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见窗花”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一种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特征,在中华文明的统一框架之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图形语言。在当今文化广泛深入交流的“全球化”背景下,剪纸已经成为重要的“中国符号”,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面对文化多元性的冲击,传统民间剪纸图形语言有待创新解构,以形成更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包容性的优势,本文据此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途径。
  【关键词】民间剪纸;图形语言;创新;解构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民间剪纸的图形语言主要表现形式
  所谓“图形语言”,即以图形为视觉符号的言说形式,相对文字、数字等视觉符号而言,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内涵容载量。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喻体而言,其具有直观性、标志性、装饰性、媒介性等特征,一个图形可以代表一系列的描述,以此为单位的“图形语言”,其表达的丰富性就可想而知了。
  立足不同的民族、地域和文化背景,图形语言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排他性,保障了在文化领域较高的识别度。例如,“剪纸”无论属于何种图案,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均归属“中华民族”的特点,恰如“浮世绘”之于日本、“纱丽服”之于印度;当然,每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不止一种,但在图形语言结构上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针对民间剪纸而言,其图形语言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具象形式
  所谓“具象形式”,即对现实事物的具体化描绘,追求形神合一、高度逼真,类似于传统国画中的“工笔”,是传统民间剪纸类型中最吃功夫的一种,追求“黄金分割”带来几何美感,同时在符号、纹路的加工方面事无巨细,点面结合、阴阳相济。其图形语言表达具体、准确,但留给受众的想象空间较少。
  (二)抽象形式
  “抽象”与“具象”截然相反,具象形式下的剪纸图形将实物转化为点、线、面,并将众多元素进行组合,在空间视角中形成更具有灵动性的效果,例如以“线”代替水。抽象形式在图形语言层面的运用,蕴含了强烈的主观意识,其表现元素本质上是一种实物的“符号化”转化,且这种“符号化”不仅针对实物,也进一步针对语言文字等“常规符号”,如常见的“福字纹”“喜字纹”等。
  (三)意象形式
  意象本质上属于中国传统美学及哲学的范畴,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通过对真实事物的图像化处理,删减掉表现力较弱的部分,形成简洁的图形结构,进而对主要特征进行抽象,实现可识别度更高的“夸张”。较为常见的如“人物”剪纸形象,正面表现出“头大身小”的特点,重点突出眼睛的刻画,侧面则以五官、发髻、服饰等突出部分为重点。意象形式下的图形语言,局部的表达能力较弱,而整体却蕴含丰富的内容,可以通过联想、谐音、寓意等手段实现构图。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图案,以及象征着“连年有余”的莲花、鱼图案,在传统民间剪纸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都是典型的“代表意象”。
  二、传统民间剪纸的图形语言创新解构途径
  解构主义理论创始人雅克·德里达指出,对“形而上学”稳固性的结构及其中心进行消解,从而实现固有结构的分裂或析出,是为“解构”的核心,通过解构可以形成新的结构。这一观点置于传统民间剪纸的图形语言创新层面,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本土的民族性、区域性、传统性文化面对“他文化”,通过固有结构解析的形式,从分类状态下重新提炼、组合,以形成更具有广泛传播和认同价值的“图形语言”,而这一过程即为“创新”;从传统民间剪纸艺人(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对所生产的剪纸产品一味地传承,难免其中一些元素或意义会出现过时现象,而外部涌现的新文化元素也会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渗透。基于此,剪纸图形语言创新解构又意味着“去旧增新”,立足时空维度的连续性,重新整合图形组成部分,创作出新颖别致的“新形象”。
  (一)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直接撷取单一素材
  现代设计理念追求简洁高效,有着强烈的工业特征,认为过于繁复的构图反而会抵消剪纸的美感,因此体现出较明显的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特色。例如,大量西方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中的“logo”图案,大多以字母或形象的简洁形式,例如路易斯威登的设计为“LV”,IT巨头Google、奢侈品牌香奈儿等,在近代科技理性思维的影响下,单一素材在设计中的使用比例很高。
  基于中国哲学精神的复杂性、包容性,中国文化艺术形式也大量表现出“不胜其繁”的特征。尤其传统民间剪纸中大量存在抽象、意象的表现元素,结合现代设計理念,均可以采取直接撷取的方式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当然,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必要的处理,如线条粗细、密度,组合分布、数量等,现实中不乏应用案例。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从剪纸艺术中的“盘长纹”演变而来,虽然仅仅撷取了一个元素,但很全面地表现出了企业的文化,象征着网络四通八达、处处联通。
  (二)结合中外交流需要、实现图形有机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大量西方文化也涌进来,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源自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最具有标识功能,确保中西交融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也可以称之为“文化特色”——但同时,要注意“高低语境”的问题,例如在英语文化语境中出现中国书法广告牌,会表现出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排他性,人们不会将这一图形语言与非中国文化进行关联。但在中国语境中出现“字母型”广告牌,却并非一定会被认为是固定国家、地区、民族(如英语),这是因为中文是一种较高语境的语言,而英文、德文等属于较低语境的语言——结合美国人类文化学家爱德华·霍尔对“高低语境”的特征分析,指出“高语境”缺少清晰的编码,信息广泛地存储于“物质语境”,而“低语境”却完全相反,人们必须看到清晰编码才能理解信息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可以从一副枣、花生、桂圆、莲子构成的剪纸作品中体会到“早生贵子”的内涵。
  基于此,中西交流过程中西方较低语境介入中国较高语境的过程中,图形有机融合可以提高认同感,因此,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往往成为国外品牌争相利用的形式。以剪纸为例,通过元素、形式的结构,与国外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机制。例如,象征着美国现代城市文化的“可口可乐”与剪纸图形相结合,并融入“福”“云纹”“鞭炮”等传统元素,构成了对比强烈的融合形态。   (三)结合主题创作需要、进行元素独立组合
