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情操为目的教育。它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创造美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它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极好的内容和形式。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初尝语境美;在理解中感悟课文美;在品词品句中鉴赏文本美;在拓展中激发创造美。这样才能使他们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较强的审美能力。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遵循“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基本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领悟美、发现美中受到美的熏陶,我们的阅读教学才实现美的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美育渗透;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
一、绪论
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情操为目的教育。它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创造美打下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品质培养的需要。成功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美育渗透的途径有:在读书中初尝语境美;在理解中感悟课文美;在品词品句中鉴赏文本美;在拓展中激发创造美。
二、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尝语境美。
1.根据课型,巧设导语,把学生导入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极好内容和形式。教师应该根据课型的不同,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妙语导入新课,创造一个美的氛围,让学生初步领略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教师精心设计三、五句导语,用一、二分钟开场,能够创造一个美妙、和谐的氛围,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美感的欲望。
2.通过多媒体平台,让学生直观感受美。
在关于世界的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媒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创造广阔的审美领域,让学生观赏其中的美,通过VCD、课件等创造审美领域。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加深情感的体验,老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可以充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积累审美经验。
三、理解课文,引领学生感悟意象美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互动披文入情
近代学者梁启超说过一段话:“用情感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范读、点读、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语气的跌宕起伏、语速的快慢疏密到勿容置疑的逻辑力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教师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才能引起学生感情共鸣,才能实现师生互动,披文入情。
2.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刘勰提出“情发而为辞章”。大多数的课文都饱蘸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更难以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美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小学语文中有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学生理解感悟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抓住美育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品味语言,引发学生鉴赏文本美
1.紧扣语言,品析课文的美点
品析重点词句,让学生领悟语言美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精妙的语言美,形象的图画美,和谐的意境美,高尚的情感美……要感知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各种美。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的美感也就能体会出来。《小镇的早晨》一课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特别是一、二自然段更能体现小镇的静态美,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美的语言。
2.多种形式,鉴赏文本美
鉴赏文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朗读评价,相互比较,走入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文章内容,感悟文章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美的事物,也有丑的事物,即使是同属于美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正如著名画家潘天寿说的:“美有如火之热情,美有冷静之头脑,美有冰雪之聪明,美有自由之规律,美有无边之真诚,美有无端之善意,美有至乐之境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最美的或比较美的事物,鉴赏第一流的艺术作品,树立优秀的审美典型,并将它加以比较,使审美标准明确,美丑分明。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文字的独特美学魅力,以形象促联想,开拓学生审美视野,使语文教学达到美感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最佳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1906年.《教育世界》杂志第56卷.
关键词:阅读教学;美育渗透;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
一、绪论
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情操为目的教育。它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创造美打下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品质培养的需要。成功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美育渗透的途径有:在读书中初尝语境美;在理解中感悟课文美;在品词品句中鉴赏文本美;在拓展中激发创造美。
二、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尝语境美。
1.根据课型,巧设导语,把学生导入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极好内容和形式。教师应该根据课型的不同,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妙语导入新课,创造一个美的氛围,让学生初步领略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教师精心设计三、五句导语,用一、二分钟开场,能够创造一个美妙、和谐的氛围,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美感的欲望。
2.通过多媒体平台,让学生直观感受美。
在关于世界的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媒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创造广阔的审美领域,让学生观赏其中的美,通过VCD、课件等创造审美领域。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加深情感的体验,老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可以充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积累审美经验。
三、理解课文,引领学生感悟意象美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互动披文入情
近代学者梁启超说过一段话:“用情感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范读、点读、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语气的跌宕起伏、语速的快慢疏密到勿容置疑的逻辑力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教师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才能引起学生感情共鸣,才能实现师生互动,披文入情。
2.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刘勰提出“情发而为辞章”。大多数的课文都饱蘸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更难以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美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小学语文中有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学生理解感悟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抓住美育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品味语言,引发学生鉴赏文本美
1.紧扣语言,品析课文的美点
品析重点词句,让学生领悟语言美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精妙的语言美,形象的图画美,和谐的意境美,高尚的情感美……要感知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各种美。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的美感也就能体会出来。《小镇的早晨》一课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特别是一、二自然段更能体现小镇的静态美,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美的语言。
2.多种形式,鉴赏文本美
鉴赏文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朗读评价,相互比较,走入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文章内容,感悟文章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美的事物,也有丑的事物,即使是同属于美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正如著名画家潘天寿说的:“美有如火之热情,美有冷静之头脑,美有冰雪之聪明,美有自由之规律,美有无边之真诚,美有无端之善意,美有至乐之境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最美的或比较美的事物,鉴赏第一流的艺术作品,树立优秀的审美典型,并将它加以比较,使审美标准明确,美丑分明。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文字的独特美学魅力,以形象促联想,开拓学生审美视野,使语文教学达到美感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最佳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1906年.《教育世界》杂志第5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