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我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我意识;表达性艺术治疗;理想中的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8-0068-03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自我认识首先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借助同伴的力量来进行。
  本课以心愿卡牌为主要工具,辅之以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绘画技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让学生联结“理想中的我”,将爱自己、欣赏自己具体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心愿卡牌进一步具体化认识“理想中的我”,通过比较“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看到二者之间的距离,采用绘画的方式感悟如何为实现“理想中的我”而努力。同时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在沟通互动中获得支持和心灵成长。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说出你的故事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理想中的自己。未来,我们能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呢?老师带来一件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理想中的自己。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套卡牌,牌的背面是一颗红心,这是我们今天要用的工具——心愿卡。想要读出卡中对未来的信息,必须仔细观察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用心捕捉自己内心的每一个感受。为了更准确理解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先做个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抽取一张卡牌并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观察卡牌,捕捉卡牌的信息,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分享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也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卡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卡牌,活跃课堂气氛,为后续活动打基础。
  二、挖掘“理想中的我”
  1.放松冥想,初遇“理想中的我”。
  冥想指导语:请同学们找到舒适的坐姿,放松,深呼吸。摒除杂念,看到现在正读五年级的自己,现在的你是什么样的?打开一扇门,看到理想中的自己。在头脑中慢慢浮现你对未来美好的愿景,你期待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看到理想中的自己,深呼吸,仔细观察你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体会自己在这种情境下的感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这份对美好期望的意念集中到你的右手上,轻轻地将手放在胸前感受你的心跳,把这份美好放在心上,然后通过击掌的形式分享传递给组内其他同学。
  学生放松冥想。
  2.巧用卡牌,探寻“理想中的我”。
  游戏规则:请每组代表洗牌,小组成员按顺时针的顺序随机抽牌。抽取第一张牌,代表现实中的我,可以通过卡牌给出的信息用5个词语形容“现实中的我”的样子,也可以根据刚才在冥想中的感受,用5个词语形容“现实中的我”。抽取第二张牌,代表“理想中的我”。仔细观察牌面上的画面和每一处细节,细细体会当下的感受,留意心中冒出的每一个想法、话语、感触或画面。同样,用5个词语形容“理想中的我”的样子。
  学生分享。
  学生1:“现实中的我”乐观,被批评的时候爱顶嘴,“理想中的我”虚心接受妈妈的批评。
  学生2:“现实中的我”很暴躁,经常发脾气,有主见,有责任心;“理想中的我”更懂得控制情绪,拥有更多的朋友,对别人更宽容。
  设计意图:通过冥想帮助学生进入内心体验状态,让他们沉下心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击掌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合作分享的意识,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为分享环节做准备。另外,通过运用卡牌以主观投射的方式呈现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我能成为“理想中的我”
  教师:大家对“现实中的自己”满意吗?在你心中“现在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呢?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完善或者改变它,你会怎么做?
  活动规则:将手中的两张卡牌放在相应位置,在“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中间的空自格子里画出想要的画面,边画边用心体验如何使“现实中的我”变为“理想中的我”。
  教师:请仔细观察自己的画,用心捕捉当下心中的“感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学生绘画并分享感悟。
  学生1:现实中的我爱顶嘴。妈妈管我的时候,我总是不服气。因为作业的问题,妈妈经常教训我,我总是顶嘴。我画了风车,希望能转转转,让远处的那个我成为“理想中的我”,能虚心接受妈妈的批评,成为一个谦虚、讲道理的人。
  学生2:冥想时,我能感受到“现实中的我”是热心的、有礼貌的,会为做一些事情努力。抽到第一张卡牌之后,我又觉得自己是高傲的,有自信的。我希望雷电能击败我心里的那只高傲的怪兽,有同学为我伸出友谊的小手,让我变得谦虚,常常带着微笑。“理想中的我”是谦虚的、乐于助人的、乐观勤奋的。
  学生3:“现实中的我”喜欢画画,但是不够自信,也不会积极参加活动。我希望通过努力,可以“雨过天晴”,成为“理想中的我”,有主见、坚强、乐观、敢于接受挑战。
  学生4:放松冥想的时候,我看到“现实中的我”爱画画,爱看书,也爱看电视。抽取第一张卡牌,我看到了扭曲的钢琴,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总是顶嘴,不懂得尊敬他们。“理想中的我”是被爸爸妈妈的爱心包围的,是懂得体谅父母,不让父母操心的,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现在的你是什么样的?打开一扇门,看到理想中的自己。在头脑中慢慢浮现你对未来美好的愿景,你期待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看到理想中的自己,深呼吸,仔细观察你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体会自己在这种情境下的感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这份对美好期望的意念集中到你的右手上,輕轻地将手放在胸前感受你的心跳,把这份美好放在心上,然后通过击掌的形式分享传递给组内其他同学。
