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

来源 :企业导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主义失业问题的理论就业与失业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现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失业问题的研究和理论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资本论;失业理论;就业;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进程的转轨时期,就业问题是这一时期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不仅是牵动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问题,更是维系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与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与四中全会决议中,就业问题已经被提高到了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马克思曾经通过分析和研究伴随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深刻阐述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和作用。马克思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过剩的工人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这里的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就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也被看作是马克思的失业理论。
  
  一、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失业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构成及其积累的过程中的变化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同时也就是“相对过剩人口和产业后备军的日益扩大的生产。”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规律的时候,其分析的理论基础是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增长的必然结果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少,形成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过剩的工人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条件和杠杆,它不受人口实际增长的限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需要创造出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
  相对过剩人口作为产业后备军“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产业后备军不仅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和结果,是它的条件。马克思在阐述危机和过剩的工人人口之间的关系中指出,周期性危机和工业周期的存在意味着,生产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减,工人一会儿大批被吸收,一会儿大批被解雇。之所以有可能被大批吸收,是因为存在大批的后备工人,不仅如此,资本还利用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压迫在业人口,迫使他们接受苛刻的在业条件。由此可见,不仅在生产中创造剩余价值和资本的就业工人隶属于资本,对资本是必须的,等候在生产扩大时轮上自己生产剩余价值的后备工人也隶属于资本,对资本也是必须的。
  马克思在阐明相对过剩人口的实质、它的不可避免性和必然性,以及它在积累和工资运动中的作用以后,转到对过剩人口的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尽管每一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形式形成的原因都不同于另一种形式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整个来说,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各样形式的统一”,都是资本主义积累的条件和产物。马克思归纳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四种存在形式,这些形式也是人们研究失业的形式等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马克思认为“每个工人在半失业或全失业时期,都属于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主要有四種形式:
  第一,流动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指那些时而失业,时而又找到工作的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的劳动者。正是大工业的本性、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替代推动了或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性流动。
  第二,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这主要是指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从表面上看,这些人口还处于就业状态,仅仅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随着农业资本的积累和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劳动者的需求不仅相对而且绝对的减少,在农业中形成大量的过剩人口, 属于潜在的相对过剩人口,如果城市出现就业机会,这些农业劳动者将离开农村流向城市,“一部分农村人口经常准备着转入城市无产阶级或制造业无产阶级的队伍”。由于农业部分存在大量潜在的过剩人口,“农业工人的工资被压倒最低限度,他总是有一只脚陷在需要救济的泥潭里”。
  第三,停滞的过剩人口。指没有固定职业,就业极不规则的过剩人口,其特点是劳动时间长,工资最低,生活状况降到工人阶级的平均正常水平以下。这种过剩人口主要源于大工业和农业的过剩者,这种相对过剩人口“为资本提供了一个贮存着可供支配的劳动力的取之不竭的蓄水池。”
  第四,这一类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相对过剩人口。难得再有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生活条件最为恶劣,陷于需要救济的境地。这些相对过剩人口主要指因年龄或身体残疾丧失基本劳动能力而缺乏生活保障来源的人。
  失业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劳动者失去劳动岗位从而没有相应收入的经济现象。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从总体上说,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劳动人口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来说还是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大规模失业,至多是潜在失业,大规模的失业是从资本原始积累开始。马克思认为: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它创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用工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在历史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的不断产生把劳动的供求规律,把工资限制在与资本增殖需要相适应的轨道以内;经济关系无声的强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让工人由‘生产的自然规律’去支配,即由他对资本的从属性去支配”。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较少的人力可以推动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但在资本主义下,这个规律却表现为,劳动生产率越高,工人就越过剩,就业压力就越大,生存就越缺乏保障。“生产资料和劳动生产率比生产人口增长得快事实,在资本主义下却相反地表现为:工人人口总是比资本的增殖需要增长得快”。由此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失业产生于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有资本主义就存在失业,失业是在资本主义诞生后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失业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现实经济中,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劳动力流动是否存在法律障碍,劳动者对工作的适应程度,是否存在职业偏见等。