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的智慧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的确,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灵性在课堂中进行共享、碰撞、对话。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学生的生命和个性得到了尊重,品德课堂正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呆板变得鲜活,我们每天都在享受那一句句富有创意的话语、一次次情感的碰撞与交融。把握每一个瞬间的生成,就能使品德课堂充满智慧、活力四射!
  
   一、善待突发事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难免会发生教学主题之外的突发事件。面对这些意外生成,教师要保持冷静,寻找有价值的现场资料并由此切入,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即时生成相应的道德话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案例一]
  那天,上课铃声还未响起,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乱成一团,纷纷议论着一则爆炸性新闻:有人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小莎!她原本智力低下,又不善于跟任课老师交流,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样的意外。可现在毕竟是五年级学生了,多难堪呀!
  我一进教室,就看到男同学全在一旁起哄,女同学都捂着鼻子跑到走廊上指指点点!难怪小莎只能凄凉地哭泣了。当时我也没顾得上说什么,只是赶紧领着小莎去清洗,在联系不到她家人的情况下,又临时从体育室找来一条成人的运动裤给她将就着穿上。
  这一忙下来,第二节课已上了五分钟。等我和小莎回到教室时,学生一看小莎的穿着,竟然又哄堂大笑起来!本来就窝火的我当时真的想发怒了!可猛然间转念一想:可否利用这节品德课来探讨这个话题呢?
  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计划,决定提前上原本安排在下一课的《让我们同行》。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引入话题,而是通过大量事例,先让学生初步理解人与人之间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活得快乐,只有自己付出关爱,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然后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什么时候、什么人需要大家伸出热情的手,送出温暖的关怀。接着,我抛出了刚才的事件,反问学生:“发生了这样的事,当时的你又是怎样做的?”一个问题,问得所有学生寂静无声。就这样,我让学生静静地想了整整五分钟。正是这宝贵的沉默过后,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错误言行大大地伤害了别人,也错失了向他人付出关爱的好机会!接下来,学生纷纷自我剖析、自我检讨,真诚地向小莎说了声“对不起” !
  这堂课后,再也没有人去嘲笑小莎了。这一节临时调换的品德课,其效果远远超过了当场斥责学生。一次突发事件成了课堂生成的“点金石”,成就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二、捕捉意外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面对弦外之音,教师若装聋作哑,将挫伤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而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而此刻,这些意外问题也就成了课堂生成的催化剂,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纷至沓来。
  [案例二]
  那天我到五年级(二)班上课,教学内容是《园丁赞歌》。这一课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我决定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在学校中的生活故事。然而,当学生说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时,我却感到了始料不及!
  这个班在四年级时是王老师带的,她是一位公认的优秀教师:负责任,课上得好,带班学生成绩进步快,行为习惯养成得非常不错!而目前接任的老师给大家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他一向上课较随意,对学生的要求比较放松。
  当我提出“谁是你最喜欢的老师”这一问题时,本以为大家必选王老师,可他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全班五十多个学生,有三十多个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任老师。其理由更让我大跌眼镜:有的说新老师上课就像讲故事,不像以前的老师上课很枯燥;有的说新老师几乎不布置家庭作业,学习变快乐了;还有的说老师看到他们犯错误不会严词批评,不像原来的老师那样丢一张小纸片也要横加指责……
  面对如此选择,我有些无话可说。我想,喜欢一个轻松、开明的老师是可以理解的,过于严格的老师的确不受欢迎。可学生的选择标准就一定正确吗?他们的价值观显然需要纠正。于是,我让仅有的几个喜欢王老师的学生说明了自己的理由,他们都说提了王老师的尽心尽职。我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王老师要这么操心?为什么王老师要对你们的每一个小习惯都要求得那么严格?……”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不少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王老师的良苦用心,认识到了她也是一个好老师!我没有让学生再度选择,但是,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显然更多地认识到了老师付出关爱的表现,更好地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幸福!
  每一次意外,都是师生生命潜质的一次提醒,恰当的处理,是对生命潜质的积极激发;而草率的处理,则是对生命潜质的压制。捕捉意外问题,因势利导,才能使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
  
