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火种的传播者王仁山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0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仁山(1905—1986),字任山,曾用名王安乐,山西灵丘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大同和平解放后市政府教育局第一任局长兼大同市第一、二届各界人代会协商会秘书长。20世纪50年代初雁北专署专员。
  王仁山早年就读于山西省立第三中学,192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大学期间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并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教联”。“九一八”事变后,他和北平热血青年、进步学生、爱国志士走上街头,贴标语、散传单、呼口号,示威游行,发表通电,强烈要求政府抗日。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令统治阶层极度不安,当局疯狂指使军警宪抓捕带头闹事的进步青年学生。在地下党的及时掩护下,他安全脱险。
  1932年王仁山辗转回到大同,在山西省立第三师范任体育教员。不久即重返母校北师大,在抗日救国会做宣传工作,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奉命折回大同,在中学时期的母校山西省立第三中学任教并担任校党支部书记,秘密从事爱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其间,他利用体育教师的合法身份一面授课,一面秘密在教师及学生中广泛传播爱国思想,传阅进步书刊。“一二·九”运动中,他多次组织并联合各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京城学界,响应募集冬衣、咸菜、钢盔运动,再掀古城群众性的抗日热潮。1936年11月底,百灵庙大捷的喜讯传来,他带领省立三中学生走街串巷进行抗日宣传、开展募捐活动,随后又带着部分学生直奔绥东抗日前线慰问抗战将士,令爱国官兵们很受鼓舞。
  1937年初王仁山转赴太原成成中学任教,因成中教职员中多系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革命气氛相当浓厚,王仁山工作如鱼得水。10月,他遵照党的指示与该校师生们组成“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开赴晋西北参加游击战争。半年后调第二战区战动总会任保德县、偏关县动委会负责人。1939年3月阎锡山在“秋林会议”上鼓吹“中日不议而和,国共不宣而战”的反动谬论,公开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共山西党组织根据党中央“给一切投降阴谋和叛变行为以适当的、坚决的反击”的方针,决定由各县抽调干部(先为72人,随后陆续增至96人)组成战总会敌区工作队深入到雁北斗争前沿,动员民众,开展反顽斗争,王仁山被任命为战总会敌区工作队副队长。当年5月王仁山等同志抵達灵丘后,立即着手成立了战动总会察南雁北办事处,同时组建了办事处下辖的4个敌区工作团,分赴到浑源、灵丘、广灵、应县开辟工作。办事处主任由焦国鼎同志担任,他任副主任。6月底他兼任灵丘县政府秘书、代理县长。


王仁山

  工作团进入各县后,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不仅加强了上述四县的政权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党对政权的领导。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带到哪里,足迹遍及每个村庄。他们帮助建立农会、妇救会、青救会等群众团体及地方武装,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同时接连举办了多期基层抗日骨干训练班,学员们通过政治教育和军事学习,分配后成为党在雁北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的重要骨干,对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起了积极作用。
  1939年9月,阎锡山指派其第十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白志沂带所部窜至灵丘一带故意与抗日民主政府制造摩擦,企图武装夺权,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严峻形势,晋察冀边区政府果断决定组建边区政府察南雁北办事处,指定王仁山为教育科科长,协助王斐然主任与白某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其间,他多次组织当地的年轻人及知识界、教育界人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学习班、训练班,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终将白志沂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彻底挫败。
  有一次,他在独峪举办的教师培训班毕业典礼会上作抗战形势的报告时打比方说:天气已经阴了,快要下雨了,灵丘要变化了,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话讲到关键处,白志沂的视察特派员李仲洋闯进会场,气势汹汹地说:“你们办培训,为什么不向我们打报告?”且说且将手枪掏出放在桌子上,企图以此来威胁。面对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他毫无惧色,拔出手枪“啪”地掷与桌上,义正词严地质问李仲洋:“你有什么资格来干涉我们的会议,你问大家同意向你打报告吗?”此时愤怒的教师们一齐站起来,高呼李仲洋滚出去,李见势不妙望风而逃。
  1940年4月王仁山调到边区政府二专署任实业科长,6月改任广灵县县长。其间,他带领人民群众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夺取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6月他调任中共雁北地委秘书长。1943年任灵丘县议会议员、中共灵丘县委常委、县长。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决定成立大同市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准备收复大同城,拟定他担任市政府教育局局长。10月任中共大同县委常委、县长。1946年4月任冀晋行署一专署秘书主任,是年5月4日党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一发布,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向进驻其家乡孙庄村的土改工作队献地864亩,房12间,银元1262块,羊147只,大牲畜4头,衣服7包,家具264件,农具42件,为贯彻中央“土改”精神带了好头,促进了全县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1947年王仁山任冀晋行署民教厅副厅长。1948年任北岳行署林牧场主任,同年11月任中共大同市委委员、军管会委员、大同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工作。1949年4月任大同市政府秘书长兼教育局局长,负责主管大同和平解放后教育系统的接收工作。是年12月起兼任察哈尔省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秘书长。1951年他调离大同任察哈尔省水利工学院副院长。1952年12月改任雁北专署专员,1953年2月任华北局体委副主任。1954年任国家体委教育司司长。其间他的长子王进同志正任中共阳高县委书记,因在本县大力宣传当地群众在大泉山周边地区治荒造林大兴绿化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使阳高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1955年秋王进写了《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的调查报告,经中共山西省委呈报党中央并转呈毛泽东主席阅后,主席极为重视,亲笔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多处修改,还把标题浓缩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子》。