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未敢忘忧国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gji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旧迎新之际,我按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的布置,专诚登门拜访了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火锤炼的新四军老战士董乐辅先生。
  董老年逾九旬,上个世纪20年代初出生于浙江丽水。初次谋面,只见他神情健朗,应答如流,全无想象之中耄耋老人的龙钟之态。落座后,他递来纸笔让我先留下姓名、住址和电话。想不到他坐在我的对侧,看着我的笔下,竟能应声念出“闵行区莲花路”等一串字来,眼神、思维和表达的敏捷,着实令人叹服。
  寒暄之余,董老将事先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一一交给我:有学生时代经历曲折、追随革命的自述,有战争年代出入于枪林弹雨的追忆,还有对诸多为国捐躯以及已故战友的深情缅怀,也有对当前变革现实的理解和思考。
  董老抚今追昔,不无深情地告诉我:反顾自己的一生,作为革命队伍中幸存至今的普通一兵,自己觉得无怨无悔,也无愧于心。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在1938年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自己同千百万热血青年一样,在浙东家乡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继而如愿加入党组织。
  当时的他还是一个刚满18岁的懵懂学生,以致一度独自闯荡上海投考大夏大学和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满心寄希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直到个人这种幼稚愿望因被视为“思想激进”而遭学校当局开除,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被碰得粉碎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任何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只有融入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才能成功。于是他在1942年历尽艰险,毅然奔赴江苏如西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并经过党组织的严格审查重新入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
  解放前后,董乐辅跟随二十军转战于大江南北。1950年又奉命挥戈北上,参加志愿军,与凶焰万丈的美军王牌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浴血交锋在朝鲜半岛冰天雪地之中,与众多战友一起,以血肉之躯杜连天烽火于国门之外。
  第二年,董乐辅身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的委派,作为志愿军指战员代表之一,向祖国人民汇报志愿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殊死拼搏的英勇事迹;继而返回朝鲜战场后,又将国内老幼妇孺无私奉献的慰问品和巨大精神力量,送到前线的战壕与坑道。
  在这整个过程中,磅礴于全国上下从战场前线到后方家园之间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民族气概,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感到热血沸腾,也激励着包括董乐辅在内的一代子弟兵。在转业、离休之后,他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地始终保留着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旺盛斗志。直到今天,董老尽管已经90高龄,仍孜孜不倦地定期组织读书会、参加评议组等,关心时政,坚持理论学习和探索。
  谈到当今时局,董老兴致更浓。他一方面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功地踏上强国崛起之路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为近年来党内、军内和社会上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感到由衷的忧虑。
  讲到这里,董老眉宇间似乎隐约流露出些许无奈。他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好像并不理解和认同我们这些老同志的观点和意见,觉得我们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或者觉得我们意识守旧,不合时宜。但是应该知道,我们这些能够幸存至今而且已经为数不多的过来人,之所以还希望发出声音,奉献余热,实在是因为心里着急啊!平心而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确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和繁荣,但是必须明白而且警醒的是,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空前严峻的考验。眼下西方敌对势力咄咄逼人,妄图转嫁危机和“把中国打回一百年前”的狼子野心,比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时更加险恶和嚣张。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我们现在终日满足于歌舞升平,或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和经济增长,而容忍自己队伍中的各种恶习蔓延,造成士气低落,民心涣散,有朝一日国际上政治海啸真的向我们袭来,那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几代人努力和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成果,岂不要毁于一旦!
  董老一席话,掷地有声,余响不绝。当董老知道我是一名共和国同龄人时,意味深长地对我讲,你比我年轻不少,你的父辈也曾经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出生入死。如果他们还在世,我想我们肯定会有许多同感和共鸣。
  他深情地说,现在的各级政府和领导,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真是无微不至。这更让我们有责任把真情话从心底掏出来,这决不是我们不知足,更不是什么牢骚,确确实实是发自肺腑,希望国家更加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临别,董老执意让他的老伴把我送到电梯口。当电梯门徐徐合拢,我依然心境难平,恍若觉得董老留给我的印象,其实并不只是孑然独立的孤身一人,而代表着我们的父辈整整一代人——他们这一代扛过枪,打过仗,也流过血,他们对党的忠贞,对人民的赤诚,对国家的热爱,乃至对敌人的警觉,比我们要深刻十倍、百倍!对他们语重心长的提醒、劝诫和忠告,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认真地倾听和深入地思考;他们身上爱党报国的拳拳之心和老而弥坚的正义感责任感,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和弘扬,否则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如今又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还能够确保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吗!
