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当面肯定自己?

来源 :中学生博览·甜橙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jifang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匿名来信】
  少年,你好呀。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很难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夸奖?很难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优秀呢?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甚至是有些笨,学习成绩应该算是那种中上水平吧。可能是平时爱好比较多,去参加了一些比赛,也拿了一些奖。可是这些在我看来可能只是比同龄人好了那么一点点,并没有很厉害,因为我知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当别人开始夸我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些无地自容。我好像一直以来都不敢接受别人的夸奖,甚至很害怕有人会夸我。有时候会想,我真的有他们说得这么好吗?后来我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人,好像大家都会这样,收到别人的夸奖之后竟然不是开心接受,而是连连否定。是不是我们都太过于自卑了?
  肯定自己真的有这么难吗?
   【开 场】
  少年的li:慎慎,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吗?其实我觉得TA说得好像挺对的。
  慎慎:哈哈,可能我这个人比较没脸没皮吧,所以别人夸我的时候我都特别开心。
  少年的li:我会哎,如果别人夸我我就会脸特别红,然后不知道说什么。
  慎慎:不是挺多小读者都喜欢找你的吗?我以为你都习惯了。
  少年的li:网络上还好啦,如果现实中就会觉得特别尴尬。我小时候是那种到主席台领奖状都会觉得尴尬的人。
  慎慎:为什么会这样呢?
  少年的li:不知道啊!不过我看来这次的小调查,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哈哈哈,不信你看!
  【小调查】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位读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其中70%为中学生,25%为大学生,5%为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
  Q4:你在生活中是这样的人吗?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白·LLK·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你夸我,那我就接受了叭!
  阿西柚:說句“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就妥了。比较中肯的说法。至少回应别人的心意,而不是否定,别人的初衷肯定是想你开心呀,不用把事情想得太难堪。
  扶易:我觉得自己挺没自信的,客观地说我确实在同龄人中还算比较优秀,成绩还可以,会唱歌会跳舞会书法会弹琴会打球,但是可能因为待在实验班的缘故,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优秀,家里的哥哥姐姐也都很棒,什么北大的,北理工的,省状元的,相比之下我从内心里就觉得自己真的很差。
  努力努力不努力:我就是那种嘴上说着“没有没有”,其实心里贼高兴的人。我觉得可能是从小就被教育说不能过于张扬,所以我从来都不会当面承认自己优秀,或者觉得自己很棒之类的,但是如果有人夸我我会超级无敌开心。
  Q5:对于“我们总是很难对面接受         别人的夸奖
  张申沝:不能过于自卑啊,有时候要有一些自信的呀!
  扶易:内心会不自觉地就开始比较,把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自动忽视自己的闪光点,然后觉得别人一个比一个优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言语:我觉得我不是害怕夸奖,我可能害怕的是那份夸赞背后的很多任务,以及自己真的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被赶鸭子上架的难堪。
  小李不理:我觉得可能跟文化环境和国人内敛的性格有关,就不太好意思接受别人的夸奖。我在国外当交换生的时候,发现其实外国人都会很大方地说喜欢,很大方地接受别人的夸奖,而且有时候他们夸你的理由总是千奇百怪的,但是没有人会觉得这是恭维,但是我们在国内就会。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文化环境造成的。
  【慎慎有话说】
  我觉得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从小调查也可以看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非常期待获得别人的夸奖。我们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但是当真的有人肯定你时却开始怀疑:真的是这样吗?我真的有这么好吗?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有叔叔阿姨夸我说:“你们家孩子真优秀!”我妈就会回一句:“没有,他就是在你们面前才这样,在家根本不是这样的。不如你们家xxx。”于是开始数落我的糗事。久而久之,我会觉得,我好像就是这样差劲,即便别人夸我也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客套,不必要放在心上。
  我们一直被教育在人前要谦虚,即便被夸奖也不要表露出来。却不知道过度的谦虚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慢慢地我们害怕自己的实力配不上别人的夸奖,害怕夸奖只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我们好像变得没办法去肯定那个别人眼里美好的自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直到我上大学参加社团活动,他们告诉我:“不需要怀疑,你就是很优秀!”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证明自己。其实我们不是害怕被夸奖,而是太渴望,就像突然收到一份期盼已久的惊喜而手足无措。
  大人们只告诉我们要谦虚,却没有跟我们说如果别人夸我们,我们要怎么做。所以当别人正面夸我们的时候会不知所措,第一时间竟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否认。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肯定自己,不知道怎么坦然接受别人的夸奖。
  接受别人的夸奖并不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只有我们从心底里认可自己,才能更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夸奖。如果你也是这样一个“夸奖过敏者”,不妨从现在开始,每天醒来时想一想自己的优点,并且大方地告诉身边的人,学着去接纳自己。
  下一次再听到来自别人的夸奖,笑着去接受,说一声“谢谢”。即便你认为是一句客套话,也可以试着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把它变成现实。
  不用怀疑,你就是很优秀,这一份夸奖,你名副其实!
