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红红的骝岗山上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红的骝岗山上
  今天,我站在红红的骝岗山上,用尽洪荒之力搜寻你前世今生的踪影。
  广州东涌,在伟大的唐朝,丝绸之路的起点上,你还是一片水深六七米的浅海。
  一场深不见底的回忆,直到近代,那些滩涂、河汊、堤围,才造就了你的过往今生,才拥有更多的桨声和渔火。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宜居镇、广州市特色名镇、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在一连串响亮的名字里呓语、融化,用一次再生把火置换为水,洒向泥土。
  大地在脚下蛰伏,蔚蓝写满天空。从南沙港快速路走来,在青铜铸就的“合力东涌”鼓韵感召下,我走进了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吉祥围,走进了岭南水乡的世界。
  向纵深抵近。路,被一辆辆小车劫持,一朵朵鲜艳的紫荆花释放羞涩的香味,一片片抖动的树叶向游人敞开了心扉;桥,被缓缓的流水牵引,疍家人用乡音喂养的歌声,将一座座麻石砌成的拱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东涌,来自一堆泥沙,来自一泻江水,来自一河蚝壳。村庄,有破土的种子,有发芽的树枝,有甜蜜的木瓜。工厂,有勤劳的员工,有创新的科技,有出口的货物。在这里,我可以不说天空的蓝色,可以不说仿古的景观,甚至可以不说民风的淳朴与和谐。
  啊!我什么都可以不说,但可以肯定,我会把它藏在往事的记忆里。
  碎花的影子
  郁郁葱葱的骝岗河边,芦苇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让水鸟停止喧哗。
  翠竹、水杉、红树林,骝岗河堤,一段十里绿墙矗立。木棉、紫荆、野菊花,鲜艳夺目,引来红男绿女驻足。
  一条岁月的河流,将十里骝岗河岸冲刷成簇簇嫩嫩的新绿。
  一首亘古的渔歌,在东涌先民倚着月光的桨橹欸乃中飘荡。
  每一条小船,每一尾游鱼,每一根翠竹,每一阵花香,都是画廊如梦如幻的诗章,演绎着温馨的画面、似水的柔情。时光带不走那么多的美,比如一束束被榕叶遮挡的阳光;一声声环绕震耳的蝉鸣;一阵阵在捣衣女的棒槌下,一声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的乡音。
  阳光匍匐于田野,渐渐地,从东向西,从一棵树梢到另一棵树梢,从一片片蕉叶到一丛丛蔗林。
  村头的大榕树被茂盛笼罩,凉风徐徐的岸边,婆娑的景致里,总会有停下自行车的男女老少休憩,他們或为游客,或为长腿性感的青年。树荫下轻声的吟哦,阳光中欢喜的笑脸,河流里粼粼的波光……有多少诗人在这里停下远行的脚步?
  安静,闲适,祥和。水草般柔美的情思缭绕弥漫,谁能长住于此?小桥,流水,船家。在袅袅的堤岸,谁能颤动出撩人心弦的渔歌?
  城市的疼痛,还在四周蔓延。只有经幡引领的时尚,才会在这画廊中踏歌起舞。即使在季节的河流,我会把自己变成一块不会说话的石头,在水石交融中,依然会响起优美动人的旋律。
  船只、树木、碎花的影子飘过十里画廊。
  青铜雕塑
  “开面”、“过大秤”、“鱼头汤”、“回娘家”、“饮杯心抱茶”……这些传统的文字,或许在印象中有些模糊,但它们却是一幅幅民俗风情画。
  一位穿着香云纱的妇女,是什么力量让她从生活的艰辛中抽身出来,如此急切地“开面”?在阿婆的一条细线、一点粉团揉搓下,眉毛、汗毛慢慢被去除,红润光滑的皮肤让她把微笑亲切地写在脸上。
  放眼田畴,天边的云朵又搬来满天的雨水,为大地积攒那么多的金黄。赶集趁墟,一对平和安详的老农夫妇正为一大束青黄的香蕉“过大秤”。他们是坚挺果实的生产者,也是公平买卖的制造者。
  隔着一条河,我望见对岸的人家大门敞开。那位坐月哺乳的母亲,手持一碗姜片参酒的“鱼头汤”慢咽品尝。突然想起那首朗朗上口的民谣:“阿嫂饮碗鱼头汤,虾仔乖乖训落床。哪管猫儿做卫士,公公探头笑呵呵。”
  夕阳西下,撂下闪亮的镰刀,那位瘦若蒲草的母亲“左手一只鸡,右手一个娃”,在狭窄摇晃的木桥上“回娘家”。尽管是泥泞的道路,也要让别离的日子不再叹息。
  鸡鸣相邻的村庄,篱笆上的喇叭花正热烈地吹奏起婚嫁礼仪,在“大襟姐(媒婆)”的引领下,“心抱(新娘)”羞答答地向家公家婆举杯敬茶。屋檐上的鸟雀叽来喳去,将伴娘喊得耳热心跳。
  东涌,这里有青砖黛瓦的风情街,有乌黑铮亮的民俗雕塑。
  只要阳光照耀,就有浓浓乡情。
其他文献
大地上的事物  小草望着大地上的事物  一阵雨落下  这疼痛多么清凉  一只蚂蚁  在雨中搬运着闪电  小草望着大地上的事物  一群牛羊缓缓走来  它们的目光是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无辜而又充满忧伤  大地深处  珍藏着汗水和所有生命的根  阿爸的马奶酒  走进了草原  就闻到酒香  天空、大地和一匹枣红马的灵气  藏进老阿爸的酒囊  这酒有蒙古人的浓烈  这酒有原始牧村的清香  这酒有甘迪尔敖包的
