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与文本深度接触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于文眼处补白,提纲挈领
  
  说题目是文眼并不为过,好的题目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点明写作对象,或突出中心人物,或概括主要内容,或标示议论话题,或揭示文章主旨等,很多时候成为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钥匙。尽管如此,题目终究有其局限性,显然无法将文章的所有核心信息提示出来。所以,于文眼处下手,精心设计揭题思路,化小为大,可以真正收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题目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文中涉及的内容分量却不少,很容易影响学生对全文的驾驭。为此,我在导入新课后及时抓住标题不放,启发学生在原来标题的前面增添一个或几个修饰性的词语,使之变成“……的故乡”的形式,并简述这样补充的理由。学生初读课文,回答也是可圈可点,非常精彩。
  (1)萧条、衰败、日趋破产的故乡。开篇写见到故乡一派荒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的人们生活每况愈下,过得都很不如意。人称“豆腐西施”的杨二嫂二十年后瘦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中年闰土也“苦得像一个木偶人”。
  (2)与我有了隔膜的故乡。再回故乡,“我”和故乡人已经有了深深的隔膜。闰土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杨二嫂造谣诬蔑,讽刺挖苦,儿时记忆中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早已荡然无存。
  (3)心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让人悲哀失望,以至离开时“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但又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画面,更是表达对故乡美好未来的信心。
  显而易见,通过补白文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了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主旨也有了初步认识,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二、于标点处补白,反复品味
  
  作为书面语言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标点符号能起到帮助人们准确地传情达意的作用。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标点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情感信息,给读者留下欲说还休、意犹未尽的感觉,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更加不容小视。这时,结合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发挥想象,补出标点符号里面的的潜台词,揣摩作者寄寓的情感信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中写到卫生员准备揭去牺牲的小战士身上的被子,并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有这样一处描写:“‘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言下之意是什么,究竟省去了什么内容?学生的补白不尽相同,存在一些分歧。
  于是,我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新媳妇此时内心翻滚的情感波澜:她这里的气汹汹并不是冲卫生员发火,而是由于自己的伤心愧疚,是因为当初通讯员向她借被子而她没有借,可是现在通讯员为了民工却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想到这里,她内心十分痛苦,面对卫生员的举动终于控制不住情绪了。这里表现了新媳妇的善良和对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经过这番分析,同学们对补白的内容渐渐明朗起来。相比之下,诸如“小战士为了救人竟然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难道我还在乎一条被子?”这类的答案合理多了,也得到大家的认同。
  通过这处补白训练,学生读出了标点符号背后的丰富内涵,体会了作者遣词用句以至标点都运用得精当,恰如其分。
  
  三、于情节处补白,丰富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本的空白就是营造了一个读者参与的空间。针对文本中略去情节或跳跃情节而留下的空白,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添枝加叶”,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进行适当扩充。
  在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第二节中有“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究竟在叹息什么呢?课堂上,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情节进行一次补白练笔。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三位学生这样写道:
  生1:连一群小毛孩都不把我放在眼里,想想真气人啊!老天爷也真会作弄人,如此简陋的茅屋,还叫大风刮破了,这日子还让人过不?眼下又该如何是好?
  生2:像我这样受苦受难的人还有多少,他们肯定比我们还惨!在这样的季节里,怎样熬下去啊?唉,都是安史之乱,让咱老百姓吃尽这么多的苦头!
  生3:什么时候天下的穷苦老百姓都住上风吹不破,雨打不漏的高屋啊?如果真有那一天,即使是只有我的房子破漏,受冻而死,我也心甘情愿!
  看着他们的补白练笔,我很满意,经过他们各自合理的想象,诗人的形象陡然鲜明真切,显得高大起来,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四、于结尾处补白,发掘意蕴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还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它可以凝聚全篇内涵,深化主题,突出写作意图,强化给读者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在结尾处设置补白,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发掘文本的深沉意蕴。
  例如小说《孔乙己》一文是这样来结尾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主人公最后命运如何呢?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位教师在指导此处阅读时,先启发学生从自身性格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认识导致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他的死是无疑的,然后要求学生以“孔乙己离开酒店之后”为题续写结尾。结果,涌现了如下的续写佳作: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孔乙己又用那双沾满泥的手慢慢走出了酒店,刚才一碗酒下肚,眼下他顿时感觉浑身暖和舒畅了不少。孔乙己一边走,一边还愤愤不平:“哼,岂有此理,你们这些短衣帮有资格笑话我吗?挨丁举人打无话可说,因为他和我一样都是读书人出身,只有读书人才配欺侮我嘛!”走了漫长的一段路后,他开始累了,刚才喝的那碗酒现在已不起作用,阵阵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的疼,肚子也跟着唱起了空城计。没办法,他只得进到一座破庙歇息,他蜷缩在一个角落里,那件破夹袄一点也不遮风,他的脸很快冻得发紫,一个劲哆嗦,迷迷糊糊竟然睡着了。他做了一个美丽的梦:终于中了举人,自己穿着长衫喝着美酒,吃着佳肴,他的唇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带着微笑,他永远地去了……
  无疑,“自我安慰”和“弥留幻梦”这样的补白是非常精彩到位的。既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又很好地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大有先生遗风,更添了一层讽刺和心酸,深思当令人为之动容落泪。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学
  (责任编辑 刘颖)
其他文献
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时间演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评价指标年际变异性、评价指标的时间发展斜率变化率和评价指标的初始阈值水平为评价领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概念.并以
辽东栎萌生丛零散地分布在北京山区,虽然其种子量很大,但自然状况下的实生苗非常稀少。鼠类搬运并吃掉大量散落在地表的辽东栎种子,但鼠类是否影响辽东栎的自然更新尚不清楚。本
和谐校园是指在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学校良好的校风基于和谐的校园,而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文化,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校同文化应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联系起来,从学生利益人手,从学生这个校园文化中最大的群体出发,让学生在和谐校同中得到健康发展、特质提升的实惠,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管理文化,并以注重内涵发展为基础,有效调控学生的差异,确保校园
现代艺术越来越重视人体艺术的发挥。而服装表演,作为一支重要的现代艺术,它涵盖了很多艺术形式,涉及服装艺术、表演艺术、化妆、舞台美术、音乐、灯光等,进而给人以视觉、听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简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下的发展格局。全面、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
目前,技术发展的轨迹难以预测,各种创新层出不穷。虽然这样的速度让人兴奋,但我们也因此经常缺乏时间去考虑技术可能带来的意外的结果。
《档案学经典著作》梳理再现了中外具有特定影响力的档案学作品,针对未能最终入选该丛书的"佚文",本文从编辑删除、出版遗漏、作者存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主题、逻辑、背
光阴荏苒,一晃在教育战线上已工作32个年头了。回顾这些年来追求教育理想的心路历程,我付出,但也幸福地享受着付出后的收获。32年间,我先后在化学教师、班主任、团委干部、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岗位上工作过。时光虽然改变了我的容颜,却始终没有改变我对教育的情怀,没有改变我的“三字经”,即“勤为径、常躬行、他山石”。  勤为径  在我即将工作的时候,母亲对我说了一句话:“山那边是海。”当时我并不理解,只
目的:了解复方积雪草组方对CKD4~5期患者肾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4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CKD4~5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上加用复方积雪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