马克思说,要使劳动力能够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地点,必须“废除了一切妨碍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的法律;工人对自己劳动的内容是不介意的;一切生产部分的劳动都已经最大限度地化为简单的劳动;工人抛弃了一切职业的偏见”。从历史上来讲,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种形态,失业不仅根源于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条件,也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不开。比较影响失业的物质条件与制度条件,物质条件有着更一般性的作用。说生产力的发展是失业产生的历史前提,实质是要体现物质条件对失业的一般性作用。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三阶段隐含了生产力只有发展到采用机器的大工业时,才具备了失业产生的物质条件的重要结论。这是失业产生的历史起点,也是失业产生的历史前提。至于资本主义制度与失业的关系,只能用来说明资本主义失业的特殊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尽管马克思的失业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阐述的,从表面上看,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上强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应忘记,马克思此时研究的是资本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商品经济,自始至终注意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他研究的内容此时又超出了资本主义的界限。马克思在这里所揭示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只要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出现上述工人相对過剩间题,这与社会制度不应划等号,尽管它会有某一阶级社会的烙印。
  实践是一个最好的诠释,撇开失业间题所包蕴的生产关系实质的不同,马克思所揭示的失业原因(必然性)在现象上都可以从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实践中找到。企业同样面临获利和竞争的双重压力,同样要想方设法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要进行资本(或资金)积累,企业生产资料部分的投入将不断增大,资本有机构成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也带来了相对剩余人口的产生,这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上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不应该有失业现象持否定态度,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有现象,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就是消除了失业。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能在整个社会中自然地结合,能实现“充分就业”。
  即便是面对现实中的失业现象往往也羞于正视,用“待业”或“下岗”来代替,其指导思想源泉就在于对马克思失业理论的教条化,要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失业现象就有必要弄明白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就业设想的实现是隐含许多的假设条件:(1)假定劳动人事决策高度民主和科学,不受决策者的个人私利和外部权力意志的影响。(2)假定劳动者的供给与需求是完全一致,或者供不应求的。(3)假定劳动者的择职愿望是完全可以可以由计划者来满足或者劳动者个人没有职业偏好,全部把国家的需要当作个人的第一志愿。(4)假定劳动者供求信息的传递及其迅速,决策者所掌握的劳动力供求情况绝对可靠。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蓝图与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非直接产生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并不具备以上列举的条件。过去的实践正是由于不能具备这样的条件,都没有最终取得成功。在政府和社会还没有能力做到对劳动的适当限制和合理安排时,解决失业和实现完全就业的计划配置途径缺乏现实性,不能把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计划配置劳动力的途径作为现实的选择。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后中国的就业模式以及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总体来说,就业问题遇到了如下挑战: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及供求矛盾的挑战
  1.从劳动力的自然供给(即劳动力自然增长而产生的人口供给)的角度分析。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前后,届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接近9亿,206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仍然将有7.4亿。”虽然在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伴随人口自然供给的惯性,作用于基数过大的人口总量上,劳动力供给总量旺盛的增长态势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
  2.从体制转轨方面分析。在改革开放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有效劳动人口采取统包统配的就业安置原则,城乡之间劳动力资源形成绝对的二元空间分割局面,城市就业岗位不向农村劳动人口开放。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一方面大量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率的劳动力被安置在国有企业中,由此形成大量的隐性失业群体;另一方面社会大量潜在的就业机会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开发出来,进一步导致社会就业劳动资源未被充分合理的整合优化。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隐性失业显性化特征凸显,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进一步激化了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二)产业结构滞后导致就业结构失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改善当前中国就业结构,主要在于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即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要素内部对比失衡而引起劳动者技术能力结构、文化水平结构、地理位置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当前就业结构矛盾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滞后性影响就业结构的合理性。
  1.从第一产业方面来看。党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在以税费改革为标志的惠农政策支持下,随着农村土地集中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在“科技兴农”政策的带动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以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向以第二、三产业为标志的城市就业体系中涌进,势必加重城市的就业压力。
  2.从第二产业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科技进步加速,国企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大量在编职工下岗,工业部门自身存在大量富余人员亟需分流安置。从今后看,第二产业中的大量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在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的状况下亟需大量再就业岗位。第二产业再就业群体与第一产业中涌入城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群体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表现为庞大的城乡劳动力供给对有限的就业机会的争夺。
  3.从第三产业方面看。计划经济时代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第三产业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从总体上没有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过低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软肋,虽然中国正大力发展有着巨大就业吸纳潜力的第三产业,同时政府也给予政策上的强力支持,但中国第三产业当前发展滞后,不可能在短期内充分吸纳中国将近9亿的劳动力供给总量。