   三、 放大错误信息
  
  品德课上难免会存在相当的误差,如对道德主题的偏离甚至“违背”。当课堂教学中的道德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背离时,就会使他们感到困惑。于是学生便会凭借自己的经验主观判断孰对孰错,从而爆出许多“冷门”,产生一些并不正确的观点。如果这些观点有较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就应放大错误信息,让全体学生讨论、辨析,助推课堂的充分生成。这样不仅能矫正学生的道德认知,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令他们记忆更深刻。
  [案例三]
  这堂品德课的内容是《交通安全伴我行》,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我们谈到了如何安全地上下学的问题,有些学生突然间情绪激动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学校是由四五个村完小合并的中心小学,学生来自分散的自然村,而且大多数村距离学校都有十来里路。尤其困难的是,从这些村到学校都没有公交车可乘,于是学生的上下学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低年级的家长大多会接送孩子,而到了五六年级,家长忙于工作,就只得让孩子骑自行车上学了,有些学生甚至从三年级起就开始骑车上学。虽然学校也一再明令禁止,但很难奏效。
  在当天的课堂上,老师提到了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是禁止骑自行车的。因为我一向赞成学生有想法就直接说,所以有些学生立马就站起来对此表示反对:“我家离学校这么远,又没公车坐,家长又打工去了,不能接送,如果自己走路又要一个小时才能到校,所以我一定要骑自行车上下学!”
  面对这么固执而又错误的观点,我知道不能直接批评他们,他们也是迫于无奈。冷静地想了想,我决定让反对骑车的人为一组,坚持骑车的人为一组,当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我站在了反方立场,并给学生讲述了我们邻近学校刚发生不久的一件惨事:一个六年级学生骑车回家时不幸遭遇车祸,永远地失去了双腿。更可悲的是,因为该学生未满十二周岁,属于违法骑车,所以法院只判肇事司机负担一半的赔偿金。长达十多分钟的辩论最终使学生矫正了错误认识,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骑车上学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和交通的便利相比,生命更为可贵!在这一基础上,我们也讨论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上下学难的问题,提出了组成路队小组、由家长轮流接送等有价值的解决办法。
  放大一些错误信息,更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反而成了教学目标达成的“助推器”。同样,当我们事先预想的环节与学生的意愿、当时的环境相悖时,我以为完全可以舍弃不用。因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意见、观点,乃至错误的回答都应是完善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只有这样,品德课堂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
  
  四、展示独特感受
  
  道德是最富个性化的,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人生态度、性格爱好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所获得的道德感受与道德认知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品德课堂上,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上,常会出现令人感到意外而又惊喜的回答。学生答问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也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生成的“滋养液”,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案例四]
  在教学五年级的《宽容别人》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宽容别人时或得到别人宽容时的心情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说自己当时很快乐。而此时,突然有个学生这样说:“宽容别人,吃一些小亏,对自己来说实际上是占了大便宜。”
  当这位学生一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室里就出现了表示不满的声音。而我听了却心头一喜,觉得这孩子有了独特的感受,他已经真正领悟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这是很难得的。我可不想放弃这活生生的教育资源,于是就让他细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位学生说到了自己平日里不太计较得失,因而同学们都爱和他玩,因而自己在学校和家里都非常快乐;每年三好学生评选,他得到的票数总是班中最多的,超过了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许多活动他从不主动和别人竞争,但同学们反而一齐举荐他去参加……
  多好的真实体会啊!这是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的深切感受,也是所有学生有目共睹的,所以,他的述说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也让我为之感动!
  在上述课堂上,教师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会有这样独特的想法。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尽量少干预学生,我们就能看到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师生之间的智慧交融。这样的课堂必然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视这些独特的分析、感受和体验,就如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使品德课堂教学实现了超越!
  
