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的“糖衣炮弹”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sa9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奖你一颗糖
  再次面临复习,师生又沉浸在反复的知识巩固和练习中。“书山重重,题海滔滔,引多少孩子竞折腰。”在反复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如何使它们持续“保鲜”?并在孩子的大脑中酝酿风暴?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进教室的时候,我带了两颗糖。糖是同事的孩子结婚送的,我只是就地取材而已。
  提前进了教室,我笑眯眯地说:“老师这儿有两颗糖。”听到我的话,孩子的眼睛亮了,不知道我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一个个把身板坐得笔直。
  “想吃吗?”我故意举起手中的糖摇晃了一下。
  或许是迷惘掺杂羞怯的缘故,稀稀拉拉的小手举起来了。
  “糖哎!甜着呢!”在诱惑的语调中,一片小手立起来了。
  “一颗糖自然没啥了不起,可是,这颗糖老有意义了!”我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这颗糖表示老师和同学对你认真复习的肯定,表示对你付出努力的奖赏。这样的糖……”一片一片的小手笔直笔直地挺立着。
  “想吃吗?”
  “想!”异口同声的声浪把我吞没了。
  这个简单问话此时真是显得多余了,可“陷阱”需要慢慢挖:“我想把它们送给昨天复习课表现突出的同学。请大家回想一下,哪些同学可以得到它?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告诉我。”提前布局,我继续设计着自己的“圈套”。
  终于上课了,一进教室,“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氛围悄悄告诉我,两颗糖起了良好的化学反应,正在等我去引爆。
  师生问候完毕,甫一落座,孩子们的手臂像片小树林。完全不顾及老师课前的名额限制,众说纷纭: 有举荐表现一贯突出、成绩优异的同学的;有举荐配合教师,负责督促考核工作的小助手的;“竟然”还有举荐这阶段进步明显平时不太显眼的同学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复习的价值观却非常正确!孩子们在评价、赞赏、肯定中进行激烈的观念碰撞,不仅明确方向,还可以修正自己的行为呢!
  只是,老师也有自己的价值观。
  “刚才,从大家的举荐里,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的确配得上得到这颗糖。”我话锋一转,“老师也想推荐一个同学,大家来评一评,这个同学是否可以得到这颗糖?”
  教室里安静下来,孩子们屏息凝声等老师的推荐。
  “这个同学啊,可能基础不太牢固,学东西又比我们慢一点,大家昨天早已经背完的、练完的内容,对她来说,就像要翻越一座大山。昨天她没翻完,回家认真复习了,今天一大早她就到组长那里翻完了……‘笨鸟先飞早入林’,老师很欣赏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呢!这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是谁啊?”
  其实,在我讲述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的目光就聚焦在那个娃娃身上了。“是***同学!”教室里一阵欢呼,孩子们为自己发现标准答案兴奋不已。
  老师明知故问,大家心照不宣。我想让那个孩子感到别人对她的肯定,树立她的自信,同时,以这个孩子为榜样向更多的孩子传递复习的“正能量”。
  “大家说,她是不是可以得到这颗糖?”我举起了手里的糖,举得很高很高。
  热烈的掌声中,我给那个孩子送去两颗糖。
  这是复习课送出的“处女糖”。
  糖,你都去哪儿啦?
  如果,只有第一次糖,那就有些心血来潮,缺乏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开始点滴记录,记录下每一颗糖的经历。
  第二天上午的语文课,没有发糖。因为生活需要舒缓起伏的节奏。一味满足孩子心理需求会使神经麻木,会使生活厌倦。老师口袋里装了三粒糖,期待下午可以奖出去。
  中午午睡,巡视的时候,我发现班主任老师安排了一个孩子电脑输入被选入《班史》的一篇习作,其他孩子都睡了,这个孩子很辛苦,奖励她一块糖,并且嘱咐她回座位先休息一会,充沛的精力是投入下午课程的有力保证。
  下午的课上,丁佳伟和李妍得到了老师剩下的两块糖,不仅是因为在有一定难度和有一定层次的在默写里,他们获得了满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书写字迹工整。
  第三天上午,暴雨。第三节课,在教师对单元提纲挈领之后,已经临近中午放学,众多的孩子都心神不定,小陆毅居然气定神闲在有模有样对课文进行疏通,他也得到了一块糖。
  下午,“即使……也……”的造句练习。李玉源说:“即使风雨再大,小草也挺直腰杆。”关注弱小的生命是要有爱心的,从小草那里,我们感受到了言语表达着个体的顽强。李正浩接下去说:“我们即使脱离险境,也不可疏忽大意。”这样精彩的语句,得到了老师的糖。
  “鼎”是什么部首?是什么意思?下课的思考作业,上课检查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在推选别人来回答老师的答案,自己要置身事外。只有窦少杰他自己默默举手,胸有成竹地注视着老师。请他来回答,表述准确,还讲述了字的笔顺,妙不可言,予以獎赏。
  给他糖的时候,针对上节课他的课堂表现(课刚开始的时候,他和同桌的女生发生了争执,由于要上课,我并没有过多的纠缠,只是合理利用了自己教师的权威,暂时平息了这场纷争。),现在,我终于寻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机会。我告诉他:“在课上与同学发生争执是不对的,不对就该接受批评,积极主动去发现,在课堂上勇于发言是可以得到表扬的,得到表扬就应该获得奖励。”
  …………
  闪光之处,自然可以得到糖的奖赏。寻找平衡,引领成长,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这时,糖,还是熨烫心灵的一贴良方。
  老师,你究竟有多少糖?
