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甩不开的“手”

来源 :新浪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tt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放心接受专业理财公司的财务管理,接受专业IT公司的系统管理,以为可以安心地做个“甩手掌柜”的时候,可突然发现,这个“手”可还真难甩!
  现在谈起软件外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据统计,目前全球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000亿美元,这是个成熟而又巨大的市场。然而,在中国企业已经很自然地接受软件外包,乐得逍遥做“甩手掌柜”的时候,很多外包之后的问题却出现了。
  
  什么是重要的?
  
  所谓外包就是把自己不擅长做的,或者成本太高的工作包给这方面最有经验的人去做。而区分企业中“战略”和“非战略”的内容其实十分困难。现在“不擅长做”,并不等同于这件事情“对自己不重要”。把对自己很重要的部分拿出去让别人做,会不会导致企业对自身的失控?
  我们尝试着问每一个企业:您认为现在企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可我们得到的都是完全不同的答案,这是意味着企业里所有的部分都可以外包出去,还是意味着所有的部分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外报呢?
  有着多年软件外包经验的远大易捷公司总经理钱潜先生说:“财务对企业来讲重要吧,可现在很多企业都是把财务放心地交给财务公司打理。对企业来讲没有什么是绝对重要的或者绝对不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成本,当一件事情自己做成本高于让别人做的话,外包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或许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一种更为开放和长远眼光看待问题,外包并不意味着会失控,但要“包”得恰到好处,还需要精打细算。
  
  怎样更划算?
  
  既然谈到了成本,那么到底怎样来核算外包的成本和自己养一支队伍的成本呢?这首先要看“成本”是怎么计算的。很多沟通的成本、隐性的收益没有考虑在内的话,可能让衡量外包价值的标尺“失真”。
  “这还要看具体是什么事情,如果把一个IT系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开发,一部分为维护的话,企业自己养一支队伍搞软件开发成本当然比外包要高,但如果是做系统维护的话,用自己的IT人员还是比较划算的,而且自己企业的IT人员更加熟悉企业的情况,工作起来也会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沟通上的麻烦。”谈起成本,钱潜说得非常详细。的确,现在很多企业即使自己有研发软件的能力,但是仍然愿意把软件开发交给专业的软件公司来做,一来省去了自己的管理成本,并且也不用担心由于核心员工的流失可能给企业的IT研发带来的风险。
  当然,软件外包商的资质也同时列入比较的范围,在软件外包过程中,发包方目标和价值的实现直接依赖于接包方的经验、技能、规模和人员,尤其有赖于接包方对承接业务的有效管理。因此,发包方一定会审慎地审查你的管理能力,看你能否完成任务。作为接包方,一定要有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以保证项目进行的进度和质量的控制。要完成一个软件外包项目,软件外包商需要组织相应的队伍。一个十多个人的小公司,就只能做小项目。而一个大项目,却需要几十甚至数百上千人来协同完成。现在我国能够完成这种协同管理工作的人很少,这也是我国软件企业人员规模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IT白领自己创建软件外包公司的时候,必须先正视自己的协同管理能力。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协同管理者。没有高质量的管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软件品质。而软件,是追求完美的。
  我们不妨用国际化的眼光看看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还有哪些主要问题:
  1. 不规范的开发管理。国外发包商把软件项目转包出去,希望得到什么?规范化管理下,保质、保量和准时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我国的软件企业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不规范的管理却产生了软件产品质量不稳定、延期交工的状况,给发包商带来很大的风险。
  2. 商业文化差距。西方的商业惯例和规则和我国有较大差异。西方注重管理流程和准则,我们在很多方面则显得更加人性化,相比之下,随意性也较大。
  3.人才缺乏。在专业技能方面,人才技术缺少特点,开发人才较多,而质量管理的人才缺乏。目前的软件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不具有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储备和行业知识积累。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断地提醒企业把种种可能存在的风险都列入“外包”的成本里去,企业在做“甩手掌柜”之前,要考虑的东西可不少呢!
  