  我国职工下岗的形成也许有纷繁复杂的原因,而究其根本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一定时期我国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政府按照“低工资,高就业”的原则,力图实现全社会的“普遍就业”,职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只进不出”,致使职工难以流动,也使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招工用工,以及分流因企业经营情况不佳的富余人员,出现了“一个人的饭,三个人吃;一个人的活,三个人来干”的现象。企业实现了一包到底的保险福利制度,职工的住房、医疗、养老、交通等,完全由企业负责,离开企业就意味着失去这些保障,限制了劳动力的社会流动,造成企事业单位冗员充斥,人浮于事,隐性失业大量存在。
  二是,社会资本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升级而相关的社会体制欠缺。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量产出所吸纳的资本份额呈上升趋势,所吸纳的劳动份额呈下降趋势,同量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在减少,这就使得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受到一定限制。一些新的产业部门迅速兴起,一些旧的产业部门逐渐被淘汰,被淘汰的产业部门游离出来的大量职工同新兴产业部门对劳动者的需要之间存在技术素质要求的差异,出现就业上的失调。与此同时,保留下的产业部门,由于技术设备更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有一部分职工下岗。
  (三)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扩大就业的矛盾日显突出
  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特定阶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推进集约化增长方式的需要,规模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正在加速,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更多的重视。从改革的角度看,资本仍是国民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仍是支持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从而提高效率是人们强调最多的话题,国企以及私人资本、外资的资本效率都受到大家更多的强调和重视。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资本运营、减人增效、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债转股以及推进多元化股权结构的调整等措施中也可明显看出政策体系的重心所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对资本效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这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劳动就业岗位的增长幅度,这一点也得到了有关统计资料的证实。
  (四)大学生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庞大群体
  中国政府自1999年以来实施了延续至今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紧张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对大学生用人需求的较大提升。中国内地众多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近年来高校生源持续膨胀,加之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会引发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易导致高校毕业生群体在长期所受的正规教育下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引发对社会的消极感、冷漠感、不认同感甚至仇视感,对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大学生这一高学历群体的就业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妥善地控制,不仅意味着中国高学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积
  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就业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就业问题确实非常突出。虽然失业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发展的伴生品,甚至从马克思的理论来看,适度失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有着积极作用,过高的失业率将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影响社会的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妥善解决社会的就业矛盾问题,才能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才能促进和谐社会伟大工程的顺利构建。
  (一)确保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发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转型过程中的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是的屯要参照,这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表现出了非常一致的规律性。就业增长都低于经济增长,有的经济增长高达6%,就业增长却只有2%左右,大部分经济增长的国家都保持了就业增长,少部分经济增长国家虽然就业下降,下降幅度相对小。所有经济负增长的国家,就业也都是负增长,对于转型国家,基本结论是,经济增长虽然不能解决转型中的就业问题,可以保持就业增长或阻止就业下降。对解决处于转轨关键时期的我国就业问题,经济增长是绝对必要的,通过经济增长,带动一批就业,主要保持优势群体的、稳定就业的增长,并为灵活就业的增长增加空间。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小企业,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既可以吸纳众多的第一产业富余人员和第二产业下岗、失业职工,又可以扩大服务性消费,解决第二产业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我国农村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乡镇企业是一条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应继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把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要重视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劳动密集型技术放在重要位置;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小城镇建设实现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应制定各项政策与措施来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地解决和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并吸收部分城镇劳动力向农村流动,变城乡劳动力的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加快“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外资大举进入我国。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政治稳定,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吸引大量外资,这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城乡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不仅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在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城镇失业人员,促进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扩大就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无疑既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又有利于为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促进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各级政府在“抓大”(重点放在大企业)的同时,不应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落实各项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使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大量职工下岗分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已经摆到日程上来,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要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其关键是落实资金,坚持实行企业、社会、财政各负担1/3的筹资办法,保证专款专用。