  (责任编辑 束华静)
其他文献
为纪念新四军挺进纵队在丹阳成立75周年,应丹阳市委宣传部邀请,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艺术团11月16日奔赴丹阳老区,在百姓剧场举行了“铁军精神耀丹阳”的专场演出,献演了讴歌新四军十年奋斗史、曾唱响国家大剧院的大型交响合唱史诗《铁军组歌》。整个演出气势恢弘,饱满的政治热情,严整的舞台阵容,严谨的艺术表现,全新的歌舞造型,赢得了全场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场领导与观众纷纷表示,在丹阳难得享受到这样精彩纷
期刊
4月的蚌埠,春意盎然,满目葱茏。笔者应约来到解放军装甲兵学院,拜访新四军老战士朱海峰老人。  驰骋疆场 赤心向党  访谈从朱海峰投身抗日烽火的军旅生涯开始。1938年安徽省嘉山县(今明光市)沦陷时,朱海峰年仅14岁,在亲眼目睹了日军的累累暴行后,他义愤填膺,决定放弃学业,报名参加赵汇川领导的宿县抗日游击支队。1940年,他加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转战在津浦铁路两侧的淮北敌后抗日战场,后随黄
期刊
从1943年4月开始,侵华日军为了实现其“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阴谋,对我苏中四分区实施了清乡,直到1944年10月反清乡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南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侵华日军展开了殊死斗争,粉碎了敌人企图伪化苏中四分区的阴谋。  10月16日上午,南通市隆重召开纪念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大卫在讲话中强调在新时期弘扬反清乡斗争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粟
期刊
数日前,合肥市新四军研究会的褚祥林副会长打来电话,邀我去采访新四军老战士李清泉。对于李清泉,我久闻大名,在我零零碎碎的阅读记忆中,知道他在景德镇陶瓷业工作过,是陈毅同志引导参加新四军的,先在军部工作,后来在新四军二师任职,解放战争期间在六十一师战斗,再后来转到外交战线工作。  5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李清泉的寓所,同去的还有市党史办的几位同志。岁月沧桑让这位世纪老人步履有些缓慢。我们的采访就从李老
期刊
为了响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暑假”的号召,也为了培育革命事业接班人,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于7月10日至25日举办了题为“寓学于乐寓乐于学——向伟大的新四军致敬”的公益性夏令营,来自北京各高校的70余名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15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近百名本科生及小朋友参加了这次为期15天的活动。  这次夏令营可谓是独具匠心、别开生面,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看一看:  模拟军营管理
期刊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反腐倡廉建设时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腐败是一种官场寄生现象,早在西周穆王时编修的刑法《吕刑》中便指出,要防止五种贪赃枉法行为,即所谓“五过之疵”。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任其滋生蔓延,不是“政怠患成”,就是“人亡政息”。廉洁则政兴,腐败则政息,这是历史铁律。腐败不仅是历史性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近看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权垮
期刊
本刊讯 在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反腐倡廉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徐承云中将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反腐倡廉研究宣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研究会的光荣使命。  
期刊
廉,原始含义颇多,有“便宜”、“厅堂侧边”、“廉洁”等意。廉与政相连,即“倡廉洁,反贪敛”。廉是中国古代先贤,如包拯、海瑞、况钟、于成龙等清官特别强调的领导美德。  廉政,为“廉”的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是对权力行使主体运用权力过程和终端的评价。其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廉洁而公正;二是“廉朴”,指政府及其官员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德”,指官员在管理活
期刊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迷蒙的夜空下散发着阵阵阴冷的气息,黑压压的竹林与荒凉的坟冢交糅在一起,间或传来几声凄厉的鸟叫,一片阴森、恐怖,让人窒息。  正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猝然,“啪、啪……”一阵枪声响彻了海岛寂静的夜空,令人揪心。  在定海洋岙虎山岗下庙家坑的竹林里,静静地斜躺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她胸膛上布满焦黑弹孔,喷溅在身上和四周的鲜血,染红了整片竹林,零乱的头发,破碎的衣
期刊
开国上将许世友在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心系海防建设,多次到浙江海防前线蹲点、当兵、视察和检查工作,那里的军民至今还流传着很多他在海防前线的传奇故事。  上等兵“老许”  1958年10月17日,许世友响应毛泽东主席“将军下连当兵”的号召,来到海防前线某部六连七班,穿上士兵服,戴上船形帽,当了一名上等兵。六连官兵又惊又喜,争相转告这件“稀奇事”。  开始,战土们见他年龄大,又是军区一号首长,脏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