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车辆超速行驶的危害及预防方法研究

来源 :交通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chiren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客运车辆超速行驶行为多年来在国内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驾驶人受到经济利益驱使下淡漠安全意识与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在多拉快跑过程中出现了驾驶车辆严重超速运输情况,导致不同程度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社会危害性相当之大。本文中简单探讨了客运车辆超速行驶的实际危害,并阐述预防方法。最后专门针对客运车辆的弯道超速行驶横向稳定性危害影响与预防技术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客运车辆;超速行驶;危害;预防方法;弯道超速;行驶横向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客运车辆在人民群众日常出行和个性化运输服务中,虽然提供了便利服务,一定程度造福了人民群众,但客运车辆的客运车辆超速行驶行为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构成重大威胁,社会危害性极大。实际上,客运车辆超速行驶主要是因为客车司机的主观意识驱动,但本文却希望从其超速行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1 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的危害分析
  客运车辆如果超速行驶是会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的,例如它扰乱了正常车流,造成会车、超车等等问题的出现,此时所考验的就是客运车辆司机及其他司机的临危处置能力,同时也增大了驾驶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对于某些应变能力不强的客运车辆司机而言,造成各种交通危险状况是可能的,因为司机会因此而失去对车辆的控制[1]。
  首先,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会导致反应距离延长。如果客运车辆的行驶速度达到70 km/h,其反应距离应该在20 m左右(空驶距离),此时司机的刹车动作反应时间应该在0.7 s~1.2 s。而如果客运车辆的行驶速度达到100 km/h,司机的刹车动作反应距离会成倍增长到40 m(空驶距离),反应时间也会达到2.5 s左右。
  其次,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会导致制动距离延长。车速在提高过程中,车辆的制动性却会不断降低,车辆摩擦系数有所下降,所以车辆的制动距离会不断延长,这就使得客运车辆司机无法及时停住车。在车速提高以后,车辆的震动颠簸增大,对于车辆安全行驶而言影响巨大。
  第三,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会导致车辆磨损增大。因为车辆如果高速运转,其车辆工作强度与负荷问题也会加剧,机件的磨损与损毁程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这些对于车轮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就车辆的跳跃性、拖滑性磨损而言,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必然提高摩擦问题,轮胎在高温摩擦中快速老化变形,长此以往就会引发爆胎事故。
  第四,客运车辆在超高速行驶过程中客运司机反应能力会严重下降。由于车速相当之高,所以车辆司机会将关注点放在远方,视野角度达到最小,盲区达到最大。就人在视野内感受目标的速度在0.4 s左右,看清物体则平均需要1 s。遇到该危险状况以后,车辆司机是没有充足时间判断和采取紧急措施的。
  第五,客运车辆在超高速行驶过程中事故后果会有所加重。其运动中的物体在动能与物体质量方面成正比关系,利用实验分析客运车辆,其在70 km/h的速度下撞击混凝土墙壁,就相当于车辆从5层楼上落下的冲击力,所造成后果相当严重。
  2 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的危害的预防措施
  针对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这一危害的预防措施还需要做好对人的管理,同时兼顾科学技术分析,全面提出预防措施,下文主要结合这两点展开分析。
  2.1 针对人的预防措施
  要强化客运车辆司机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所在客运企业制度约束和惩处管理,对不同道路状况进行分析,确保司机严格遵循道路交通法规。另外也要做好针对客运司机的日常安全教育,对司机所在客运主体单位的管理进程提出要求。
  其次,要全面开展超速行驶危害性宣传教育工作。要大力宣传《交通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内容,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展开警示教育活动,扩大宣传面,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在客运工作中遵纪守法,配合交警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氛围。
  第三,要强化客运车辆司机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此辖区交管或交通运输监管部门必须深入到辖区内做好客运工作,通过座谈交心谈心等等形式引导广大司机群体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明确超高速行驶的危害性,培养司机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行为。同时也要树立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交通参与者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第四,要强化执法监管力度,确保科学安排警力,并保证他们切实参与到路面巡逻检查工作中,加大路面行车秩序有效整治,有效约束客运司机超高速驾驶违规行为。
