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浅探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9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积极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探求的欲望和动机,教师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一直面临"愤悱”情境,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有:(1)引而不发式。由教师设计和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和经历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思维的特点,了解了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矛盾揭示式。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3)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已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2)似是而非式。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2.发展求异思维 拓宽思维领域
  
  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它是全方位多角度从各个层次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有较多的机会得到正确答案,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领域。训练发散思维的方式有:(1)实验改进型。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现有实验装置或原理进行改进或完善,将装置中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思维不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2)多重答案型。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和探索,鼓励众说纷纭,各执己见。(3)一题多解型。化学中存在着很多可用多种途径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知识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发展,从而开阔思路。同时,多解的目的在于优化方法,也就是说,寻求多解之后,还应善于从众多解法中选择出最佳解法,以突出思维的创造性;(4)一题多变型。教师将某一问题(母题)变换条件、变换提问方式、变换因果关系等,进行一系列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正及反、由表及里的操作,使母题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子题),让学生解答,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根据思维效益定律:1×100>100×1,即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100次的效果比对100个问题每个只思考一次的效果要好得多。显然,一题多变训练能获得最佳思维效益。
  
  3.模拟科研思路 熟悉创造规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而是把旧的、很早就是已知的、或者是人人都视而不见的事物当新事物观察,这才证明是有真正独创头脑。”学生所学知识都是前人已发现的真理或创造的经验。这些真理或经验若由学生本人象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也就是重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也是一种创造过程。学生通过对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不仅亲自获取了新知,而且也熟悉了创造发明的规律,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然,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一、两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的,他要求学校、各科教师、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作为一个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在每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实验中都不忘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不断激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细胞,同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要相信,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哪怕只是一、两句点拨性的话语,都有可能激励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智慧的火花。我们更应该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可低估,学生的创造意识更不可被埋没!
  
  收稿日期:2009-09-24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应当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
期刊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大家的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偏重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而由于学生素质、教学进度或其它原因,我们往往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满堂灌”现象屡禁不止,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投入多,收效少。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反复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做法,不妨抛砖引玉。    1.调整小组活动的人数、结构,重新定位组员角色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作文教学中的教要变成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习惯与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关键词】作文;提高;修改     A good article is changed out  Zhang wen  【Abstract】"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个性化阅读为主体的活动,它强调让每个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进行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体验,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在个性化阅读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学生读的能力提高了,会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
在现代教育条件下,物理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认识过程的感知、注意、想象、记忆、思维等智商,还取决于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情商。就现在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商的差异并不悬殊。大量的事实表明,导致学生物理学习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情商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量事实也表明,成功人士不是智商很高,而是情商很高,情商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活动是由操作系统(即智商组成的系统)
期刊
【摘要】我国新一轮的中学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 新《英语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又是课堂教学。那么,在面对升学压力的初三英语总复 习阶段,能否体现并实施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呢?为此,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三英语总复习;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期刊
1.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课程、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等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们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我们在这些“活”的试验课堂气氛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各地的新课程改革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
期刊
提到“训练”,大家就会想到“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之类的字眼。确实,在急功近利、胡搅蛮缠者手里,刻板训练无异于一把能斩断学生所有“慧根”的巨斧。但是,在新课改中,我们不能就此漠视语文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一批教师们不能正确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动体验,但在主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训练是必要的。那么,自动样的训练才叫适当的、科学的训
期刊
现今初中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讨论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中政治“讨论法”的点滴认识。    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    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以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段话深刻地阐释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而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音乐欣赏确实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做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