  中国式“外包”
  
  先把成本问题抛开不谈,如果企业已经采用了系统外包来解决自己的IT问题的话,那么下一步就是要面对一个“关系”的问题。外包虽然是一个项目,更是一种合作关系,需要注重的更多是细节。在强调细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压垮毛驴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细节其实已经让众多外包的实践者吃过苦头。外包顾问认为,不管是系统维护外包还是软件开发外包,“在没有真正梳理好流程之前,不应该外包。”对外包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外包并非‘甩包袱’,在外包之前就应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
  很多外包者着重考虑的是‘包与不包’的问题,其实‘怎么包’更重要”。 这集中体现在外包合同的谈判、外包过程的管理和风险的控制上。比如外包合同,其中应当包括对外包方案执行的有关管理规定,如何监督和检查外包商的工作,处罚条款,保密、保证、保险等事项。
  专家认为:在外包管理中,重要的是双方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一开始就把外包当成‘包袱’甩给外包商,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如果企业自己的流程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即使是采用了外包的形式,在很多事情让仍然感觉不到外包的好处,甚至会觉得交流起来更加麻烦。”钱潜说。中国式的“外包”关系显然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企业对流程的看法有着强烈的本土特色,著名的“联想做事三原则”是这样说的:“有流程的,按流程做;流程不合理的,先按流程做,并提出改进建议;没有流程的,按照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做,但不能不做。”这虽然强调了流程的权威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对流程规范本身的不自信,因为像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像样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旧城市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积累的。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有流程的,有时不按流程做;流程不合理的,坚决不按流程做;没有流程的,打死也不做。”在这种自己企业流程都难以沉淀的情况下,在要求企业必须和软件外包企业协同工作,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所以很多软件外包商由于难以和企业在系统维护等方面做到流程同步,干脆就建议企业在系统开发外包之后最好还是建立一直自己的系统维护队伍比较好,虽然说仍然要面对知识更新不足,人才流失风险等等,但是总而言之是要比全部系统外包要合适些。
  原以为有了好的软件开发商,并且能够提供服务,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就可以做一个逍遥的“甩手掌柜”,可事实是,甩手掌柜做不得,后续工作不可少啊!
  
  小贴士
  
  企业外包5点注意事项
  所有公司进行外包时都要经历这5个基本阶段:合作伙伴选择,合同谈判,转移管理,流程改进,绩效管理。
  
  阶段一:分析
  在外包模式中,供应商拥有资源,他运营这些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应用、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流程。在将业务流程转移给供应商之前,首先要进行彻底的分析计划,包括对将要外包的流程进行研究和培训,购买市场报告分析竞争对手的活动,将当前的业务流程与最佳实践比较,以便将来建立更加有效的业务流程,评估流程的核心竞争力,估计外包的总成本,包括基础设施、管理、知识获取、培训费用等。
  
  阶段二:计划
  外包合同是长期合同,因此有必要对未来进行规划。很多因素会影响合同的长期效果,比如政策、基础设施的质量、人力资源、设备的地点。具体计划工作包括:检查现有的流程,制定主要的改进目标,决定哪些流程和职能进行外包,为多个流程决定是否进行离岸外包(对于离岸外包项目,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检查当评估企业是否已做好外包准备,制定冲突解决方案等。
  
  阶段三:转移
  进行外包的企业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另一个公司。他们应该考虑一些棘手的战略问题,比如在选择外包供应商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怎样设计服务协议?如果控制流程和质量?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制定标准评估投标方,对可能的合作伙伴进行访谈,根据供应商的声誉、行业经验、企业文化等选择供应商,确定支付条款,制定转移时间表,管理转移过程,确定项目的具体范围,制定意外运营问题、外包关系终止、数据保护方面的计划,降低风险,培训新员工等。
  
  阶段四:治理
  如果没有合适的检查与控制,企业可能会由于无法提供一致的、优质的服务,无法提高生产率,从而损害与客户的关系。那么企业怎样才能保证外包的质量呢?这主要依赖于:对主要流程进行变革,制定外包运营流程和工具,进行外包关系管理,制定业务持续计划等。
  