(2)要促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加大职工培训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有关税收和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3)要进一步完善“三条保证线”制度。(4)要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工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5)要高度重视困难地区(主要是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地区)、困难行业(要是煤炭、有色金屬、军工等行业)和困难职工(主要是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再就业能力差和身有残疾的下岗职工)的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对这些难点问题,在当前及以后的工作中应予以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
  (四)重塑劳动力输出体制,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利用我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来扩大就业。多渠道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输出,重塑劳动力输出体制,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不会根本改变,劳动力的低成本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劳动力输出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利于减轻国内就业压力,也为企业富余人员重新就业开辟新的渠道。受传统劳务输出体制约束,我国以往劳务输出较集中于大型工程承包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远不能适应国际劳务市场从以体力为主的普通劳动力需求转向以技术、知识为主高级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
  为了扩大劳务输出,必须尽快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劳务输出专业队伍,调整现有劳务输出结构,在继续搞好传统劳务输出专业队伍,调整现有劳务输出结构,在继续搞好传统劳务输出的同时,有重点地安排计算机软件、医疗保健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劳务输出。在组织机构上建立各层次的劳动力输出系统,建立覆盖全球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网络体系,及时向国内各级各类劳动力输出机构提供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数量、种类、价格以及中短期走势。
  (五)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上述措施和对策都属于主动应对失业的对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失业现象是不能完全消除的,“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的出台也显得尤为必要,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就是这种应对的重中之重。在西方各国,目前有一种趋势,就是失业保障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具有“主动”的性质和作用,失业保险金大量用于促进再就业的工作。在这方面,应该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增加地方财政的就业投入,建立促进就业的基金,也要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陈新芳.《对21世纪中国就业问题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2(3)
其他文献
重庆邵女士问: 我有个1岁的宝宝。最近碰到了一件我们以前没有预想到的麻烦事:为了继续上班,我家请了位保姆带孩子。可是,每天早晨我去上班前,宝宝总要哭个不停,非嚷着要我
期刊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管理制度在近年来发生了重要变化,现阶段,医务人员薪酬制度虽然已经形成特有模式,但是相比较国际先进卫生体系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重在对国际间公立医院薪
儿子四岁了,上幼儿园小班,叛逆心理一天比一天强。例如,叫他不要用射水枪乱射,他偏偏要射进我心爱的书里;叫他不要玩痱子粉,他偏偏把整盒粉倒在地上玩“切蛋糕”的游戏;叫他不要说脏话,他偏偏一口一个“国骂”……更恼人的是,他故意把口水吐在大人的手脚上,用牙签扎大人的屁股,大人越生气,他越是嬉笑来劲。  有一次,他为了引起我的注意,甚至把自己的一大坨鼻屎挖出来,当场吃给我看。看着那黑黝黝、脏兮兮的东西在他
摘 要:新时期,女工组织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女工工作方法,提升女工综合素质,更好地履行职能,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影响力,更好地为女职工服务,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关键词:女工;工作;服务  女性群体,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进程中一支绝对不能忽视的力量,在家庭、工作、社会和谐等各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也给女工工作带来了新的
【摘要】 在这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新探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词】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缺陷;改革    一、金融危机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1.牙买加体系的特征。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Kingston)召开会议,并达成了《牙买加协定》。牙买加体系无本位货币及其适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狭窄的疗效。方法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例45例,26例行药物支架治疗(PCI组),19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
武汉连女士问: 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有人提出学电脑应从娃娃抓起,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为自己尚未上学的孩子买了电脑。请问,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接触电脑
期刊
摘 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深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纪委三大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依据。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委落实;监督责任  当前,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
要知道,你作为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是很不容易的!你必须上学听课,参加活动,结交朋友,还要面对同龄人之间的压力.你的情绪和心情摇摆不定,而你最不希望与之沾边的便是注意缺陷
在小儿科实习时,恰好被分配到小儿加护病房。这里几乎都是重症病童,每个专职的护理师负责两到三个患儿。为了避免这些免疫力较低的小病人遭受到过多的感染源,医院严格规定家属的探病时间只限于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晚上五点到六点。  一天早晨,一个看似健康、精神与活动力都很好的女童带着行李和抱枕,自己走进了儿童加护病房,住在十一号病床。接受这个女孩住院是件怪异的事情,因为她的病情似乎没有严重到需要专责护理人员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