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iw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对此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现象、生活事例从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继而运用数学,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便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一、情境创设需要生活化,激发内在学习兴趣
  相对而言,小学数学要以实践为主,尤其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主,形成一种层层推进、逐步深化的数学认识。数学问题情境化,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通过围绕学生生活体验,创设一些富有生活韵味的情境,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连接起来,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投入其中的内在需要,让学生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认真观察、思考、发现,探索其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通过借助植树节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开展植树活动,然后根据情境出示几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中进行筛选,继而进行列式计算,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从中归纳相关乘法运算定律。通过这种形式,在引导学生制定相关植树方案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并对其劳动人员进行分工。学生思考操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并且从中能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必定服务于生活。
  针对“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创设鞋店、超市、服装店等购物情境。比如身上只有123元,其中衣服99元,那么应该怎样付钱?余额还有多少钱?针对这种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口算。在这里自然而然渗透了“付整找零”的做法,即假设付出的是100元,再用23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其算式为123-100+1。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较为真实的生活场景,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数学学习走向精彩奠定基础。
  固然数学内容有点抽象,但教学方式不可抽象,毕竟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抽象的内容,不符合他们的思维特征,最终会影响教学成效。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情境创设,搭建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融的桥梁,以便引导学生能够从中感知数学、发现数学,并且主动去探索数学。而这还需要教师能够主动俯下身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把教学目光投向学生生活,以便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内涵的数学情境。
  二、教学素材需要生活化,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现阶段数学教材中依然存在着例题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由此导致的结果,学生只会解决课本上的习题,而不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导他们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边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针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熟悉相关知识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者说在小范围内、班级里进行实践。比如让学生自己去计算教室的空间,或者课后去音乐室、阶梯教室等空间,如有可能还可以对此设计一个装潢计划。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而且还通过实践策略,切实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便于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针对“三角形特征”这一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呈现一把松散的椅子,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画平面图,从中帮助他们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而针对“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则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乃至走出校门,让他们自己观察马路、建筑,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还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很近。
  教师要尽可能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连起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問题,这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更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三、学生思维需要生活化,认识数学现实价值
  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由数构成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可以与数相联系。而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观察世界,从中挖掘数的魅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生活化数学思维。毕竟对于数学来说,他们更多理解的是在课本中、在习题中。对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写数学日记,引导他们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真正让数学生活化,从中认识数学的现实价值。
  例如,有个学生在超市购物过程中,得到数学灵感,回家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数学日记:“我和爸爸去买一个转笔刀,售货阿姨说要25元,我们跟她讲价,最后18元卖给我们,便宜了7元。25-18=7。”虽然内容不长,却体现了学生的思考,有效锤炼了其数学思维,让他们在购物中、生活中、玩耍中体验数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情境创设,或者课外实践,或者布置数学动手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在学生观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并通过长期坚持,养成勤写日记、勤于思考的习惯。
  记得还有一个学生也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其内容为:“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去钓鱼,我一边看一边数,爸爸钓了4条鱼,叔叔钓了6条鱼,我算了一下,叔叔比爸爸多了2条。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从日记中可以看出该学生不仅学会了比较,还从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数学思维,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也是为他们以后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慧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毕竟对于数学来说,其思维能力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才有可能焕发魅力。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有教师真正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进行生活实践,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为其创新思维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紧扣课标需要,紧扣教材实际,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他们的生活实际,积极创设生活情境,精心选择生活素材,真正为课堂教学与生活运用搭建桥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写作是常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英语交际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途径。在我国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另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也是衡量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从教师的角度,研究了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积累英语写作素材  反思性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促使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的理念和模式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帧帧地不断推出,语文课堂中灵动又多趣的现象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教师在冷静下来观察和思考时会发现这样的课堂只是炒概念,有些离奇的理念和模式已经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真的面貌。那么现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又怎样能回归到语文的本来面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本真课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教学经过不断摸索与积淀,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被认为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秘术良方。潮流之下,很多学校纷纷创建数字化校园,想方设法地利用数字音视频、多媒体软件、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工具,运用数字化资源和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我校2015年就率先引进北控集团录课、微课、无边界课堂系统,在每个教室架设起高清录播设备和多媒体
期刊
前一阶段以HAPPY教学模式为主题的“幸福课”在美国产生了“蝴蝶效应”,震撼了全美教育界。HAPPY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期望(Hope)、行动(Action)、过程(Process)、关键点(Point)、收益(Yield),取上述五个单词的首字母,便组合成“HAPPY”,让学生在摸得着的幸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笔者也尝试运用该种模式活化教学,让英语在建构快乐情境氛围中展现多维度、多功能、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用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但仅靠一学期的几次写作,收效甚微。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指向写作,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训练空间。笔者认为,随文练笔,重在“随”上下功夫,關键是在练笔中借鉴文本教材素材、汲取写作技巧,继而进行内化迁移,有效推促练笔生成精彩。  一、整合拓展资料,撰写文本背景  从教材选编角度考虑,题材来源十分广泛,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文章由
期刊
教育指引对幼儿成长极为重要,从教育的手段方面来衡量,利用故事示范的效果最为明显。在故事的选择方面,既要适合幼儿的年龄,也要考虑是否具备教育功效,能否培养幼儿的情操,只有这样,幼儿才会爱上故事,使他们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一、注重故事教育作品的价值体现  故事作品极具教育价值,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脸上的喜怒哀乐体现着故事本身的内涵,在故事情节的延伸中,幼儿自身的情感被唤醒,与故事产生共鸣。教学的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的导学为轴线、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激发思维活力,主动探索和掌握新知,习得技能,增进理解,并挖掘创新潜能,促进积极的认知建构和有意义的学习。  一、以“问”引思,激发认知冲突  以“问”引思,基于已知指向未知,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链接的桥梁,激发学生新的认知冲突和探索求知的内
期刊
教学双方进入大学阶段,除了知识点和一般学习技能的传授学习,更多的需要关注对独立思考、研究、批判、系统理论的求索。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份有授课深度、有启迪意义的专业课程呢?笔者以“电影的环形叙事结构”为主题,以影片《暴雨将至》《恐怖游轮》《前目的地》为例,浅析如何讲出一堂有深度的专业课。  一、主体的定义  在分析一个结构时,首先要点明其特点。对于环形结构,可以先从字面意思着眼,再辅以真实影例,全面地
期刊
阅读名著,品味经典,是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他们走向文学殿堂的必由之路。在名著阅读中,学生透过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感悟到了世间百态,领会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从而思接千载,与先贤对话,与伟人交流,大大提升了其精神层次,拓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一举多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名著阅读的大门,适时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做到课内外结合、视听结合、读写结合、读评结合,让学生真正地爱
期刊
寓言故事大多言简意赅,运用借喻的手法,借助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和充满智慧的生活哲理,借古喻今,以小见大,给人们深刻的启发。因此,小学阶段的寓言教学需要分步递进,引导学生透过故事的“形”找准本质,并体会其对现实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从而让寓言教学水到渠成。  一、核心词“铺路”,达到“懂故事”  对寓言故事内容的准确理解是明白寓意的前提。寓言故事的语言精练、简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