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锻炼 习惯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时代,各门学科的知识更新换代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新世纪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而教学的变化首先要与教材变化、考试变化相适应。  1、教材的变化  1.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  1.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的教材中,课本
期刊
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不难看出“好”“乐”是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体现,如无情感,“好”“乐”无从谈起。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
期刊
[摘 要]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关键词]语文 教学 阅读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
期刊
说起在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少会有人联想到数学学科,然而我们不要忘记数学课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的学生,一个个的“人”在学习,所以我们在数学课上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特征,在课堂上搭建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课中的人文精神。在数学课堂上想要建构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期刊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处于一个广泛探讨,不断更新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指出:在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下面我谈谈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声情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参考资料》中几乎每一课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都强调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
期刊
一些高中生简单地认为高中历史可以让自己在高考中顺利拿分,这是因为他们单方面认为历史知识简单,背背就可以。同时,一些历史教师也认为高中历史内容简单,不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就可以完成教学。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深刻意识到高中历史看似简单,但学好不易,教好更不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上好高中历史课呢?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首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
期刊
多媒体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新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代课堂的多样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集成在一起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将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教学之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
期刊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它博大精深,意境悠长,其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农村小学生古诗词教学呢?笔者结合在宣平堡小学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注重创设情景,感受画面之美  从教材
期刊
当今的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像,兴趣广泛,注意不够稳定,尤其是有意注意时间不持久。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教学中获取最佳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各种注意的引起和维持,都是以一定的兴趣为主要条件的。因此,培养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板书设计与使用,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谈谈对板书的理解和做法:  一、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
当前的数学教学,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还可以,而到了初中以后,就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做好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过渡与衔接,那么如何把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有效的进行过渡和衔接,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呢?我们不能只靠初中教师的单方面努力,也不能把这一重任全部都压在小学教师的身上,要多措并举,才能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