随之,在1955年11月1日首次刊发这篇调查报告的《人民日报》上,毛泽东主席又亲笔为该文题写了编者按:“很高兴地看完了这篇好文章。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并且不要很多的时间,三年、五年、七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问题是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我们要求每个县委书记都像阳高县委书记那样,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第二天,全国各大报刊纷纷转载。王仁山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对阳高县的做法及县委工作的表扬后,既感动又兴奋,立即提笔给王进写去一封信,信中告诫爱子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要把毛主席的表扬视作奋进的新起点,勉励王进要永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为祖国和人民多多办实事、好事。
  1961年王仁山调任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86年因病逝世,享年81岁。
其他文献
我与李修仁同志的第一次接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在中共离石县委书记任上,他任中共山西省汾西煤矿管理局党委书记。一次他来吕梁谈工作,中共吕梁地委书记王铭山请他吃饭,因离石有汾西煤管局的矿,便把我也叫了去。那次,他讲了许多关于地下资源与地上资源的关系问题,对我启发很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的第二次交集是在1983年3月中央调整山西省领导班子之后,修仁同志任省委常务副书记,我任省政府副省长
期刊
巢菊初(1930—2016),江苏武进人,生于天津。其父巢章甫,名章,以字行,擅书画,精鉴赏,为张大千弟子。菊初受父亲熏陶,自幼喜爱书法绘画。1947年耀华学校毕业后,考入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1948年10月作梅花一帧,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大风堂同门画展(“大风堂”为张大千室名)。作家雁声在《菊初书画》一文中称赞:“老梅秀石,着墨无多,可是玲珑峭拔的神韵直扑纸上。”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考人
期刊
座落在大同市新荣区饮马河畔的弘法寺一  弘法寺在208国道东侧,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堡子湾村。堡子湾名字叫得远古而又写实,明朝时,村子向南有宏赐堡、会远堡,向北有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二十里内,五堡齐聚,沿饮马河形成了“堡”的大湾,用堡子湾概括总结最恰当不过了。弘法寺携手大同市广播电视台走进新荣区堡子湾敬老院开展文化扶贫  “堡与堡,二十五”在堡子湾一带表现得最为突出,穿越时空,从堡的
期刊
1867年,清政府急需派遣特使出国,但寻遍朝野竟无一人堪当此任,万般无奈之时,恭亲王奕想出个“金点子”——    大清国总理衙门急商差遣钦差出国修约    1865年11月,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掌管外交、通商事务,下简称总理衙)呈送《局外旁观论》一文。文中,赫德希望清政府改革弊制,实行新政。翌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威妥玛又托公使阿礼国上呈总理衙门《新议
期刊
当人们乘车从太旧高速公路坡头口进入阳泉后,不远处就是赛鱼村。赛鱼村西北的菜山半山腰,坐西朝东镶嵌着一座层层叠叠成“八”字形展开的气势宏伟的民宅群落,它就是古州平定西乡官沟村大财东张家庄园。张家以经商为主,在左近州县以及东北、河北、山东一带小有名气。  官沟村原名观沟,一直是赛鱼村的自然山庄。1952年农业合作化成立初级社以后改设为一个行政村。它包括沙湾、观沟、半沟、口上4个山庄窝铺。过去,这里山上
期刊
中国共产党正太铁路支部委员会,是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领导下的党组织,活动范围为正太铁路沿线的石家庄、阳泉、太原等地。支部初有9名党员,支部书记是高君宇,这是一个完整的基层党支部建制,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阳泉是山西近代工业兴起较早的地方之一。1905年7月,正太铁路修至阳泉设平潭站(1906年9月迁至小阳泉村的沙江口,改称阳泉站)。1907年3月,在山西争矿运动中创办保晋公司,阳泉
期刊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田家山村是该县西部梁家墕乡的一个村子,全村一大家都姓张,当地流传一句话:“上了田家山的坡,秀才比驴多。”这里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村对面的文笔塔与桥底的泮池遥相呼应,一笔一砚,乃文人之象征。村西有一座巍峨的老峰山,山下是张家墓地,其中有一座碑格外引人注目,正面是两列清秀的字迹“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树德同志之墓”,背面是他的生平简介碑文。一  张树德(1922-1988),14岁入太
期刊
曾担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新中国诞生后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及对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的翁文灏,是一个科学事业的组织者、一个历史动荡时代的忠诚建设者。虽然他一生有过曲折,走过弯路,但他矢志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让人敬佩。他的诗词,就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生动反映。    “愿为地学启朝暾”    翁文灏在少年读书之时,有感于祖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立志救国,曾写下了“我虽年少知自勉,须
期刊
他,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就连美国著名记者尼姆·韦尔斯也称赞他为“神行太保”。他就是我军著名的将领,被毛泽东称为“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罗炳辉。    吉安起义震赣江    1897年12月22日,罗炳辉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中区阿都甲。父亲罗守清忠厚勤朴,靠租种地主田地维持全家生计。母亲黄氏,温柔贤淑,虽受旧礼教的束缚,但对旧社会的剥削制度却不甘屈服。少年饱经风霜的罗炳辉,从小就立志从军报国,拯救水
期刊
最近,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组织编著的《山西志愿军老同志回忆录》一书正式印出。该书收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傅全有,开国将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工部部长张梓桢,第六十八军二。四师副师长杨尚德,美军六0二战俘营中共地下党委副书记张城垣,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的随身警卫员、毛岸英的战友郭逢光,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的秘書方虹等100余位山西籍和长期在山西工作的志愿军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