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由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中音乐;能力培养;音乐教育
  第一、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基础,是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能力的形成、发展、提高与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有可能在活动中展露出艺术的才华。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能力培养贯穿到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结构中去,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培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目的。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猎取知识,在听赏中激发想象,在思辩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能力,在表现中愉悦身心、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在音乐课中渗透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调式调性的听辩活动等,这些教学活动,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唱式教学模式及结构,从学生兴趣、能力培养上入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课型,变单一的“视唱课”为能力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在教师的“导”中一步步去实践与体验,不断掌握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在音乐课中的运用,为学生识谱能力及视唱水平的提高铺路搭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尝到甜头,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课内打基础,课外搞延伸。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的最佳方式。通过艺术节及课外各类文艺活动的组织,使学生在器乐、歌舞、曲艺等活动的训练与表演中进行锻炼,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做好知识上的积累。
  2.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而能否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上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创新成果问世,然而细细分析这些成果的发明者所采用的创新方法,无非是“加减法”、“重组法”、“模仿法”、“迁移法”等许多创新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去“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并对这些学习方法加以总结、学会运用。
  在器乐教学中看来很难有机会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在进行打击乐器训练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简易的合奏谱,这其实也是一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弹奏电子琴时,教师弹奏出一个“问句”,要求学生弹出一个“答句”,虽然这“问句”与“答句”都是极短的旋律,但对一个相同的“问句”,被“问”的学生要作出与其他若干同学不同的“回答”却要费一番脑筋的。
  第二、通过音乐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就是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崭新的形象。创新思维区别于一般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想象的参与。为要从大量感性材料中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需要运用想象力去设想、去构思事物内部的结构联系。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成份。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895年,十六岁的他想到了一个新奇的问题:假设有人能够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对此,他思考了十年,想象之花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之果——狭义相对论问世了。
  想象又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艺术家才华的体现。音乐创作比任何其他艺术创作更需要想象,因为它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作曲家要在现实与音乐之间建立联系只能依靠想象作为中介。想象还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另一种心理要素。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中介桥梁。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也必须依靠人们听觉经验对音乐的强弱长短、高低等变化产生想象来实现。
  综上所述,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都依靠想象来完成。
  联想是思维经常使用的一种连动思维方式,是培养创造性心智机能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形象思维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展开联想,可以驱使人们发挥知识的积极性,采取多种研究角度,寻求多方面的解答,从而把创新思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时,细腻的演奏会让我们联想到各种飞禽的啼鸣;唐代流传至今的古琴曲《大胡茄》中,胡茄吹出悠扬婉转的旋律,让人联想到空旷辽阔草原上,马群在哀鸣,猎号声引人联想起山林胜景和猎手英姿……几乎所有的音乐都能使人产生联想。
  音乐本身就是创造,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然而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运用教学情景优化数学课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探索知识中。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教学中运用教学环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环境;优化;数学;小学  素质教育明确指出:课
摘 要:提问是组织教学的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也是一门艺术。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思维碰撞,开拓学生思路,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提问艺术,以问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使他们获得新知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探讨;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
摘 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风暴”与“资源风暴”, 随着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悄然来临,“微课”时代也已经来临。不难发现,微课这一新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就是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阐述对于微课的认识。  关键词:微课;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随着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悄然来临,微课也迅速地进入广大一线教师的视野,教师们纷纷开始了解微课
摘 要: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得进行教学改革。高中的思想政治课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讲解了在思想政治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处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生在思想政治
摘 要:课堂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但是当下课堂却呈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这使学生很难正常学到知识,所以慢慢被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所不容,呼吁用教改来打造优质课堂。针对初中体育学科,对课堂现状、学科有效性做阐述,并为体育学科更有效地教学,提出几点有利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有效性不仅是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是教育的内涵所在。当下课堂有个问题很显著,就是学生、老师虽然都辛苦,
摘 要: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村的高中生数量极大。加之我国课堂教育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往往没有新的思路去探索,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的模式上,农村条件艰苦,教学条件不好,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大多来源于课本,不能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带来的心理冲击。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是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的输入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农村的条件限制与需求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加强学校的地理教学质量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深受旧的教育观念长期束缚,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基础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评价体系失效。学生问题意识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相当多的学生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加,提问的欲望和次数反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两者呈现一种反比的关系,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
毕业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考察.土木工程类的毕业设计在具有理论综合性强的特点的同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因此应结合专业特性以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改以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鼓励学生主导学习的进程和方向,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发挥自身的实践探索和思考获取所需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交还到学生手上,让学习过程对学生更有意义。目前高中语文的教育改革尚处在摸索阶段,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打造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建立一个可行的自主学习系统,立足整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