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是广大 语文教师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标。而其中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最优化。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图、文、情境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有度讲究趣味性原则
采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趣味性强是它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千姿百态的四时风光,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从而增添无穷的趣味,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寓教于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十二册)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万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师仅利用幻灯或挂图,单靠课文的描述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借箭的场面,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有一些难度,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如恰当地运用了CAI课件,集图、文、声一体,此时,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情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从视觉与听觉上突破了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的难点。
二、有机运用直观性原则
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有些平时不易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用多媒体展示,更方便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于学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时,再出示爬山虎长长藤蔓、细丝样根须、不同时段叶片颜色的特写投影图片,由学生仔细观察后讲出爬山虎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考虑到课文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的差距,单凭教师讲述很难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再配上哀乐,先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范读,使他们沉浸在对周恩来总理的沉痛缅怀追忆中。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心灵受到难以言状的震颤,从而被悲痛欲绝的送别场面所深深吸引与感动。
这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 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语言的发展,思维的训练,还是热爱、怀念周总理的情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力把握启发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应该给学生以道德、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启迪,使学生既能比较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又能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应该体现这一原则。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练地运用色彩鲜艳的简笔画配诗,让学生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紧接着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如提出:“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你从这个字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使學生从中领悟想象意境的途径,从而进入这首诗所表现的青山陡峭、烟雾缭绕、急流飞泻、气势磅礴的意境。
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最后让学生在这壮美的奇景前吟诵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时,教师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教师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有力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一步步牵着学生走。那种简单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教学步骤,费尽心机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滋生并养成惰性,教学中要防止出现这种状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引领学生融入大语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自主探索学习的智慧之花,从而在语文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相信在多媒体之花开得更烂漫之际,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之时。
一、有度讲究趣味性原则
采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趣味性强是它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千姿百态的四时风光,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从而增添无穷的趣味,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寓教于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十二册)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万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师仅利用幻灯或挂图,单靠课文的描述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借箭的场面,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有一些难度,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如恰当地运用了CAI课件,集图、文、声一体,此时,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情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从视觉与听觉上突破了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的难点。
二、有机运用直观性原则
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有些平时不易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用多媒体展示,更方便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于学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时,再出示爬山虎长长藤蔓、细丝样根须、不同时段叶片颜色的特写投影图片,由学生仔细观察后讲出爬山虎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考虑到课文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的差距,单凭教师讲述很难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再配上哀乐,先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范读,使他们沉浸在对周恩来总理的沉痛缅怀追忆中。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心灵受到难以言状的震颤,从而被悲痛欲绝的送别场面所深深吸引与感动。
这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 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语言的发展,思维的训练,还是热爱、怀念周总理的情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力把握启发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应该给学生以道德、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启迪,使学生既能比较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又能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应该体现这一原则。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练地运用色彩鲜艳的简笔画配诗,让学生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紧接着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如提出:“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你从这个字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使學生从中领悟想象意境的途径,从而进入这首诗所表现的青山陡峭、烟雾缭绕、急流飞泻、气势磅礴的意境。
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最后让学生在这壮美的奇景前吟诵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时,教师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教师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有力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一步步牵着学生走。那种简单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教学步骤,费尽心机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滋生并养成惰性,教学中要防止出现这种状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引领学生融入大语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自主探索学习的智慧之花,从而在语文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相信在多媒体之花开得更烂漫之际,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