  学生放松冥想。
  2.巧用卡牌,探寻“理想中的我”。
  游戏规则:请每组代表洗牌,小组成员按顺时针的顺序随机抽牌。抽取第一张牌,代表现实中的我,可以通过卡牌给出的信息用5个词语形容“现实中的我”的样子,也可以根据刚才在冥想中的感受,用5个词语形容“现实中的我”。抽取第二张牌,代表“理想中的我”。仔细观察牌面上的画面和每一处细节,细细体会当下的感受,留意心中冒出的每一个想法、话语、感触或画面。同样,用5个词语形容“理想中的我”的样子。   学生分享。
  学生1:“现实中的我”乐观,被批评的时候爱顶嘴,“理想中的我”虚心接受妈妈的批评。
  学生2:“现实中的我”很暴躁,经常发脾气,有主见,有责任心;“理想中的我”更懂得控制情绪,拥有更多的朋友,對别人更宽容。
  设计意图:通过冥想帮助学生进入内心体验状态,让他们沉下心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击掌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合作分享的意识,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为分享环节做准备。另外,通过运用卡牌以主观投射的方式呈现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我能成为“理想中的我”
  教师:大家对“现实中的自己”满意吗?在你心中“现在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呢?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完善或者改变它,你会怎么做?
  活动规则:将手中的两张卡牌放在相应位置,在“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中间的空自格子里画出想要的画面,边画边用心体验如何使“现实中的我”变为“理想中的我”。
  教师:请仔细观察自己的画,用心捕捉当下心中的“感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学生绘画并分享感悟。
  学生1:现实中的我爱顶嘴。妈妈管我的时候,我总是不服气。因为作业的问题,妈妈经常教训我,我总是顶嘴。我画了风车,希望能转转转,让远处的那个我成为“理想中的我”,能虚心接受妈妈的批评,成为一个谦虚、讲道理的人。
  学生2:冥想时,我能感受到“现实中的我”是热心的、有礼貌的,会为做一些事情努力。抽到第一张卡牌之后,我又觉得自己是高傲的,有自信的。我希望雷电能击败我心里的那只高傲的怪兽,有同学为我伸出友谊的小手,让我变得谦虚,常常带着微笑。“理想中的我”是谦虚的、乐于助人的、乐观勤奋的。
  学生3:“现实中的我”喜欢画画,但是不够自信,也不会积极参加活动。我希望通过努力,可以“雨过天晴”,成为“理想中的我”,有主见、坚强、乐观、敢于接受挑战。
  学生4:放松冥想的时候,我看到“现实中的我”爱画画,爱看书,也爱看电视。抽取第一张卡牌,我看到了扭曲的钢琴,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总是顶嘴,不懂得尊敬他们。“理想中的我”是被爸爸妈妈的爱心包围的,是懂得体谅父母,不让父母操心的,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的。我还希望能为家里做一些贡献。我目前能做出的努力是更勤奋地学习,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卡牌与绘画的结合,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存在的差距。同时,帮助学生明自要达到“理想中的我”需要付出努力,并能明晰努力的方向。
  四、总结与提升
  教师:很欣慰你们在课上的开放、倾听和分享,为你们喝彩。如何完善自己成为“理想中的我”,不仅需要想法做奠基石,还需要行动上的努力,相信我们都能成为“理想中的我”。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为课堂中学生产生的情感做延伸,让学生为成为“理想中的我”更加坚定、自信地付出努力。
  【教学反思】
  卡牌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投射测试T-具,因其使用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适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T作中应用。本课以心愿卡牌为主要T具,帮助学生探索内心的世界,认识“理想中的我”。
  本课将放松冥想融入课堂,帮助学生进入到内心体验状态,沉下心来体会内心感受;通过击掌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合作分享的意识,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为分享环节做准备;通过卡牌与绘画的结合,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现实我”与“理想我”存在着差距,同时感受到,让自己达到“理想中的我”需要付出努力,并能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
  【课堂点评】
  由于每个学生的内心状态及自我概念不同,投射在相同图案上所反映出的自我和解读也不尽相同。卡牌的使用,不仅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自我概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为“理想中的我”主题内容的深入探讨提供多种思路和角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
  作为一种投射测验,卡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成长潜能、设计活动内容。如,在挖掘“理想中的我”环节中,教师巧用卡牌作为媒介,投射出学生心中关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具象认知。同时,卡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依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心理课应强调活动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卡牌在团体中的应用同样如此。卡牌的图卡可以体现内在心理主题,图画能够刺激人的右脑,引发直觉与情感,从而使内在情绪与心中的渴望被激发出来。在本课中,通过卡牌与绘画的结合,帮助学生找准“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学生找到实现“理想中的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另外,如果单从“我眼中的我”来了解“现实中的我”难免存在认知上的盲区,建议运用卡牌关注“他人眼中的我”作为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的补充依据,即借助卡牌让同伴用5个词语形容自己。了解“他人眼中的我”,便于学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现实中的我”,也为更好地实现“理想中的我”助力。