  传统民间剪纸成品往往是“一剪到底”,所有元素均被罗列在一个图形组合之内,如常见的“喜鹊登枝”“三阳开泰”等主題剪纸作品,在构图上往往需要考虑多种符号及纹样,为了实现不同组成部分的区分,必须做到阳刻、阴刻的明显对比,实现主要部位的夸张和突出,这样才能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显而易见,在表现出高超剪纸技艺的同时,也局限了剪纸图形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图形语言表达上显得刻板、单调,并不符合互联网文化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追求。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要实现继承与创新的同步发展,必须遵循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人们文化解读的规律,通过对图形语言“解构、同化、重构”的创新方式,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例如,可通过对不同元素的解构,基于同一主题实现元素的“独立”,进而以组合的形态呈现,达到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效果,也增加了趣味性。以“三阳开泰”这一传统剪纸作品为例,将其从一个独立作品发展为“主题”剪纸作品,采取“阴阳切换”的处理方法,同一构图形式下提供三组作品,每一作品中轮换一只羊以阴刻表达、其余两只以阳刻表达,从而将其中一只“解构”出来,三组结合之后形成的效果更为震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剪纸是蕴含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乡土社会中又多以“窗花”称谓,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待见”(喜爱)。作为一种萌生于原始文化的传承形式,剪纸又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强大的表现力,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要素与之充分融合,基于地域文化差异形成了剪纸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演绎出独特的图形语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领域不断与国际交流,西方现代设计理论及观念也不断向国内传播交流,赋予了“剪纸”这一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创新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走向世界,同时也丰富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闫奇峰,张莉平.民间剪纸艺术语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艺术表达[J].中国包装,2018,38(12):70-72.
  [2]王小芹.现代套层剪纸的工艺创新与现实意义[J].美术,2018(7):150-151.
  [3]马皎,张斌.旬邑彩贴剪纸符号提取与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2):249-253.
  作者简介:张丽君(1980-),女,中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撰写之目的,在于阐述绍兴嵊州越剧农村草台班子的发展现状和影响,以及它对于现今越剧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越剧文化逐渐式微的今天,我们一直不断地探寻着重现越剧活力的方法。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在浙江地区发展极其兴盛的越剧民间戏班——草台戏班,希望通过对越剧草台戏班的研究,发现其发展中的瓶颈,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推动当今越剧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越剧;草台戏班;传统文化;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一百万年前,原始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八千年前,裴李岗先民在这里耕作狩猎,三千年前,周武王之子开始在这里营建城市,两千年前,昆阳之战在这里以少胜多,流传千古,一千年前,佛教文化在这里传播,源远流长,这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这里是美丽鹰城——平顶山。  【关键词】回眸;平顶山;前世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50年代,为开发地下丰富的煤资源,新建平顶
【摘要】“有意味的形式”的追求,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其实,中国古代的美学观点与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相得益彰的。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来说,中国传统写意、留白的運用,正是其中“简化”的表现形式,是以“洗练”抓住的“骨”。同时,艺术家主体意识追寻的个性生命情感和人格美,蕴含在书法的形式之中,引发审美意境联想,从而意味无穷。本文以电视片《王其林—书法艺术真诚的追求者》为例,从一个书法艺术真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多元化开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宝贵资源,其传承和保护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热衷研究民族音乐者的关注。在少数民族高等院校中,由于师生民族构成的多样化以及优越的高等教育资源,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生存现状;传承与发展  【
【摘要】古塔是古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塔,源于佛教,本是佛祖的坟冢,是中国古代佛塔的简称,俗称宝塔,起源于印度,辉煌在中华,誉溢世界。中国古塔的发展历史漫长,从东汉开始,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迄宋元明清,在近两千年的岁月中,虽潮起潮落,却历久不衰。古塔虽有外来之缘,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硕果,它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融合印度佛塔建筑形式的杰出创造,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既是砖、石、土、木组成的动人
【摘要】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然而不同特色小镇有其自身的产业优势,需在开发与运营中选择适宜的模式。本次研究将以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为例,剖析其创意产业经营模式的要点,并提出特色小镇创意产业经营其他建议。  【关键词】和顺古镇;特色小镇;创意产业;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特色小镇作为城市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建设中已有成功的经验,如瑞士的达沃
【摘要】艺术决定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艺术不是纯粹的实践和单纯的认识,艺术归属于审美。作为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本源,艺术满足着审美的本质规定。艺术作品意味着审美的艺术实现,艺术作品的真理在于传达审美意象,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艺术作品处于艺术生产活动的中心地位,是艺术家进行创造性劳动所产生的,是经过艺术加工从而产生的产品。与此同时,对于欣赏者来说,这也是艺术鉴赏的起点。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作品;审美
【摘要】艺术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以自然即物质社会和人的心理为基础,但又高于自然的水平,进一步美化、超越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具有双重意义:一种是原始的、简单的、有待美化和提高的自然;一种则是经过改造加工但又不违背自然规律的赋有美感的自然。从第一种自然过渡到第二种自然则是一切艺术的必经之路。声乐作为一种以人身为发声乐器的艺术,更需要自然。本文以歌曲《包楞调》为例,通过对《包楞调》
何鄂,1937年生,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前身)美术系雕塑专业。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历任甘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城雕艺委会专家顾问、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其大型城市雕塑《黄河母亲》于1987年获得全国首届城市雕塑优秀奖,2009年获建设部、文
【摘要】教师的情感贯穿着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能带来正面影响的积极情感,无论是教师对自身、学生、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对整个教育事业的态度,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简言之,积极教育情感的作用是任何教科书和惩奖制度都无法取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关键词】教师;少数民族;积极情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教师职业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