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域差异对国画家创作的影响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浅析地域差异以及地域与美术的关系,地域差异导致形成了许多鲜明风格特色的画派,本文试图从地域差异对国画家创作心理、题材、表现技法分析地域差异对国画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差异; 美术风格; 画派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shallow Xi region difference and the region relation with the fine arts, region difference leads to faction ,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ing formed a lot of distinct style characteristic painting try to create mentality from region difference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er , subject matter , techniques of perspectives analyse the impact of region difference over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er creation
  Keywords: Region difference ; the fine arts style ; painting faction
  一、地域差异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理空间,也叫区域。其表现为: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相同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如相同的地形地貌、相同的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域文化、相同的经济环境等;反之不同地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南辕北辙的差异,就如西北的干旱,江南的湿润。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同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的不同还和政治环境,外界交流有关。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中国的古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中国的农业经济是典型的大河流域经济,重要的农耕带都在大江大河的周围。在中国古代南方是适合耕作的土地,而在中国北方的草原适合放牧。以中国古代的汉为例,在汉早期的时候,内地经济不发达国力不强盛,常常遭到西北匈奴的侵犯,汉的政治主张的是和亲来解决边塞的问题,如著名的昭君出塞等。但到汉后期国力的强大做出的政治主张是抗击匈奴,有名的有霍去病,卫青等。虽然汉代与匈奴的和亲是带有屈辱性的,但是在一定的程度加强了汉民族和西北个少数民族的外界交流。
  二、地域对美术的影响
  美术起源于远古时代,因地域即文化的不同,人们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同方向的发展,如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国画、中国画中的北派和南派等等。后来的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不断交流,使美术方面有好的交融和发展,而各个地方的艺术家们不愿抛弃先辈们的成果便在自己已有的风格上融合他族经典,发挥本身的创造力所描绘。
  (一)地理环境对美术的影响
  美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甚为密切。一方面:环境对于美术的产生,发展、风格流派的 形成及美术创作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另一个方面:环境为美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如我们国画中所用一些颜料都是从自然界提取出来的。大海、森林、河流、园林、村舍、城市、各种动植物和人体本身及其各种活动均可成为绘画创作的对象。美术对社会环境有较大影响。美术作品也能再现环境,从古到今美术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地域环境对美术对绘画的影响无非是对美术作品的题材、心理、表现技法上的影响。就如一个生活是北方的画家,他面对的北方的自然环境、地域环境,那他美术作品的表现上就带有北方的地域文化风格和北方的的自然环境向适应的对象。就拿山水来说,他不可能把旷寂、雄厚、寒冷的北方山岭,而是地势起伏平缓、阳光和熙、温暖湿润的南方山岭。假如该画家来到南方画南方的山岭那就另当别论了。
  (二)地域文化对美术的影响
  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因地域上的不同而导致了文化形态上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以古代为例: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
  地域文化上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艺术上不同。艺术创作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由之产生的时代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特定地域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道理,艺术作为整个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还会和其文化现象——政治、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等等及其理论观点思想相互发生影响。[1]艺术包含美术,艺术上的不同也就造成了美术的不同,从而美术风格也就不同。美术风格或是形态取决于地域的发展情况,社会制度、宗教、伦理、教育、风俗、和与外界交流情况。
  就美术风格而言东西方美术就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别,中国画与西方油画不是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的不同,而是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中国绘画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母体核心内涵,儒、道、禅的思想。便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迁想妙得、缘物寄情、物我交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造型上以形写神的写意形式风格。而西方绘画却很讲究科学的透视原理,科学的研究光学,色彩学原理。讲究对景写生客观的描绘对象,特别是古典时期的西方美术更是大量的研究解剖与透视,美术创作更多的是记载和再现特定的历史情景。此外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还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中国国画的浙派、吴门派、岭南派等和西方的印象派、比松派、海德堡画派等;我国特有的古代宫殿建筑和西方的哥特建筑的建筑风格等等。   三、地域差异对国画家创作心理、题材、表现技法的影响
  美术创作是艺术家将从生活中搜集起来的素材经过思考而创造出来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术作品,它是以形象的思维,再现或提升画家对打动自己的客观物象情感的过程。美术创作包括国画创作,笔者主要从国画创作方面进行分析。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以下笔者便以几个具有典型地域差异的画派的画家为例进行分析地域差异对国画家创作心理,题材、表现技法的影响。有些并没有成为艺术派别,但因其生活在同一个地域,人生态度、艺术主张上有共同之处,笔者也将其归纳进来。南方以浙派和吴门派中的画家为例,而北方以代表北方山水画派的荆浩、关同为例。这些画家因地域差异而具有典型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