其他文献
收获的时候,没必要因为不忍丢下,被牵绊住脚步。  我從没想过,会整整一年没踏进电影院,其中的过程平淡又漫长。  去年秋天前,我还是各大电影院持会员卡的常驻用户。因为校区偏远,无数个没课的下午和周末,我都是一个人在车上颠簸一个钟头到影院,夹在人群中激动地看完一部期待了好久的电影。时间再往前推一点儿呢?最夸张的一次,高三的最后一个月,我逃掉了毕业照去看蒂姆伯顿的新片。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前到一年前,
期刊
我第一次当家与别人不一样,没有人事先告诉我,一切就像是夏季的天空,说变脸就变脸。  那时我上二年级,正值暑假,妈妈去了渭南,我和爸爸在西安。六点半老天下起了大暴雨,打起了雷,是不是觉得我假期在家玩得过嗨,故意用惊人的闷雷提醒我?过了一会儿家里就断电了。楼下人说:“可能供电局担心风猛雷大把供电线路弄坏拉了闸。”家里没有一丝声音,风裹着雷雨在黑夜里伸出疯狂的魔爪,无情地击打着窗户,把我吓得够呛,躲在唯
期刊
很多偏见会适时被打破,不喜欢的被重新爱上。时间会让一些机缘巧合来到身边,这些变化真让人欣喜呀!  我的口味偏咸、偏酸,甚至可以去尝麻、试辣,而甜,却是我的一个禁忌。  关于甜的记忆,是童年生病后,混在研磨的药末中掩饰的帮凶;是逢年过节,吮吸糖果后自我嫌弃泛酸的口腔。于是,我偏执地觉着:甜理应属于小孩儿、老人,对于年轻人,它实在不是个好的选择。  成长中,我有意避开和甜味儿相关的许多食物——即使必须
期刊
极端的我,冷淡的我,幼稚的我,20年生活轨迹,酿成了这样的我。  谢谢这样的我。  再见这样的我。  8月底,一个男孩子来找我,问我还记不记得他:“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夏天,你码字,我在身边给你放歌,我们都喜欢薛之谦。”  “我17岁那年。那年夏天很热,《追光者》很火。”我说。  “那现在呢?”  2020年的这个夏天,我追完了《以家人之名》,全剧虎头蛇尾,只有凌霄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真正变成
期刊
疫情期间,我们身处学校,感动于医护人员的坚强,感激于老师的付出,感谢身边每一个人的陪伴,很多事情看起来很艰难,但是我们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在我把我这段时间搬东西搬坏了一辆小推车这件事告诉洋洋时,她爆发出了让周围人都看向她的笑声。  怎么说呢?在我知道高三要在两个星期后开学的消息时,我的内心仿佛是爆米花爆出来的那一瞬间,满是对见到久别的老师和同学的期待。  疫情期间开学,学校做了很多工作,有
期刊
这是一个多动人的故事啊!随手的零食,变成一株植物,它变成备考生涯里一些水灵灵的期待和牵挂,花开了,你们也都长大了。  搬新宿舍那天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在走廊的小阳台上发现了几盆多肉盆景,估计是上一届的师姐们留下来的。只是可惜因为长时间没人打理,那些多肉大多枯萎烂根了。我们打算把它们全扔了,但又为我们寝室门口唯一的几抹绿意即将消失而感到有些痛惜。  当我们正对着这堆多肉盆景发愁时,雯雯同学从清理出来
期刊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那么一些人,让你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深深地思念着。  1. 谢谢姐姐  我小的时候,总是对各种假期充满期待,不是因为我贪玩儿不爱学习,而是只有那个时候,姐姐才有机会坐上长途汽车来与我们相聚。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姐姐不得不在初中毕业后,辍学前往深圳打工。作为六个小孩儿的大姐大,她无疑是背着最重包袱的那一个。  我一次又一次地问爸妈:“姐姐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爸妈都是农民,
期刊
一位叫不二饼干的同学最近给我发来好几篇稿子,她是位非常勤奋的小作者,不过很遗憾,她的稿子都没有通过。最主要的问题是,她的语言太简练了,简练到文中出现的人物,个个都像武侠片里的草上飞,“嗖”一下就出现了,“嗖”一下就没有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基本都是瞬间完成。  这就导致文中的人物无法“慢”下来,而“慢”不下来,作为读者的我们就无法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所以,整篇文章看下来,就好像逛了一遍菜市场,人很
期刊
所有的人都在慢慢成长,即便是李饶,即便是林菀和顾泽的璀璨光芒掩盖了他薄弱的微光,但是谁又能说地上的荧光就一定没有天上的星星迷人呢?  “你是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的,只能打醒他。”  在顾泽和林菀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林菀没有想到他这句话针对的人是李饶。  李饶是他们的青梅竹马,一个木头一样的人物。  顾泽愤愤道:“说是木头都委屈了木头,木头折过了头还会反弹呢,他会什么?”  这句话说得有些重了,林菀
期刊
早上6点起床,和奶奶说好了今天去寺庙还愿。  暑假才刚学会电动车的我,已经能晃晃悠悠地载她了。但安全起见,还是手把手地给老人家戴上个安全帽。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奶奶每周固定的赶集时间,都会用那辆老式的自行车载我,我就坐在那生锈的后座上。五里街旧街处有一条很长的斜坡,上坡的时候她体力不支,爬不上去,这时奶奶就会停下来,一点一点地把车推上去。我也会下车跟她走,但有时候想偷懒,就赖在后座上不下去想被推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