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可以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上“引言”课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生动的描述将学生带到新鲜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去。学生被新奇的物理现象吸引后,便急切地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例如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教师用牛皮纸叠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燃烧,问学生能不能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了,学生惊奇不己,学生学习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如流体的流速跟压强关系的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放入漏斗中,漏斗口朝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会怎样?”学生肯定说会掉下来,但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做这个实验,结果竟出其意料。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物理学科既新奇有趣,又奥妙无穷,跃跃欲试的冲动涌现了,物理学科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会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学习物理初期,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浓郁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心中就会充满了成就感,兴趣就会得到加强。但如果屡遭打击,屡屡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困生”,使他们也能取得好分数。考试成绩揭晓后,既要表扬好的,更要抓住“学困生”的亮点进行表扬、鼓励。不仅考试,平时上课也应如此,简单的问题尽量交给学困生。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m等于多少cm等。他们正确回答后,老师趁势强调这些内容在测验,乃至中考都会出现。你们能如此准确地回答,说明你们也可以在测试、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就感溢满他们的心房。尝到学习的甜头,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郁,信心亦更坚定。
  
  三、重视实验教学
  
  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虽然好奇强,但大多数学生观察物理实验时,仅仅被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所吸引,只注重实验的表面现象,缺乏探求物理本质的主动意识。为使学生既看热闹,又看“门道”。实验前,应预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进而对实验现象、原理进行分析、拓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灌满水银的细长玻璃管倒置插入水银槽内,放开食指后,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下降?②为什么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继续下降了?③下降后的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有什么?④玻璃管倾斜后有什么现象?⑤倾斜角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⑥将玻璃管插浅些(未出槽内水银面)或深些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就会高潮迭起。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人为优化一些场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中,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还可以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述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是“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们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初中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存在厌学情绪。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应在学习上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帮助,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细节上感动他们。如握握手,摸摸头,或帮助整理衣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这样,学生也会从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中学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人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正是我们教育者最大的期盼。
其他文献
学习好英语,我认为就像是建造一栋房子一样,学生掌握词汇的数量就好像砖一样,它越多,房子就盖得越高。那么怎样记单词和不把它忘记呢?下面我说说这十年来自己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的观点):    一、重视首次感知    信息在第一次学习时,学得愈好愈深愈透,就愈不容易忘记。在词汇教学中,从呈现单词起就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极深的印象。这不妨采用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人体各部位名称时,可制作C
期刊
[摘要]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中,要注重核心概念和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精心设问,构建好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注意点    实行新课程后的高考试题新颖,构思巧妙,立意独特,知识与能力并重。与以往高考试题对比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特点。面对当前高考的形势,笔者认为,高考化学复习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教学    化
期刊
[摘要]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课现状因为学校观念,导致教师对待体育课的“放羊式”教学。学生对体育的热情高,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不到愉快。根据这些现状特征和差异,结合体育课教学、组织、教法,就提高学生体育课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索、改进。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课现状;探索;改进    一、农村中学体育课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且教学观念亟待转变    1.1 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理性的认识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1.1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
期刊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听了许多语文老师的讲评课,给自己留下深刻记忆的,就是当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赏析”的时候,这个“赏析”就会激发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更加努力写作。受此启发,在这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赏析评价学生作文,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热情,从困难、头痛作文中解脱出来,写出了更好的文章。这种赏析方法,既是一种好的评价,更是一个好的导向,让学生自己心甘情愿地进行课外阅读,热爱写作。当写
期刊
[摘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新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与大家分享的是“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点燃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点燃学生创新实践,使之学会创造;点燃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之爱创造。”这四个方面来点燃学生的创新火焰,并努力将这种精神扎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点燃;创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长期以来,学生习惯的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习惯了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听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大脑只不过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老师给他们灌多少,他们的大脑里就装多少,老师没灌,他们就不装,也设东西
期刊
[摘要]优化教学结构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效率低,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要优化教学结构,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教学结构,是指思想品德教学系统
期刊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以妙趣横生的动画、形象直观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使课本上的“黑字白纸”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动机,使学习由枯燥转向快乐,解决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课,没去过苏州的老师在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