  阶段五:改进
  外包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一步改进服务的质量,虽然企业可能已经在内部采用六西格玛对服务进行了质量改进,这也要求企业进行以下活动:根据主要指标跟踪绩效,运用新的能力进行持续创新,设计流程改进等。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繁荣与隐忧并存    2004年,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在经历了年初的高速增长后,美国等西方主要经济体出现了“疲软期”。目前看来,由于高油价以及一些主要经济体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慢。  快速而广泛的经济增长是2004年世界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4年9月底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明显高于2003
期刊
企业的成长过程也与孩子有相似之处:只有四肢的壮大与头脑的发展、神经组织的更健全相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生产企业的专卖店管理与供应链建设无疑是对四肢和神经的构建,双汇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双汇国的冷鲜肉专卖店纷纷闭店已经敲起警钟:品牌企业在做强做大过程中应管理先行,谨慎扩张。  2004年11月16日,双汇成都办事处正式撤离蓉城。  它的撤离是因为那里已经无“事”可“办”,因为在那之前差不多半年
期刊
要成为一家百年老店,不仅要解决资本、技术的问题,更重要是解决理念的问题,如何赢的问题。我崇尚的是快乐和赢,如何赢得快乐,这是很值得思考的。华帝未来怎样走,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能不能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文化是很重要的。  左边是态度,右边是技术,你说哪一个重要,肯定是态度重要。为什么?你有技术,可是不想做,永远也是做不好的,所以态度就是文化,也就是一种使命感,如果愿意认同这个目标和你一起做,
期刊
新闻事件    2004年12月28日,长虹发布了上市10年来首次预亏提示公告:长虹在美国的进口商APEX公司拖欠账款高达4.675亿美元,而可能收回的资金仅有1.5亿美元,这意味着最高可达3.175亿美元的欠款白白流失。于是,曾经让无数股民心驰神往的"长虹神话"灰飞烟灭了。  长虹与APEX的合作是长虹的老掌门人倪润峰3年前东山再起时的一项重大决策。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APEX成为长虹在美国
期刊
从上任之初的冷静变革,到凝聚着战友情怀的管理团队,再到提出自己的“平衡管理”理念,年轻的历军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到企业总裁的“角色演变”……    历军简历    196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988-1995年,北京无线电仪器厂应用技术部工作   1995年,调入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发部  1997年,进入曙光公司。   1999年被
期刊
一个行业的后来者,一个与竞争对手相比毫无优势的产品,它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定位、取名、讲故事是让其产品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   案例:庆威是一家方便米线生产企业,产品的品牌与公司名称相同,全称为庆威米线,产品投放市场后,销量平平,如何能让自己的产品从众多米线中脱颖而出呢?企业找到了营销专家,下面就是营销专家的品牌策划过程,《新浪潮》对此进行了全程跟踪。    第一步:定位    2004年5月8日,
期刊
更换经销商是很多厂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有的厂家处理得好,对市场没有什么影响,有的厂家却不那么如意,市场搞得一团糟。那么,厂家该如何顺利更换经销商呢?    张经理的烦恼    洪仁公司的销售经理张经理最近十分烦心。他们公司年初更换了一个代理商,因为这个代理商把产品价格做得太高,不适合市场行情,市场一直没有做好。公司希望换一个代理商更好地开拓市场。谁知原来的代理商换掉之后,都大半年过去了,市场不但不见
期刊
在竞争激烈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上,中国企业如何杀开一条血路,创出名牌?来自中国鞋都晋江的特步公司通过不懈地努力,成功跨越小作坊时代和海外代工时代,走上了自创品牌的道路。其富有创新精神的差异化营销及成功的经营实践,对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营销实践,也有着诸多的借鉴意义。  2001年,经历过多年的代工积累,以及亚洲金融危机风暴的洗礼,特步公司对于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和经营企业的品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充分的
期刊
金融乃“百业之首”,企业的任何融资行为都只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合资券商的出现,不但为企业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上的融资行为做出通盘考虑,而且以最佳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风险、最快的速度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福建七匹狼的保荐机构为长江巴黎百富勤、威尔科技的保荐机构为华欧国际,中航精机的保荐机构为长江巴黎百富勤……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保荐制度亮相中国的证券市场之后,合资券商的身影频频出现在
期刊
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从部门级需求逐渐提升到企业级需求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战略上的远见和战术上的统筹,企业往往会为这样的“成长”付出不菲的代价。清华紫光的CIO王湘云以紫光的信息化发展历程现身说法,让许多参与CIO研讨会的嘉宾动容……  “从公司的领导来讲,没有上信息化以前,领导永远是最后一个了解情况的,因为经营数据归集和整理分析需要经过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京城召开的某CIO论坛上,清华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