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营销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于营销类人才现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要求,而且对于其质量要求也有着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都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但是其教学方法、模式等没能在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灌充式的理论教学让学生们根本对其产生不了兴趣,更不用说如何通过对《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来提高营销素养与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教授《消费心理学》现状的分析,认为要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营销素养与能力必须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消费心理学 教学研究
  1 前言
  我国自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形势,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高职院校都必须切实结合实际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尝试,以应对当前迫切的形势。所以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营销之中,提出易于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方案。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情绪以及心理上的波动,这中心理上的波动以及变化就会影响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大量的数据显示,这种消费心理和行为是有规律的。而《消费心理学》研究这种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想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学会学懂《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在平时的营销中掌握消费规律做好市场营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1]。
  因此,我们在教授消费心理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营销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也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专业素质[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水平教学实践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能很好地实现,距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2.1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有专业性教授《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任课教师缺乏知识积累,专业背景单一,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教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极大影响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效果。
  2.2教材选用不当,教学内容单一,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消费心理学》教材编写体系中普遍比较落后,虽然意识到已经很落后了,但是并没有积极的创新编译新型的适应当今高职教学的教材体系,而是像原来一样,将心理学知识和营销知识两部分独立,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实践部分较少。更多是偏重于理论演绎,根本不适合用于高职层次的教学需要,课程中只附有少量的练习题,只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过的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消费心理学》的方法与方式上,并没有极创新的方法,也不去积极创新,还是采用传统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过分地强调理论的传授,难以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消费心理学》。
  2.3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外围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有力补充,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却只注重了理论的重要性,很少重视甚至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只是在课本上学习,真正走入市场,走入社会的时候,颇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应用。或者在有的时候不能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表现。
  3 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要和消费心理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手段为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
  3.1紧抓课堂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前提。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程之后,要基于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环节。既根据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和理论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课程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学习内容,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案例、课堂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的完美对接,让学生们在生动的课程中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掌握实际操作。   3.1.1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老师不能仅仅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现实的书面描述方式呈现,还要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感受自己作为营销者和消费者,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事情的经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分组,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阐述本组同学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更深的感悟,使市场营销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1.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属于巩固性学习内容,是增强对学习内容认识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设置一个有效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模拟市场、模拟环境,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配角色,之后进行演练,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作为不同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最后,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我做一个评价,讲述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请其他同学则对其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了解学习,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的热情。
  3.1.3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游戏体验教学就是把学生将来从来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用心去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 “蒙眼作画”的游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的不同效果,充分意识到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处理和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些都是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3.2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对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补充。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从而了解、认识市场营销。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认识实习、市场调研、策划实习和生产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营销这个职业,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营销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会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实地观察并且进行调查的实践教学可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刻了解任何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4]。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目标寻求满足[5]。这些我们必须通过实地的观察才会发现。所以,教师在课后闲暇的时间应该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大型的商业场所去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也可以通过问询等方式向营业人员了解各种资讯和信息。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走入到社会中,到各个商城或者营业场所进行实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加深对社会、对营销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研究消费心理学对于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必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一定要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的关联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授消费心理学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来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关联度,使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营销素养与营销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合格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1,341.
  [2]李国建.市场营销基础[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8-69.
  [3]俞林.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06(4):45.
  [4]许玉生.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林区教学,2009(10):31-35.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从“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实践探究,导探究过程-总结评价,导探究潜质”四个环节实施教学,同时课前充分准备导学资源,课后善用作业拓展探究维度,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提高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导学资源;导学方式;课后作业  目前以实操為主的中职计算机课仍然较多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摘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确定它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与高校教育密切相关。在高校中推进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具体实施  一、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五邑大学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挖掘出了影响我校学子网络消费的因素,进行了价值观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思政教育  一、导言  根据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石庆新等在研究中指出
【摘 要】文章在对大理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申报与评审、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考核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把课程评审关,对课程实行滚动管理,加强课程质量监控以及加强优秀课程的引领与示范等四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建设 管理 问题 优化策略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当前高校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
【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教师本身专业的要求。在专业化过程中,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认真地反思,在课堂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真正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效果  一、背景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过这样的情况:别人一说教语文就会说,语文啊,好教,中国汉字一看就会,不就是叫学生读读背背课文,言
【摘 要】在幼儿接受教育和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帮助广大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学习趣味性的提升,是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而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玩具的选择与投放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小小科学区,玩出大智慧”——只有秉承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才能保障科学育儿的实现。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科学区域 玩具选择 玩具投放  玩具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很多幼儿因为玩
【摘要】网络空间课程已经成为新的潮流。建设有效的网络课程,应该要考虑课程知识点解构与重组,要实现网络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要利用便捷、美观的导航设置和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使其成为在校学生与社会学习者都喜欢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空间课程;《轨道施工与维护》;信息化;网络化  进入21世纪,网络教育的新方式受到追捧与欢迎,各个高校开始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亚学院  【摘要】文章研究了一种既能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别于传统的考试方法——公开化无作弊考试。该方法主要借助预备试卷,这既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又能较好地评判其学习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预备试卷;正式试卷  作弊之于考试,如影随形,即使教育进化或变革到现今的素质教育,作弊现象依旧没有大的改观。考试,是在有限资源不能满足人人有份的情况下对竞争优先者的先行满
【摘 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为主要内容。其中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成立的开放大学主要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是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需求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组织形态。  【关键词】开放式 大学 人才 教育  1 开放大学培养人才目标与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
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区域性差异越来越明显,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却难以留住人才,从而也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越发的不发达,这种恶性循环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本文选取作者所在的宿迁学院为例,分析其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一、区域的划分  宿迁学院生源都来自江苏省,对于江苏的区域划分,有两种方式:一是官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