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理气枳壳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

来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枳壳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标准,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OMIM、TTD、DisGeNET等数据库,并结合课题组前期对枳壳成分分析研究,筛选枳壳主要活性成分及改善NAFLD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系统进行PPI网络分析提取核心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功能(GO)和通路注释(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枳壳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作用特点.结果 经筛选得到枳壳干预NAFLD的主要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柚皮苷、川陈皮素、新橙皮苷;关键靶点为AKT1、TNF、TP53、CAT、JUN、MAPK8等;GO分析包括患者体内营养水平、氧化应激等;KEGG主要涉及NAFLD、AGE-RAGE、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枳壳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 枳壳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改善NAFLD的作用,其中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症状性单发骶管囊肿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采用微通道牵开进行个体化骶管后壁切除(宽度≤1.5 cm),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囊肿有无复发.结果 4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7.0±12.6) min(7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 1)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 (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星形细胞瘤,发生在鞍区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罕见,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仅见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鞍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影像学表现为垂体柄区占位性病变并压迫视交叉,术前被误诊为颅咽管瘤.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经常规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且末次随访影像学上未见复发.
期刊
发生在小脑半球的胶质母细胞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脑膜瘤;目前首选手术治疗,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其总体生存率与小脑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相似.本文报道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诊断后颅窝占位,脑膜瘤的可能大,行“左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生存状态较好,且肿瘤未复发.
期刊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MCA)闭塞临床上极为罕见,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本文报道1例因颅底骨折而导致右侧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及MCA闭塞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见瘘口复发,随访半年临床预后良好.
期刊
伴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ETMR)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颅内肿瘤,19号染色体上miRNA簇(C19MC)的扩增是其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此外,包括MIR17HG扩增、DICER突变、LIN28A高表达等在内的其他分子生物学改变可能均有助于ETMR的诊断和治疗.本文针对ETMR的分子生物学改变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行首次头颅CT平扫(发病时间≤8h),并于24 h后复查头颅CT,将复查时血肿量增加≥33%或增加≥12.5 ml定义为血肿扩大,并分为血肿扩大组(n=70)与血肿未扩大组(n=154).收集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初始血肿量、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等临床资料.判读首次头颅CT平扫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鞍区的病例较罕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2月收治1例以鞍区占位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入院时诊断为垂体腺瘤,行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及恶心、厌油、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及病理科会诊,诊断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鞍区占位的病因复杂,术前应仔细鉴别,多学科协作诊治可提高该病的诊治准确率.
期刊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长期血清尿酸升高可引起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和软组织炎症、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损坏,甚至可累及肾脏[2].早期积极降尿酸治疗可延缓或阻止疾病的发展.由于多数HUA患者终身不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等疾病,因此无症状HUA临床上常被忽视.HUA不仅是痛风的早期阶段,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黄平教授系国医大师葛琳仪学术经验继承人,浙江省名中医,在多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EMT患者中约有40%~50%伴发不孕[1].EMT影响生殖的多个环节,可激发炎症通路、影响卵泡的功能,甚至导致盆腔及脏器的解剖学破坏、改变自身免疫因素,从而影响受孕、改变妊娠结局.EMT与生育能力减退之间的关系已被广泛接受.目前一般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和激素抑制疗法控制EMT病程进展,手术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也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