   五、反弹碰撞过程
  
  由于受年龄和生活积累的影响,学生在理解道德知识、感悟道德情感上,有时难免会有些肤浅,往往表现为道德认知的偏离,或道德体验的真空,无法与道德内容形成共鸣。品德教师可以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
  [案例五]
  还记得我在一个四年级班上教学的《诚实是金》一课,它让我颇感自豪,因为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成功地解决了该班的一个大难题——20元钱回来了!
  那天的课堂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诚实故事,有一位男生突然说:“老师,我不说诚实的事,我说一件不诚实的事,我们班×××在教室里丢失了20元钱,可没人承认!”我一惊之下,连忙问了个仔细:原来这20元钱是前几天丢的,他们班主任甚为头疼,找也找了,问也问了,也反复教育了学生要诚实,可那20元钱就是没人还回来。
  明白了这件事的原委,我想:光用说教肯定是不行的,得让当事学生真正从心底里认识到拿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如果能主动还回来,却仍然能成为诚实的好榜样!
  当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借用“空椅子”的方法:我让每个学生轮流上前,坐到讲台旁边的椅子上,然后一个个地对拿了钱的无名学生说几句劝告。当然,在上台劝说的人中也包括了这个拿钱的学生。一个个学生上来了,他们越说越激动,也越说越动情!有人劝“他”赶紧放回来,不然小偷小摸会成大偷的;也有人劝“他”人人都有犯错时,只要能诚实改正就是最捧的;还有人给“他”提建议,让“他”找个没人的时候,把钱放回失主的抽屉里,这样做也是诚实的举动……
  这五十多名学生的真情,犹如一个个棒槌不断地敲打着那个拿钱的“他”。这种课堂生成的“空椅子”教学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苦苦说教。虽然这堂课我拖了好长时间(经过班主任允许),但奇迹终于出现了:第二天,该班班主任就兴奋地告诉我——20元钱回来了,有人自动放在了失主的铅笔盒里。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拓思维。而教师采用“反弹式”的措施正是加深了学生对道德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使课堂交流更显得丰富、精彩,提升了品德教学的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个必要,教师就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新课改下的品德课堂应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应是丰富多彩的、和谐的教育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敏捷地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诱导、捕捉、判断、重组各种信息,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做有效的生成催发者,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使学生思绪飞扬,使我们的教育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葛云飞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阶段的部分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了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其重点放在了单词、句型、语法的教授上,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要。但其实,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存在问题、有效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
欣赏精彩的课堂,常常会为教师从容的气度、收放自如的智慧而感叹。就连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的简单数字,经教师的巧妙点化和运用,也能撬动学生认知的杠杆,创生别样精彩的课堂!    比——比出来的感知:真大!    案例:《我们共同的家》(苏教版)  师(播放课件:杭州美景):能不能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杭州还有哪些著名景点?  ……  师:杭州的景色太美了。你们知道杭州有多大?(学生摇头)  (课件出
【摘要】本文旨在客观阐述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基于核心素养来组织中职英语实践活动教学的可靠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英语;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贺雅丽(1984-),女,江苏邳州人,江苏省车辐中等专业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英语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众多,诸如语言能力、文化品质、思维素养、学习效率等。如何基于这些细节来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中职英语实践活动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专业化予以了确认,并对教育行政部门在班主任的培养与培训、考核与奖惩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因此,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需认真思考如何贯彻《规定》的要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专业化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是关注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各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认同班主任
在诸多轰轰烈烈的品德课堂演示中,尽管老师们为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想出了很多法子,可在教学中学生的品德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之间总会存有一定的隔阂,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全省特级教师展示课的协助工作,在对各位名师借班上课的调查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很多课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积极做好课前准备。    一、品德课堂课前准备的意义所在    品德与社会是面向学生生活的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引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是建立在个体经历基础上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在实际的品德课堂教学中,许多对学生内心感悟、情感提升有重要意义的活动目标是无法通过道德概念和知识的教学来达成的,而是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不断生成的鲜活的体验。因为只有通过内心体验而建构的道德认知,才能触及
当今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逆耳忠言”,接受不了带“苦”带“疼”的教育,可谓“强按牛头不喝水”。为此,当出现问题时,宜采取无痕教育方式。使其乐于接受,自然“转身”。  巧用资源。让其因自悟而“转身”  “牙齿碰舌头,锅碗碰着勺”,生活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品德教材和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把这些教材资源合理地运用于“问题”教育中,借助其材料的鲜活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宝库,是培育子孙后代民族魂的教科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赖以生根的沃土。而源于儒家伦理的中华美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核心价值。  十几年来,通州区教委以“儒学普及、文化育人”为己任,以“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中华美德为目标,以“三化”为载体,建立多种运行机制,广泛开展多种形
【摘要】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学英语词汇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分析讨论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要有层次性:一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二是教学方法的层次性。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在学习新单词之前明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哪些单词只需识读,哪些单词不仅要识读还要会写会用,哪些单词必须要重点掌握,让其分清主次,有序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能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终身学习。  【关键词】高中
【摘要】思维导图是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可视化教学工具。将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引入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使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别具色彩,更能通过思维导图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图像、符号等的呈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和发散性思维。这种全脑思考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王秀丽,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近年来,思维导图(Mind Map)因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