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有利途径。利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性、情感性,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利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使学生提高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 审美教育 形象性 情感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000-00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爱美、崇尚美、追求美,已构成当代青少年典型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挖掘并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有利途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美育的特点,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聯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1 利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性、情感性,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首先,美育是美的形象教育,它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然而美的物质和现象又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在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对象是教材和教师,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要以饱满的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挖掘教材中的美的情感,并借助语言的媒介,使学生通过眼、口、耳、心的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书本中的人、情、物、景,受到美的感染,从而达到一个“寓教于乐”、“寓智于美”的语文教学目的。
如《因为我是共产党人》中的吕士才,就是一个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军医的吕士才,为了党的医疗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身患癌症,仍坚持上前线,抢救伤员,连续作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临终时,还嘱咐家人将骨灰撒到田里做肥料。吕士才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从他的语言到他的行为,从他对家人及自己的态度到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无不体现出他爱岗敬业、一心为民的崇高的精神美。通过分析,学生不仅在吕士才身上看到了理想、行为和事业的高度统一,也从中领会了人生中美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了对文中形象的鉴赏。又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荷塘”“月色”的描写是引领我们对自然景物进行审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课文中精彩可感的文学形象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又是情感教育,它指的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对审美追求、真理追求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才能强化审美活动,才能进行审美教育。课文中美的形象就是情感勃发的根本。文章不是无情物,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佳作,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也正是从这些肺腑之言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如朱自清《绿》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写的是梅雨潭的景色,我们在领略梅雨潭的同时,感受到作者那种奔放激荡的炽烈的热情,即赞美生命、赞美青春的高尚情思以及对美妙前程的向往之情。文章中的“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仿佛一张极大有落叶铺着”,“想张开两臂抱住她”。这种运用叙述、比喻及拟人的描绘,把作者内心涌动的情感直接流露无遗,使读者感同身受,同时,也被那美丽的梅雨潭陶醉了。在写梅雨潭的绿时,作者以一连串的比喻,“她松松的皱缬着,轻波微荡”,“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绘其妩媚婀娜;写潭水的表面,“由鸡蛋清那样嫩,那样软”,“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彰显其明亮圣洁。这些句子,既是景语,亦是情语,作者把那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感情寓于美妙的景物描写之中,然而,这已经不光是状写景物,简直含有济世的思想了,读起来是那么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材中的作品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浪花,来激发学生的生命火花,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向往更高的人生境界,培养其高尚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利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使学生提高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它包括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两方面。鉴赏指的是鉴定和欣赏课文,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去辨清真、善、美、假、丑、恶,通过鉴赏启迪学生认识生活、树立理想、现身祖国。
在鉴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巩固和提高阶段。作文教学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综合训练,也是美的创造实践之一。教师要用美的观点去指导学生写作,引导他们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使之在作文中体现出内容健康、充实、具体的创造美感。一篇好的作文,在读者来说,首先就应体会到美寓其中,一个整体的美感,这就要求教者在指导时,从标题到内容、从结构到语言,都应给予美的指导。如《春天的脚步》,这个运用拟人的手法拟出的标题,能使人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足音,万物吐绿,整个人间都换了新装。根据教师的提示,让学生投入到自然中,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并万物之美,联想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从而挖掘学生创造美的潜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应始终贯穿审美教育,这种美应该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情感美与思维美的结合。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只有具备美的特征,语文教学才更加完美。
关键词:美育 审美教育 形象性 情感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000-00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爱美、崇尚美、追求美,已构成当代青少年典型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挖掘并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有利途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美育的特点,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聯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1 利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性、情感性,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首先,美育是美的形象教育,它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然而美的物质和现象又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在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对象是教材和教师,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要以饱满的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挖掘教材中的美的情感,并借助语言的媒介,使学生通过眼、口、耳、心的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书本中的人、情、物、景,受到美的感染,从而达到一个“寓教于乐”、“寓智于美”的语文教学目的。
如《因为我是共产党人》中的吕士才,就是一个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军医的吕士才,为了党的医疗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身患癌症,仍坚持上前线,抢救伤员,连续作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临终时,还嘱咐家人将骨灰撒到田里做肥料。吕士才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从他的语言到他的行为,从他对家人及自己的态度到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无不体现出他爱岗敬业、一心为民的崇高的精神美。通过分析,学生不仅在吕士才身上看到了理想、行为和事业的高度统一,也从中领会了人生中美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了对文中形象的鉴赏。又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荷塘”“月色”的描写是引领我们对自然景物进行审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课文中精彩可感的文学形象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又是情感教育,它指的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对审美追求、真理追求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才能强化审美活动,才能进行审美教育。课文中美的形象就是情感勃发的根本。文章不是无情物,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佳作,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也正是从这些肺腑之言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如朱自清《绿》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写的是梅雨潭的景色,我们在领略梅雨潭的同时,感受到作者那种奔放激荡的炽烈的热情,即赞美生命、赞美青春的高尚情思以及对美妙前程的向往之情。文章中的“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仿佛一张极大有落叶铺着”,“想张开两臂抱住她”。这种运用叙述、比喻及拟人的描绘,把作者内心涌动的情感直接流露无遗,使读者感同身受,同时,也被那美丽的梅雨潭陶醉了。在写梅雨潭的绿时,作者以一连串的比喻,“她松松的皱缬着,轻波微荡”,“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绘其妩媚婀娜;写潭水的表面,“由鸡蛋清那样嫩,那样软”,“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彰显其明亮圣洁。这些句子,既是景语,亦是情语,作者把那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感情寓于美妙的景物描写之中,然而,这已经不光是状写景物,简直含有济世的思想了,读起来是那么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材中的作品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浪花,来激发学生的生命火花,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向往更高的人生境界,培养其高尚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利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使学生提高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它包括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两方面。鉴赏指的是鉴定和欣赏课文,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去辨清真、善、美、假、丑、恶,通过鉴赏启迪学生认识生活、树立理想、现身祖国。
在鉴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巩固和提高阶段。作文教学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综合训练,也是美的创造实践之一。教师要用美的观点去指导学生写作,引导他们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使之在作文中体现出内容健康、充实、具体的创造美感。一篇好的作文,在读者来说,首先就应体会到美寓其中,一个整体的美感,这就要求教者在指导时,从标题到内容、从结构到语言,都应给予美的指导。如《春天的脚步》,这个运用拟人的手法拟出的标题,能使人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足音,万物吐绿,整个人间都换了新装。根据教师的提示,让学生投入到自然中,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并万物之美,联想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从而挖掘学生创造美的潜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应始终贯穿审美教育,这种美应该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情感美与思维美的结合。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只有具备美的特征,语文教学才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