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式”总统普京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当地时间3月5日宣布,现任总理普京以63.75%的得票率胜出,当选俄联邦第六届总统。虽然此前的竞选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反对声音,但在2月23日莫斯科13万人的“挺普”集会上,普京却没有“拜票人”的谦虚,一直延续着他“俄罗斯强人”的宣告。
  克格勃的血液
  普京从小就对间谍工作着迷。他的德语老师说,普京把所有的私人物品都上锁,他的课桌里除了当天的笔记,别无他物。“我很惊讶,还有这么一丝不苟的小男孩?”
  16岁时,普京向克格勃部门求职。对方告诉他,先去学点专业知识,克格勃会主动找到他们需要的人。普京只好进入大学学习语言和法律。23岁时,克格勃终于向他敞开了大门。
  已经定居美国的前克格勃高官卡卢金将军回忆说,当1975年普京加入克格勃时,跟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他非常清楚斯大林犯下的罪行,以及秘密警察在那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1989年,柏林墙倒塌。此时,在东德执行任务的普京已经是克格勃中校。他向总部申请军队支援,但没有得到回应。普京感觉东德背叛了他的祖国,于是无奈回到了圣彼得堡。也许就是在这个历史时刻,未来俄罗斯的雏形已在这个年轻军官心中诞生。
  回到圣彼得堡后,普京在大学兼任教授。他的老师索布恰克竞选市长,普京加入了竞选委员会,后被任命为市长助理,这是他第一次试水政坛。他坚信克格勃的理念:严谨,低调,从不轻易暴露政治野心——这也是后来“普京体系”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1991年,普京39岁。随着列宁像的推倒,苏联走到了尽头。这一年,克格勃分崩离析,中校普京审时度势,决定站在改革派一边。虽然,他从克格勃辞职,但已经在克格勃服役15年的普京,克格勃的体系已经深深溶入到他的血液中。
  坐上政坛第一把交椅
  1996年,潜入莫斯科政坛的普京利用克格勃手段,为他将来的政治生涯收集情报,建立网络。金融寡头们在寻找叶利钦的继任者,他们需要一个年轻、严谨、低调的政治家。年轻的普京,成为最完美的人选。
  1998年,在金融寡头的操纵下,叶利钦任命普京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克格勃)主席。普京在就职典礼上说:“感谢总统的信任,我对这里每一面墙都非常熟悉。”尽管他是前克格勃中校,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非现役军人担任最高情报部门首脑的人。他告诉昔日的同事们:联邦安全局必须全面恢复权力。
  当时,俄罗斯正遭遇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理普里马科夫过于简单粗暴,甚至表示要把寡头们送进监狱。在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中,普里马科夫总理任命尤里·斯库拉托夫为俄罗斯总检察长并展开腐败调查,他指控其中一个改建工程项目被贪污了6600万美元,涉案名单里竟包括叶利钦家族的人。斯库拉托夫触碰到了一个最敏感的领域。
  流亡美国的前克格勃卡卢金说,叶利钦本人无法解雇总检察长,他没有这个权力。于是他找到了普京,而他一口答应。
  利用克格勃手段,普京很快获得了斯库拉托夫在前克格勃某“安全房子”里与两位女性交媾的视频,并在电视台公开。色情视频打击了试图调查叶利钦腐败案的总检察长,后者被迫辞职,普京因此得到了叶利钦的绝对信任。这也许是对的,普京有克格勃的素质:听命于上级。至少在这个时候,他是值得信赖的,这是他性格的一部分。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将普京叫到他的办公室,把核武器的控制箱交给了普京。作为回报,普京保证了叶利钦的豁免权,以及丰厚的终身福利。
  叶利钦也许没有想到,普京只忠于使命,而非服务他本人。在普京眼里,叶利钦是国家的罪人,他促成了苏联解体,输掉了第一次车臣战争,放任俄罗斯社会的政经恶化,叶利钦必须从政治舞台上永远消失。事实上,叶利钦下台之后,依然遭到普京的密切监视。
  治国的铁腕手段
  年轻的总统需要一场他能控制的战争,震慑敌人,也许,还有民众。
  1999年10月,俄军战斗机空袭了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车臣独立分子认为俄罗斯声称的反恐行动实际是大屠杀,是殖民战争。2002年的一次欧洲峰会上,法国记者指责普京政府对车臣的军事行动是种族灭绝。普京的回答让在场的各国首脑鸦雀无声。“我们是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伊斯兰极端分子,如果你想要做‘前列腺手术’,就来莫斯科。我们有着非常出色的专家,我可以推荐一个给你做手术。”
  随后,轮到俄罗斯的寡头们成为普京立威的活靶了。普京上台后曾告诫过寡头们:生意照做,请远离政治。但根基深厚的大亨们没把这个年轻总统放在眼里,最终自食其果……
  通过一系列对寡头的打击,普京向全世界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控制能源是他的最新武器,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俄罗斯重新成为超级大国,不论反对力量来自于国外,还是国内。
  普京的所作所为也惹恼了美国。2006年,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严厉地抵制俄罗斯的地区霸权主义,重申将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对此,普京作出了强烈回应。他讥讽道:“美国所有的房子都变成了军事设施,这太聪明了,这意味着俄罗斯也必须有同样的防御能力。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清楚,(美国)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其他国家。”在普京任期,俄罗斯的核武器和导弹的研发和储备有了迅猛进步。普京公开声明:“俄罗斯的核打击能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我们匹敌。”