在豫东地区,泡桐的最大用处是防风护沙。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书记因地制宜,大规模栽种泡桐,形成巨大的防护网,有效地防治了因黄河泛滥造成的内涝、风沙、盐碱等灾害,造福了兰考及豫东人民。当年焦裕禄书记亲手栽下的那棵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小时候,父母把田里的一棵桐樹刨了,委托亲戚打成家具。待做了衣柜、箱子、饭桌等大件后,爸爸又让亲戚用下脚料打了三把小椅子。事先我们并不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有这样一个连队,毛主席亲自下达命令,彭德怀、王震司令员亲自组织指挥向藏北高原进军,为解放阿里建立卓著功勋。全连136人全部荣立一等功,在军队历史上至今没有第二个连队获得过如此殊荣。  这个连队,就是军委命名为“进藏英雄先遣连”的新疆军区36127部队一连。  我有幸成为先遣连的一个兵。  走进先遣连  人生的机遇是可遇而难求的。  1978年12月,我告别爹娘和乡亲,跟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些千古词句,中小学生都会熟背熟用,出自南宋军旅词人辛弃疾之手。  1181年初,42岁的抗金志士辛弃疾被罢免来到江西上饶(时称信州),从落脚带湖到1207年别离瓢泉,前后居停长达27个春秋,626首诗词中,469首(含120首诗)作于上饶。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溢满了对带湖的
我是第一次乘船渡海。茫茫海天,一望无际,海浪翻滚,快船上下颠簸、左右摇摆,海水时不时拍打着挡风玻璃,像要被海浪吞没的感觉。不一会儿,我便觉得头晕目眩,似乎再深陷一点,就能与鱼龙为伍了。  对岸的嵛山岛,素有“海上明珠”之称,堪比夏威夷。全岛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与澳门差不多。最高处海拔500多米,为闽东第一大岛屿。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在这里恍若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
金香山的油茶树  到底是人间的油茶啊,  还是仙界的树!  金香山呀,  一根根绿绿的油茶哟,  是一把把脱贫的伞。  商车开来嘟嘟地叫,  一篓一箩往车里装。  阿爸阿妈笑热了脸啊,  手心的票子唰唰响。  金香山的油茶  又开新花啰!  丰都,我的神话之鸟  你从哪里来?  你,欲飞向苍穹吗?  欲飞向大海吗?  欲飞向北方吗?  欲飞向昆仑吗?  欲飞向丹穴山吗?  欲飞向不周山吗?  飞向
在北安短短三天的时间,“北安、延安”的信息强烈冲击着我的大脑。  我想不到的是,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党中央高瞻远瞩,迅速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举措,派出中直机关干部、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军政干部一千余人奔赴东北建立革命政权。延安干部团195人,1945年9月2日从延安起身,一路上历尽千难万险, 行程72天, 八千多里,途经8个省来到北安。在195名干部团骨干的带领下,迅速创建了老黑龙
一   故事得从周月林说起。   周月林祖籍浙江宁波,1906年12月出生于上海。9岁被送进一家纱厂做拣纱工,17岁进入大康纱厂细纱车间。在那里,她认识了记工员张佐臣,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深深地吸引着这对青年。相同理想产生的崇高信念,并肩战斗结下的真挚情感,终于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大康纱厂那暗无天日的岁月,是张佐臣给了她光和热;情窦初开的少女青春,是张佐臣给了她情和爱。两人从
我大概是2003年前后知道哈扎布的,但已经想不起来是通过什么途径。  之前,一直都是喜欢德德玛,听遍了她几乎所有的草原歌曲。《雕花的马鞍》《达古拉》《我从草原来》等,真可以说是刻在了心上。后来知道了哈扎布,又转过头来,翻箱倒柜找他的歌来听,用“如痴如醉”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有段时间,只要听到草原歌曲,甚至有谁一提到草原,我马上就会联想起他优美飘逸到无法形容的歌声。在哈扎布所有的歌曲中,我最喜欢的
异乡人   我渴望有一个安静的书桌。   但是,我没能如愿。我们刚来北京安家一个月,租住在中航广场内一间四十平米的小屋里,房价昂贵,我们在阳台上铺了一张小床,拉上窗帘,将其隔为二居室。孩子在北京一家高考培训班借读,放学后就在阳台的小桌上复习功课。只要他回来,我们做什么事都轻手轻脚,唯恐打扰这个高考的学子。   我常常走到屋子外面,那里有将近一亩的荒地,也许因为建筑审批时卡了壳,又或者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