高的时候,他来了,六月里,天热极了,他满头大汗,脸膛通红。他麻利地把我的行李捆绑到那辆旧自行车上,前前后后,包括左右,凡是能利用的地方他都用上了,凡是能带的东西他都带上了。绑好后,他就要走,说得赶回去上下午的班。我这才知道,他是抽了中午的空赶来的,便问他午饭吃了没有。爸爸说,吃了吃了。我说,您刚赶了六七十里路,太阳这么毒,还是歇会儿再走吧。爸爸说,没关系,我劲儿足得很呢。我想让爸爸喝口水再走,可是刚倒出的水滚烫滚烫的,爸爸便说,我走了,路上可以买冰棍吃的。看着父亲吃力地跨上那辆装满了东西的自行车,融入那白花花的阳光里,我的心里酸酸的,我好像已经看到中午寂静的公路上,在知了的聒噪声中,我的父亲弓着腰,蹬着车,流着汗,嗓子冒着烟……”
  说到这儿,我哽咽住了,眼眶里热乎乎的。
  “后来,等我回到家,妈妈说起这件事,我才知道爸爸一路上只喝了三碗自来水,哪里舍得买什么冷饮呀。听了之后,我的心更痛了。什么是父亲,这就是父亲,宁可自己吃再多的苦,也不当回事。而且,吃了苦,他绝不会说,这样的人,就叫父亲。”两行热泪不经意间滑过脸庞,我无意遮掩,我也无法自制,索性就让感动的泪流出来吧。再来看看我的学生,他们和我一样,眼睛里亮晶晶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教室里流淌着一种美好的情愫,我和我的学生都懂,那就是爱的感动。
  安静过后,有学生发问:“老师,您又是怎样爱您的父亲的呢,能给我们说说吗?”
  这,正是我特别想告诉孩子们的。因为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感情,作为一种感情,它必然是双方的,有爱的付出,同样要有爱的回报,这样的爱才是完整的。我,应该让他们懂得:我们不能一味地接受父母的爱,我们也是释放亲情的主体。值得自豪的是,在这一方面,我可以成为他们的表率。
  “知道半身不遂是怎么回事吗?”我问。
  “知道,就是不能动了,瘫痪了。”有孩子叫起来。
  “对,我父亲现在就是一个瘫痪不起的病人,他只能躺着,不能自理,吃饭喝水都靠喂的。我呢,是兄妹三个中唯一在父母身边的,我和母亲共同承担着照顾父亲的重担。说实话,有时我也觉得累,毕竟工作也是很忙的嘛。但是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的,而且要做好。因为这正是我报答父爱的机会,这也是我的责任。我的回答,你们满意吗?”我说得很坚定,随后,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当时,我就想:这节课一定会使我难忘的,我相信我已在不知不觉中将爱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田了。其实,课前我也没有料到我自身的故事也具有这样感人的力量,也许是朱自清离学生太遥远,也许是孩子们没想到能在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身上读出“爱”的体验。更让我感动的是,在当天下午的大扫除中,我习惯性地要跟他们一起干的时候,他们一个劲儿地把我往办公室里推,他们说的话又惹出了我的泪。那句话是:“老师,您太累了,让我们也爱您一次吧!”
  
  单位:江苏宝应县实验初中
其他文献
王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长三角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冬日焰火》,散文集《在轮椅上奔跑》,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等多部文集。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国作家》《钟山》等。  与母亲散步  一整个夏天  我都与母亲一起散步  不像幼年被抱着  也不像童年被搀着  我们就只是一起散了散步  我们总是趁着天还没黑透前  循着夏的光亮,找到一丝清凉  母亲时而在前边迈
一、自主探究,挖掘屈原的爱国精神    1.读文章前,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①屈原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征?  ②传记中如何展示屈原的文学才华?  ③屈原一生的遭遇分哪几个阶段?如何概括?  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组学习,借助多种渠道获取第一手资料。学生分组查寻资料写成小论文。  3.集体讨论,明确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群雄逐
名著故事新编是将思维延伸到中外名著之中,以全新的视角,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从而对话题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的作文方式。近几年高考作文中,这种方式引人注目,方兴未艾,涌现出许多“名篇”。其亮点在“新”,关键在“巧”。以下介绍六种“巧编”之法。    一、移时法  它是名著故事的现代版,即让那些基本保持原有思想性格的名著人物,在新的时代演绎或喜或悲的故事。它的“新”表现在是新时代下的新故事,它的“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严峻挑战。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有助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学案导学
朱熹说的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得让学生多读“杂书”。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作风,比作帆。有了风,有了帆,船就能在海洋中乘风破浪地前进。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课内与课外比翼双飞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
飞鸟渡过一片湖  它的翅膀,托着一枚金币  白马在岸上吃草  更小的云雀,在草丛中翻飞  野花和青草  顺着风的方向摇摆  野鼠摘下一枚露珠  將阳光搬运进它的洞穴  我的草原,眨了眨眼睛  一点点地苏醒过来  河滩上的黄昏  等夕阳落下  油菜花变黄  湖水变蓝  云彩染红  我的白牦牛  奔入云中  晚归的马车  从油菜花和湖水  掩住马蹄的陆地  缓缓过桥(渡过)  滑溜的光抽  打在它们的
箫从天籁传来  与世俗的距离  其实,就隔一首失传的渔歌  我从洞音里跌落  其后,大湖千帆  向着唯一的出口泅渡  桅尖上,湖心落日  不见龙舟浩荡  不见石人石马  湖底淹没的泗洲  化石一样,成就你  永世的缄默  此刻,有人看见  你站在夕阳的肩上  一湖的相思像羽翼般退潮  纤细的乡愁  跟着,瘦瘦地  坠落  深夜的村庄  一颗冰冻的心  激活在雪夜  月光,有足够的时间  修飾天空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常常把写不出作文归因为生活内容太单调,生活空间太狭窄。其实他们面对写作的困惑不是因为素材的贫乏,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感悟和发现,他们所谓的“写不出”,其潜台词是“没发现什么值得可写”。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深切地体会到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重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广袤的生活沃土中,用极大的热情、敏锐的目光、深刻的体悟去感受,去发现
拜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好像人回归到大自然,有一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感,仔细一想,陶渊明为什么放着自己的县令不当,而“载欣载奔”地扑向那宁静、平淡的田园呢?    一、高洁傲岸的品性与政治腐朽相背    1、封建体制的黑暗腐朽。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动荡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剧。当他饱读诗书,怀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之心,想大济苍生,走进官场时,见到的却是政治的黑暗,朝纲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