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课堂教学效率高,首先就得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否则就难免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科学设定好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制定出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呢?
一、懂取舍,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指向教学内容的认定。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性质,在教学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要根据不同文类的特点,联系学段目标,找准课文语言、形式和训练重点的结合点,一课一得、两得,切忌贪多求全。现在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大多从首段到末段,逐段问下去,进行千篇一律的内容分析,既浪费时间,又单调乏味,学生不仅所得甚少,而且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课堂教学内容泛化的现状,一定要改变。
面对一篇课文,作为教师首要弄明白教学起点在哪里?教育学告诉我们,这起点,宏观地说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之处;具体地说,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其中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讲再问了。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个体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对话解惑的过程,是解决提出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看似一帆风顺的课堂,是虚假的、做秀的、低效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逐步解决问题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求真务实的课堂。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关注教材的“原生价值”的同时,更要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寻找有效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功能。王荣生教授把文本的功能界定为四种,即:“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并指出四类文本的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现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比如,有的文本可以侧重于人文内涵的体悟,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有些文本可以侧重书面语言的表达学习,如《人物描写一组》;有些文本可以侧重口语的表情达意训练,如《和时间赛跑》《争吵》;有些文本可以侧重于知识信息的获取,如《鲸》《太阳》。在进行教学目标筛选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析文本的特点,理解不同文本的功能,再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
二、重实践取向,避免停留在理解的表層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认识语言”是为“使用语言”服务的。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愉快而有效地学习祖国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等综合素养。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的表层上,还必须凭借语言的内容去感悟语言表达的形式。也就是说,要站在运用语言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着语文学习的重点不仅在于感知文本的内容层面,一篇现代文,学生读上三五遍之后基本上能够知其主旨,悟其内涵。语文学习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语言的品味、积累和运用上。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要精选训练内容,突出训练重点,改进训练形式,追求训练实效,坚持精讲巧练,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要指导用多种方法,探究语言的美妙神奇,使学生实现从认识语言到使用语言的飞跃,从而落实语言训练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训练。面对义务教育语文阅读教学,在第一、二学段,让学生在把握大意和词句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偏重字词的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发现构词方式和规律,认识同音字、多音字等多种汉语现象;到了第三学段,在关注“怎样写”的基础上,则要多进行换词感悟积累词语,品读感悟语言表达方式;第四学段(初中)则在布局谋篇等篇章结构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有效的语文读写训练,要切实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和文本特征来进行。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地坚持做下去,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在探索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弯路甚至歧路。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必须在语文教育中坚持课改精神,在把握“人文内涵、实践取向、汉语特点”原则的基础上,突出语言学习,突出语言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在精彩中出现高效。
肖立俊,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教师。
一、懂取舍,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指向教学内容的认定。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性质,在教学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要根据不同文类的特点,联系学段目标,找准课文语言、形式和训练重点的结合点,一课一得、两得,切忌贪多求全。现在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大多从首段到末段,逐段问下去,进行千篇一律的内容分析,既浪费时间,又单调乏味,学生不仅所得甚少,而且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课堂教学内容泛化的现状,一定要改变。
面对一篇课文,作为教师首要弄明白教学起点在哪里?教育学告诉我们,这起点,宏观地说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之处;具体地说,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其中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讲再问了。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个体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对话解惑的过程,是解决提出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看似一帆风顺的课堂,是虚假的、做秀的、低效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逐步解决问题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求真务实的课堂。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关注教材的“原生价值”的同时,更要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寻找有效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功能。王荣生教授把文本的功能界定为四种,即:“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并指出四类文本的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现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比如,有的文本可以侧重于人文内涵的体悟,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有些文本可以侧重书面语言的表达学习,如《人物描写一组》;有些文本可以侧重口语的表情达意训练,如《和时间赛跑》《争吵》;有些文本可以侧重于知识信息的获取,如《鲸》《太阳》。在进行教学目标筛选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析文本的特点,理解不同文本的功能,再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
二、重实践取向,避免停留在理解的表層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认识语言”是为“使用语言”服务的。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愉快而有效地学习祖国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等综合素养。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的表层上,还必须凭借语言的内容去感悟语言表达的形式。也就是说,要站在运用语言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着语文学习的重点不仅在于感知文本的内容层面,一篇现代文,学生读上三五遍之后基本上能够知其主旨,悟其内涵。语文学习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语言的品味、积累和运用上。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要精选训练内容,突出训练重点,改进训练形式,追求训练实效,坚持精讲巧练,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要指导用多种方法,探究语言的美妙神奇,使学生实现从认识语言到使用语言的飞跃,从而落实语言训练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训练。面对义务教育语文阅读教学,在第一、二学段,让学生在把握大意和词句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偏重字词的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发现构词方式和规律,认识同音字、多音字等多种汉语现象;到了第三学段,在关注“怎样写”的基础上,则要多进行换词感悟积累词语,品读感悟语言表达方式;第四学段(初中)则在布局谋篇等篇章结构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有效的语文读写训练,要切实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和文本特征来进行。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地坚持做下去,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在探索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弯路甚至歧路。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必须在语文教育中坚持课改精神,在把握“人文内涵、实践取向、汉语特点”原则的基础上,突出语言学习,突出语言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在精彩中出现高效。
肖立俊,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