  课仍漫长,糖有几多?多乎哉?不多也。
  不知不觉散下了好几颗糖,老师的糖也不知不觉越来越少快要见底了。我和孩子开玩笑说:“照这个速度发下去,陈老师的‘糖衣炮弹’就快打完了,要破产了嘛。”孩子们都笑了。
  我是很希望自己早日破产的,这样的破产,心是甜的,而且我希望这样的“糖衣风暴”来得愈快愈猛烈才好。这话,我没有与孩子明说。因为孩子未必听得懂。但从发展的态势看,他们已经领会了我的意思,肯定会用自己的行动去验证,肯定会在全班展开对复习摧枯拉朽的“糖衣攻势”,我势必会在他们学习攻势的汪洋大海之中彻底破产。我的糖糖军团,必然全军覆没!
  老师的糖是会遭到全歼的。可是,老师怎么会破产呢?老师的聚宝盆里还藏着更甜更多的—“好糖”。
  其一,老师的智慧是更甜的“好糖”。课堂上,融合复习的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变换互动的节奏……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主动获取,达成目标,焕发课堂活力。智慧无穷,其乐无穷,这样的复习才是真正甜心的“好糖”。
  其二,学生点滴的收获都会回报老师巨大的投资收益,老师自然就有了更多的“好糖”。讲求艺术,正确客观地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及时发现肯定孩子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一个个“闪光点”会滚雪球一样,源源不断地成为一颗颗传递“正能量”的超级“好糖”。
  用俯身“为孩子剥糖”的态度,用亲身“带孩子品糖”的方式,用“糖衣炮弹”打好复习课的攻坚战,老师的每一点智慧都会给孩子们营造出别致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 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以草根性思考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 从激发兴趣、因势利导入手,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率  皮亚杰曾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是由大大小小的问题组成的,科学活动、科學实验不是无目的的,它们都是要用实践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拓展见识,诱发思考,引出探究的问题。因此,科学
期刊
【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第六课《平安回家》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 同学们!最近学校大门隔离桩的出口处,又增添了一个可移动的护栏,这是校长伯伯专门为了同学们的安全添置的,读读前后的宣传标语你们能读出什么吗?(正面分别劝导家长不要带交通工具拥到学校门口,外来车辆不要在校门附近停留;背面是校长伯伯祝福所有板小师生和客人平安回家,欢迎再次光临!)  师: 是啊!愿同学们都高高兴兴来上
期刊
诗词故事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是以“文包诗”这种形式出现的。文包诗这种形式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课文,也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个亮点。对于文包诗这种形式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先教诗还是先教文,还是教诗与教文同时进行,在很多教师中产生过困惑和争议。这类课文究竟应当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寻找适合的教学策略呢?  “文包诗”的教学究竟是以诗为主,还是以文为主?  我觉得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期刊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部分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让美术课的评价更有价值?  一、 评价标准要以人为本  一幅好画的标准,当然可以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但美术课中我们评价的并不是画家的大作而是学生的习作,我们给出的评价不应该只是一个定论,还应该有鼓励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学中评价的标准应该以人为本,可以从以
期刊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想像新颖、作品创新,进而全面提高美术素养,值得每一位美术老师研究与探讨。  一、 深入浅出: 培养美术基本能力  翻开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种类五花八门,写生、国画、水彩……教材涉及到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泛,难度不断加大。这种情况要求教师不断亲身实践,主动去画一画,想一想
期刊
在美术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起码要了解美术的几个种类、几个画家  每学期开学,我都要问学生: 美术除了画画儿,还有什么?学生说不出什么来,慢慢能报出来的就是手工。嗯,除了手工,还有什么?学生边想边答: 还有素描,还有临摹。我请大家说说知道的有关美术方面的词语,能想几个就想几个。同学们绞尽脑汁搜罗,还说出不少的名堂,比如捏泥人、折纸、剪窗花、水墨画、水彩画、写生、油画等等。  然后,我再总结
期刊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老师在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下面玩东西,有的交头接耳;老师提问时,有的孩子不知如何开口,有的孩子答非所问,更多的时候是叽叽喳喳争着发言;老师讲话时,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幼儿就插进话来,打断老师的话,把话题扯得远远的。现如今的孩子会说的多了,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多了,而真正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却很少。听是一种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儿童学习的开始,是
期刊
教材简解  《推敲》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月夜访友不遇,题诗相赠,在回长安途中,反复斟酌误闯韩愈仪仗队,他执着地与韩愈一起推敲诗句中的用词。通过这一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目标预设  1. 了解“推敲”事情的经过,并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段落层次,运用详细表达和简要概括的方法练说片段意思。  2. 循着事件,紧扣人物的语
期刊
表演游戏是儿童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培养幼儿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以往开展表演游戏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① 在老师的“导演”下进行表演;② 光是表演没有游戏的成分;  ③ 老师把握不住表演和游
期刊
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班,今年作为交流教师来到另一所学校,开始接手三年级。每次經历这样的过程,都有“阵痛”感。每次开始三年级的教学,就感觉,嗬,又一个孩子来了。  10月下旬,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兴致盎然,我也挺轻松的。分角色朗读,情景表演,童话创作,一切似乎都挺井然有序。唯独每到这个环节,我的喉咙就像被鱼骨头夹住,心里像是压了块大石头。  《蒲公英》这篇童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太阳公公教育蒲公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