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养生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养生,学者大多就饮食与生活规律或心态而言,一般不注意另一种养生方式。那么另一种养生方式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指换个地方居住以利健康。这种养生方式,其实就是地理环境养生。
  关于这个养生方式,自古有之。古人一般喜居山林。山林,环境宁静清幽,因远离世俗喧嚣,使人精神上会极度放松,是养生的理想之地。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至于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凈洁,无风雨暑湿为佳……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也大谈山林养生的好处。看来,地理环境的养生确实非常重要。其实,这种方式养生本是隐士文化的核心。千百年来,有无数隐士居住在山林之中,比如许由、庄周、严光、陶潜、陶弘景、孙思邈等人,与其说他们仕途受阻或沽名钓誉而居住于此,不如说这里适合人居与养生更切实些。山林中,除了宁静外,主要是空气清新,对呼吸系统极有好处。尤其是负氧离子非常多,像植被茂密区或原始森林都是如此。但今人不像古人,有些资财田产,便可买山占地,过起隐居的美好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情景不会经常入眼了。那怎么办呢?方法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在环境清幽的近山小镇、小城,或远郊的乡村、城区,都是可以觅得一清静之地的,足可以朝观霞日,午看白云,暮赏烟山了。
  除了为呼吸新鲜空气而居山林或郊区外,还有候鸟养生法。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冬天酷寒,人烟较少。古代时,人们住在地窨子或洞穴中以避风寒,生活环境的艰苦可想而知。这对人寿命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呼吸系统。北方人大多患有鼻炎、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此外因天寒、饮食偏咸、又嗜烈酒,患高血压、胃病、肝病的人也非常多。这些病大都影响人的寿命。大自然中,鸟儿尚且知道春北秋南,人更应如此。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逐渐富裕,口袋里有了闲钱可以去外地度假或长期客居。比如许多哈尔滨人、大庆人等到山东沿海、广西沿海和海南岛置办房产或租房,过起候鸟的生活。去那里的人们大多是老年人,身体不太好,为躲避严寒到南方猫冬,借此缓解北方病的伤害,这就是一种现代新的养生方式。这些人不必住在山林里,因为南方沿海地区尤其是海南岛自然环境好,绿化程度高,也没有大的空气污染,适应能力强的老年人可以来此居留。而一般的老年人除了心理上不适应外,生理上更不适应。因为气温的骤起骤落,实际上会加速人的衰老,影响寿命。所以这种候鸟式的养生要慎重选择地域。中原偏北的地方要比海南理想,这是和东北气温差距不大的缘故。
  由上可知,地理环境与养生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环境养生是格外重要的。
  (摘自《退休生活》)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提出的正是“怎样才是爱子女”“怎样才能正家风”的问题。  在毛泽东看来,毛家的孩子是没什么特殊性可言的。延安时期,李讷从小和战士们一起吃大锅饭。在转战陕北最困难的时期,她举着小碗,与战士们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黑豆。1945年,毛泽东给即将赴东北工作的侄女毛远志(毛泽民和王淑兰之女)写下了这样的赠言:一、无论到
期刊
每一段长久的婚姻里都需要三种原谅。在生活的修道场,我们认识伴侣,原谅他们身上的不尽如人意;我们认识自己,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期待;我们认识生活,终将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小确幸。  原谅伴侣无法满足期待  婚姻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就是要认识伴侣,认识每个人身上的两面性,并且学会接受和原谅。  《奇葩说》中,傅首尔曾經讲过自己的故事。她的老公很佛系,她也试过鞭策他;老公也试着改变,可最后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看
期刊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前来要求做妇科检查,但是她们因为对相关检查不了解,排了很长时间队,结果却被告知现在不适合接受检查。其实,做妇科检查也要选择“良辰吉日”。  白带检查 有些患者在出现白带异常问题后,出于害羞等原因,往往会等白带正常时才去医院检查。事实上,患者最好在出现白带异常症状时及时就诊,症状包括白带色黄、量多、瘙痒等,因为此时最容易发现问题。同时,患者最好不要自行用药,否则可能干扰医生的判断及检
期刊
近20年来,越来越多50岁以下的女性发作心脏病。这是学术期刊《循环》杂志2019年发表的报告,其中数据指出,31%的心脏病住院患者是年轻女性,明显高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2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上心脏病?这首先和人们长期以来的“偏见”有关,心脏病被认为是“老年男性专属疾病”之一。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非典型症状,心脏病发作也更容易被忽视。此外,现代女性承受着比过去更大的压力
期刊
泥泥嗜食粽子,不过,我清楚地知道,他在咀嚼的同时,也在追寻——追寻一个逝去已久的味道。  他缅怀的,是他婆婆所包的粽子。  婆母另辟蹊径地把粽子包成像抱枕那般饱满结实的椭圆形,馅料惊人地丰富,包括猪肉、冬菇、栗子、蛋黃、虾米,其中最大的特色是鱿鱼——她把鱿鱼切得比头发还细,让它们千丝万缕地缠在糯米上,蒸熟了的粽子因此便有了海的烙印。  婆母喜欢以全生的糯米来包粽子,她表示,浸过水的糯米是会走形、走
期刊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何将诚与信联系在一起?“诚信”一词最早何时出现?  在古代汉语中,诚与信二者互训,也就是说二者可以互相解释、意义相通。诚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说:“诚,信也。”信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也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实际上,诚和信的语义侧重有所不同。诚侧
期刊
祖父去世后,老宅沒人居住了,家人商量着要把留下来的东西分了。精明的五婶虎视眈眈,生怕自己在分东西上吃了亏。老爸和老妈却淡定自如,每天就是种菜养花,根本不操心这事。  那天我去老宅,看到五婶正在院子里打量。我打了个招呼,她立即迎上来跟我唠叨起来:“这台拖拉机旧了,给我们算了,你们几家都有机动三轮车。”五婶的精明、计较我早有领教,所以心里有些反感。  回到家,我跟爸妈讲起五婶的话。我爸淡淡地笑笑说:“
期刊
作家沈从文身为男儿,却有“淑女气质”。梁实秋在《忆沈从文》中说:“虽然笔下洋洋洒洒,却不健谈,见了人总是低着头羞答答的,说话也是细声细气。”  沈从文爱脸红。西南联大时期,常常是教室内书声琅琅,突然间警报轰鸣,教授與学生一起往外跑。有一次,沈从文跟在队伍后面跑,刘文典看到后脾气大发:“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为学生讲《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跟着跑什么跑啊?”沈从文脸霎时红了
期刊
丁文江先生是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赞誉他是“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的人才。  他曾在“地质研究所”“地质调查所”工作,使得中国地质学、地质事业成绩卓著。  1913年,丁文江通过“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调查,认为从河南济源至河北阜平这段近乎南北向的山脉,才是真正的“太行山”。而从阜平至山海关这段近乎东西向的山脉,应叫“燕山”。他给“太行山”地理学的新定义,令人折服。  1921年,丁文
期刊
端午节马上到了,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一些节日气氛:街上开始有卖香囊的、卖粽子的、卖艾草的;有的小孩手腕和脚腕上还出现了五彩线绳;另外,你的同事或朋友可能打算趁着端午节假期,去外地看看“划龙舟”比赛。所有这些,是我们现在过端午的一些习俗。那么,古人是怎样过端午的?你想了解吗?那就和我一起穿越回古代吧。  辟邪毒  端午节时正值五月初五的仲夏,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人体很容易生病,所以,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