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芪以其干燥的根入药,作为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受产地和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旱作道地产区的产量水平仍然较低,药用有效成分不稳定.为提高旱作区人工栽培黄芪的产量水平和品质指标,本文介绍了旱作区秸秆带状覆盖黄芪种植技术要点,包括整地施肥、覆盖技术、种植管理、采收等.
【机 构】
:
甘肃省定西市种子站,甘肃定西743000;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74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以其干燥的根入药,作为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受产地和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旱作道地产区的产量水平仍然较低,药用有效成分不稳定.为提高旱作区人工栽培黄芪的产量水平和品质指标,本文介绍了旱作区秸秆带状覆盖黄芪种植技术要点,包括整地施肥、覆盖技术、种植管理、采收等.
其他文献
针对丘陵地区甘蔗转运车在田间作业操作难、转运过程易发生侧翻事故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剪叉式甘蔗转运车调平控制系统.通过搭建甘蔗转运车试验平台,基于状态测量单元、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液压系统,实现甘蔗在转运前车身姿态自动调平功能;保持车身状态处于安全范围内,对车厢进行提升、翻转等控制,完成甘蔗转运过程所需动作.为研究影响车身稳定的因素,在试验平台负载质量120 kg工况下,分别选取车身侧向角为0°、2°、4°、6°、8°,支撑结构侧向跨距为490、650、730 mm的状态参数进行负载作业临界试验.并采用“追逐式
并联机器人具有高速、高刚度和大负载等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农业和工业领域,但多关节导致该类机器人控制精度不高.针对大空间运动3-RRRU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和误差标定方法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综合应用DH法和空间矢量法建立了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偏微分理论推导并建立机器人的误差模型;应用激光跟踪仪进行不同轨迹下机器人的空间位置数据采集,对一般遗传算法进行改进,以等步距搜索策略实现主要遗传算子的优化,并通过全局数值寻优获取机器人的误差补偿数据,完成标定和补偿工作.实验表明:基于直线标定方式,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民勤历史上最大的“国字号”工程,项目治理效果明显,成果累累.最明显的是提前8年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远景目标,蔡旗断面过水量已超过4亿m3,民勤地下水开采量低于0.86亿m3,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尤其突出的是发展了现代设施农业,农民收入成倍提高,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了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我国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不仅可以保护自然资源,还能减少自然灾害.本文就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路径进行了探讨.
针对农机模型参数化设计过程中涉及参数传递困难、关联性差,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等问题,构建了一套模型参数化设计交互式创建系统.该系统运用知识元设计的理念,通过人机交互式的方法创建设计知识,实现模型的个性化设计与参数化建模.采用Visual Studio平台下的VB.NET为开发语言,结合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技术与MySQL数据库管理实现模型参数化设计的资源化封装,以弱化专业背景知识的限制.以谷物收获机械的切割装置为测试对象,分析零件之间的参数关系,明确参数设计规则,通过模型预处理标记设计参数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流域内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提出一种冗余驱动的三平动并联机构.利用李群理论和修正的Grübler-Kutzbach公式对机构的输出自由度进行了分析.建立机构的位置方程,得到位置逆解和正解表达式,分析机构的运动部分解耦特性.推导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并进行奇异分析.分析机构的工作空间.采用螺旋理论和虚功原理,建立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得到驱动力的优化分配,驱动力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结果最大偏差为0.6%.建立机构的运动学评价指标和动力学评价指标,并研究尺度参数与机构性能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性能图谱对机构的尺度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其综合性能.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无人机监测技术在矿区复垦林地生长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无人机的检测原理,探讨监测要点,为丰富无人机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升矿区复垦价值提供参考.
提高河湖治理保护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对河湖健康状况与功能进行监管是河湖治理保护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河湖监管工作还不够完善,不利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需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合理探究“强监管”工作.
本文总结了在淤地坝建设和运行管护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