  第五,要发挥大量科技装备技术优势,结合交通管理实际内容协调开展专项投入工作,保证提高客运车辆管理效果,配置移动测速仪,建立良好的固定式电子监控设施,形成点线结合、动静结合的监控技术网络,满足超高速车辆的全方位、全时段技术捕捉,确保数据真实性,提高安全监管力度,真正做到对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交通违规行为的严查严管,一经发现必须予以严肃查处。坚决遏制超速交通违规行为的出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几率[2]。
  2.2 针对车辆超高速行驶技术的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客运车辆在弯道道路上最容易出现超高速行驶行为,即弯道超车,而弯道也是比较常见的道路线形,它更是交通事故的高发路段。就我国国内近年来多次发生重特大道路客运车辆运输事故,从2009-2020年间,所全国发生重特大客运车辆运输事故达到400起以上,其中弯道路段的事故发生率高居首位,达到200起,约占到总事故发生率的50%左右,直接造成1 500人死亡,1 000人受伤。在针对车辆超高速行驶安全事故内容进行分析也会发现,弯道路段的超高速行驶超车事故率占到总事故发生率达到74.4%以上。
  从技术层面讲,超高速行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多由于车辆司机的视觉特性、车辆制动性与操控稳定性发生异常所引发,所以有必要对客运车辆的弯道超速行驶结果进行仿真分析。一般来说,客运车辆在超高速行驶过程中会要采用急弯道仿真试验,分析弯道的设计速度应该控制在40 km/h左右,同时设定客运车辆的正常速度应该达到40 km/h,超速应该为48 km/h(超速20%)、超高速应该为60 km/h(超速50%)。这里需要分析客车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偏移量与侧向加速度变化。伴随超速程度的增加,客车的横摆角度、速度、侧向偏移量以及侧向加速度都会逐渐增大,这也说明了客运车辆的横向稳定性会逐渐降低。这里分析一般弯道时,结合客车在入弯道与出弯道时其瞬态侧向偏移量是明显大于弯道稳态行驶的,其稳态侧向偏移量也正在逐渐增大。在客运车辆稳态行驶过程中,其穩态侧向偏移量大约达到超速程度的20%以上,而客运车辆则倾向于向道路内侧逐渐偏移。如果从总体看来,伴随客运车辆超速程度的增加,客车逐渐倾向于向道路外侧逐渐偏移,其超速程度会达到50%以上,客车的瞬态侧向偏移量则会达到0.65 m左右[3]。   结合上述仿真结果分析看来,结合客运车辆在平直路段上行驶并分析其正常速度行驶过程,了解超速20%的行驶过程,主要是对客车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偏移量以及侧向加速度进行分析,结果一般均为0。如果客运车辆在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需要首先分析它属于急弯道还是一般弯道,参考客车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偏移量以及侧向加速度等等进行分析,并分析超速程度的增加过程,充分考量采用TruckSim软件进行仿真优化。而在超高速行驶过程中,则需要掌握转向盘内容,结合平直路段超高速行驶过程分析车辆转向盘稳定性,结合这一点分析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影响问题。即要了解车辆在瞬时转动过程中容易导致客运车辆失稳。
  另外,客车在弯道行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一般弯道与急弯道两种情况,对超速程度与客车侧向偏移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客运车辆与横向稳定性呈现负相关关系。伴随车辆超速程度的提高,车辆主要倾向于道路向外侧偏移,此时车辆的侧翻风险程度明显提高。所以必须分析在相同超速程度下急弯道行驶过程中的侧向偏移量,了解它是略小于一般弯道的。如果是在相同的超速程度下,则客运车辆会在一般弯道超速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出正常行驶轨迹。在急弯道侧翻稳定性方面是要明显低于一般弯道的。例如在相同的超速程度而言,客运车辆在急弯道超速过程中行驶,这使得车辆极易出现侧翻事故问题。
  总体来讲,需要利用动力学TruckSim仿真软件,构建动力学模型与道路模型,结合侧向偏移量与轮胎载荷转移率指标分析改变车辆行驶速度,改善客运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影响。换言之,就是要基于仿真结果表明客运车辆行驶速度变化,了解弯道行驶安全性影响,所以说相应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对于提高车辆弯道行驶稳定性是颇有帮助的,它能降低车辆的侧翻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另一方面,行管部门也必须要求两客一危企业充分北斗衛星定位24小时监管技术、有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这些都能对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行为进行限制,消除危害因素。
  3 总结
  当前国内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行为,虽然在技术和管控手段上一定程度有所遏制,但其行为以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依旧严峻,不可忽视。所以说,我国必须从人本、技术两大层面分析客运车辆的超速行驶危害问题,科学分析并提出危害预防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车辆超高速行驶危害事故发生几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交通运输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即分别从人本管理与科学技术管理两大层面上分析客运车辆超高速行驶危害问题的法身溯源,就问题本质提出预防措施,建立良好的安全技术管理预防体系。
  参考文献:
  [1]聂会星,陈倩.专用车辆超速行驶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20(16):274-276.