  (点评嘉宾:苏巧妙,福建省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厦门市小学心理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三年级;记忆力;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8-0060-03   【作者简介】陈晓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12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是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大脑正处于成长可塑期,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记忆
宁夏解放是宁夏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光辉篇章。我们通常所说的宁夏解放,就是“十九兵团解放宁夏”,是指马鸿逵统治的原国民党宁夏省(共17个市、县、旗,包括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的解放,而不是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所辖全部地区的解放。事实上,宁夏解放的内涵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陕甘宁边区所属盐池县的解放、收复与光复;二是原属甘肃省、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区时划到宁夏的原固
一、失控的“大象”  小孟(化名),高二年级学生,家中独生子,父母均是农民。他与父母一起生活,由母亲抚养长大。父亲爱喝酒,酒后会打骂母亲和小孟。每当小孟生气的时候,父母就会争吵。小孟小时候能控制自己不发脾气,高中后无法控制,表现为生闷气、关门砸凳子、对父母和同学发脾气。他很担心因发脾气让生活变得一团糟,来咨询室寻求帮助。他的咨询目标是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发脾气。  二、“大象”失控的真相  
【编者按】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现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学生自我成长、自主发展的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服务”的育人理念,在生涯规划课程研发、生涯师资培训、平台建设、资源库建设、生涯教育支持系统构建、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逐渐让生涯特色文化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5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中
笔者是当年参加解放军成都入城仪式老兵的后代,近年走访了全国多地父亲的战友。采访了当年参加成都入城仪式的老兵,并把收集的老兵口述资料、回忆文章和日记中弥足珍贵的“历史碎片”进行了整理,再与史料结合,试图拼接出解放军成都入城仪式的原貌,以飨读者。提前一天入城  1949年12月30日,贺龙麾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军指战员代表全体成都战役参战部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解放军入城仪式。  六十军代表
顽童,从来就是孩子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身上洋溢着游戏精神,充斥着淘气色彩,对恶作剧情有独钟,常常做出些不合规范的事,让我们一筹莫展。还好,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安慰——原来他也曾经历过那么多的“顽童”;同时也给了我们非常多的震撼——原来每个顽童内心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需要教师用“智慧”去唤醒他们。   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少先队工作者所著,如他所说:“我把这本书献给你
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1920年4月,他作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往中国的特使维经斯基的翻译和助手来到中国,来往于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会见李大钊、陈独秀,推动并帮助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参与建立并加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参与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俄华通讯社负责人、外国语学社社长,与张太雷一起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工作,参加共产国际三大,是
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李林排列第53位。李林是一位女华侨,她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抗战事业,她身上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弥足珍贵。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的李林  1915年11月15日,李林在福建漳州出生,出生不久即遭亲生母亲遗弃,被养母陈茶收养。三年后,陈茶带着李林出国去追寻在印度尼西亚经商的丈夫李瑞奇,李瑞奇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省会泗水经营着瑞林号、瑞南号两个百货连锁店,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管理;情绪ABC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4-0059-02  【作者简介】陈艳,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田莘耕中学(浙江宁波,315153)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中生的情绪困扰常源于对事件的不合理看法,如“我对你好,你一定要对我好”“同学不跟我说话,他们一定都不喜欢我”,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导致高中生在
一、心理教育的核心要义  “心理教育是什么”是本书的核心研究课题,书中提出:心理教育指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个性教育等均属于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为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美感素质的培养等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心理状况、心理发展也影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