  (摘自《南都周刊》2012)B②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价值观决定着每个人选择职业时的标准和方法,每个人职业的价值观的不同,他们对待职业的态度和选择也有所不同,职业的选择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对于职业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价值观的特征以及影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并提出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培养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伴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群体需求的激增,人们对于专业教育的需求也越发的增高,中职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截至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已经取得相当一部分成就,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工匠精神”被教育研究者重新提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中职学生都存在的一定程度缺失“工匠精神”的问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为其未来走向社会
期刊
对注重科学性与严谨性的科学类期刊而言,编辑的准确性与还原度十分重要,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有效性与期刊的质量。但由于地球科学类期刊编辑工作的复杂性,经常会由于编辑人员工作疏忽、专业限制等原因导致问题的产生。因此,加强地球科学类期刊的编辑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从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列举在地球科学类期刊编辑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法,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地球科学类期刊的编辑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使得人们对我国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更加关注,而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对学生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在素质教育的逐渐发展下,初中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是当前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措施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程教学发展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行,有力的推进了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也不高等因素,实践教学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改革方向,推动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向  一、前言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
期刊
摘 要:“立德”和“树人”的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当代的“立德树人”是在继承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有着新的丰富的科学内涵。高等学校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之道,德字为先。边疆高校应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借势而上,跨越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对策  一、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  从立德树人的出处来看:立德,树立德业。原出《左传·襄公二
期刊
摘 要: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设计好少先队活动是辅导员老师的基本能力。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能反映辅导员老师的教育思想和辅导艺术,它既是一个个工作典型的缩影,又包含了很多共性的规律。少先队活动课的设计应符合的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标准,以促进队员的发展、拓展活动的空间、提高活动的效果为目的,从“小”处入手,从“强”处落实,从“巧”处借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常态化的活动课模式,从而全面推进少先
期刊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问题的提炼和总结。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包蕴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才会发挥它应有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使大家对此形成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初中数学是基础学科,对孩子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不堪的学科, 而数学的课堂模式几乎都是讲题做题
期刊
【释文】  千年不失信,每逢三月黄。是为君子色,醇美比兰浆。一畦一垄厚,百凹百坡香。明艳哺蜜尽,化油万民房。  壬辰三月《菜花吟》,方英文
期刊
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奖学金,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李政道在费米门下读博士,他的博士论文写的是白矮星;杨振宁则在特勒的指导下专攻核物理学。杨李携手合作始于芝加哥,两人共同发表了32篇物理学论文。1951-1953年,两人又在高等研究院会合。之后,李政道去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杨振宁则继续留在普林斯顿。两校相距不过50英里,所以两人约定每周见一次面,讨论物理学难题。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