  [2]罗成健.基于人,车,路因素浅析车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管控对策[J].道路交通管理,2019(9):50-51.
  [3]王晓平.车辆超限超载的危害性与治理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8):212-213.
其他文献
摘 要:支架是现浇箱梁项目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鉴于此,文章以坂中互通C匝道桥项目为例,该项目桥梁为现浇箱梁结构,通过分析其贝雷支架设计及荷载计算,希望可以为类似现浇箱梁项目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现浇箱梁;贝雷支架;设计;计算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现浇箱梁在形状及线状方面具有可任意决定性,因此,在现代桥梁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现浇箱梁的施工工序比较复
期刊
摘 要:在公路建设实践中,为整体提升公路的运行质量,不断优化公路的使用安全,应该做好必要且科学的养护管理,真正提升养护管理的实效。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中,为整体提升养护力度,不断夯实养护实效,有必要做好儿科学且精细化的设计,从源头上来保障公路养护工程的科学且高效化开展。  关键词: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经验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与运营里程不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其投资规模与技术等级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工程建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通过试验检测工作来提高养护工程的实施效率。本文将阐述公路养护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开展的现状,并在分析其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强化措施,为公路养护
期刊
摘 要:道路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旧路面破碎前的准备工作出发,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破碎结构层碾压稳固施工的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并分析了其应用的经济效益,以期能够为我国道路工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旧水泥稳定碎石路面材料;道路基层;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日渐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与绿化工程相关的项目也逐渐增多。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绿化工程与道路建设是两项十分重要的建设项目,协调好两者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才能顺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质量。本文主要对新农村道路建设与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新
期刊
摘 要:本文系统阐述辽宁省沈抚新区有轨电车西延工程轨道结构设计原则,对轨道结构部件选型进行研究,对本工程与既有段轨道接驳方案进行详述,为今后其他有轨电车延伸线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参考。  关键词:有轨电车;轨道;槽型钢轨;道岔;道床  1 工程概况  辽宁省沈抚新区有轨电车西延工程起于李石街,终点与既有沈阳浑南有轨电车5号线预留区间相衔接。沿线设置4座车站,分别为李石街站、杏坛街站、中兴街站和旺力街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我国交通事业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公路交通事业进一步推行,在公路交通施工建设过程中,着重做好交通量的预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做好交通量的预测,对于公路网络系统进行相对应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安排,着重做好项目建设和序列安排等相关内容,成为关键性的举措。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综述公路交通量的预测理论与方法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公路交通量;预测理论;方法综述  中图
期刊
摘 要:为解决城市道路堵塞、通行压力大的问题,促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发展,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及物联网技术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如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组网技术、视频监控与采集技术、GPS 技术等。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促进交通管理模式由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转型,交通网络数据收集与分析也将实现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现浇箱梁模板工技术和现浇箱梁支架模板施工,进而分别从钢筋加工、钢筋焊接、钢筋绑扎与安装几个方面分析现浇箱梁钢筋施工,旨在通过技术调整和优化,促使工程施工能够更好地满足箱梁桥施工需求,减少施工安全隐患,促使市政道桥工程施工更具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市政道桥;箱梁桥;现浇箱梁模板施工技術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
期刊
摘 要:伴随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其对建设效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工程直接关系到民生发展的大局,在施工前做好设计工作尤为重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为后续施工提供重要参考,还能提高公路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效益。鉴于此,设计单位要注重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控,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贯彻好质量控制措施,为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提供支撑。切实提升公路工程的设计效果,确保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从而推动公路工程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