  (一)对心理的影响
  国画家创作心理受地域差异的影响,南北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地质地貌也不一样,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国画家创作心理还受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政治环境与外界交流的情况的影响。例如浙派和吴门派都新起于明朝时期但是两画派的创作心理完全不同。先说浙派,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浙江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在当时大环境下全国统一,地形复杂有利于浙派画家的创作,但是由于政治环境不好,在当时统治者的严格思想控制下,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国画家的创作心理也受到极大的压抑。而吴门派就不一样了,自唐宋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居于先进地位。以苏州为典型的江南地区,入明朝以后,这里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特别是丝织、刺绣等手工业经济非常发达。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条件相互影响,这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繁荣富庶的盛况,给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力强盛,加上郑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我国与外界的交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士大夫、文人、画家集散此地传播自己的政治观、人生观和美学观,他们的活动更刺激了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行业,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艺术作品进一步商业化、贮藏书法、名画、古器物、珍本书籍,庭院营建,讲究服饰用之风也很盛行。随之而来的便是艺术审美趣味的变迁,更多的是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和吴门画派的其他画家,活跃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他们以在野士大夫、文人学士的角色,“赋性疏朗、狂逸不羁”,有着不受约束的生活、观念和情感。他们一方面与较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一方面能更自由地抒写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对题材的影响
  题材指能够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材料,是作家和艺术家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现象。题材是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对人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它并不完全是社会和自然界的客体。只有经过有意识的对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以后才能成为题材。画家要对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概括、集中、虚构并表现于作品中的完整的生活现象。美术创作要求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要能够表现出主题思想的具体社会现象,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画家是不可能,也不可以摆脱自己生存的那一片滋养他的地域文化对自己创作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呈现出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从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景题材,就有了雄伟浑厚的北方大山,秀丽雅致的江南风光,有的天趣自然,有的怪诞离奇,有的平淡简洁,有的长于抒情,有的富于哲理。
  就以吴门派和荆浩、关同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的江南画派为例说明地域差异对画家创作题材的影响。
  吴门派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境界的追求上都表现出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以及他们的美学观点和社会理想。日常生活题材(如园林、田园风光、家禽、以及现实生活和下层人物)的采用,苍润秀雅的格调,诗一般意境,都别于前代的文人画。他们的艺术观和作品反映出社会时代新因素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变化。
  吴门派的代表人物沈周在山水、人物、花卉、禽兽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水墨山水方面。题材多写江南山川和园林风景、田园风光。作品有《庐山高图》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此画是沈周41岁为他的老师陈宽祝寿而画的巨幅杰作。陈氏祖籍江西,故取庐山之高以为祝颂,选材和立意都颇具匠心的。[3]
  北方大自然的景色陶冶了画家的性情,也滋润了他们的艺术。荆浩生活的年代从唐末到五代前期。唐末避乱、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既然是隐居那画家就不问世事,把精力和目光都集中在绘画上。由于荆浩长期生活在山林中,体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其作品中将表现道家的“仙境”、佛家的“禅境”、儒家的“世外桃源”的山水画的境界。画家根据各自生活的地区体察山水气势,将壮美的山川再现为感人的艺术形象。荆浩生长在北方,接触的是太行山崇山峻岭雄壮的景色,故所画山水“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多作大山巨壑。作品多为太行山景色。关同是长安人,他喜欢描写关、陕一带的风光。师法于荆浩。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的江南画派则刚好与北派山水相反,他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于旷寂、雄厚、寒冷的北方,而是地势起伏平缓、阳光和熙、温暖湿润。画家们体察自然,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以描绘。董源、巨然、的绘画,审美特征是一样的,皆追求平淡、天真、自然、清秀。这种审美特征是南方派山水画家所共有的。在董源作品里很难看到险峻奇峭的山峰,所见全是江南丘陵江湖的景色。
  (三)对表现技法的影响
  就以同一时期但是不同地域的荆浩、关同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的江南画派为例说明地域差异对画家创作表现技法的影响。
  荆浩将传统技法的优点,运用于真山真水的描绘,他既注意吸取传统技法的优点,也倾心师造化;他既着重笔法的丰富变化、也不忽略水墨的灵活运用,奠定了水墨山水画笔墨技巧的艺术形式。荆浩的构图章法布局为中心全景式的布局,即以主峰为中心,用云烟霞的断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场面浩大、气势雄伟,空间感很强。《匡庐图》(见图1)传为荆浩名作。《匡庐图》画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重岩叠峰,山路蜿蜒,巨峰凌空,飞瀑如练;林木结合山川地势的变化而参差多样;用细碎多变的皴笔,表现了山石复杂的结构、坚实的质感和厚重的体积感。抒发了画家对巍峨耸拔的匡庐山水的崇仰敬慕感情。
  董源他画山用点子皴或披麻皴,笔墨繁复而含蓄,给人以气候润泽,草木繁茂的感觉。他喜欢水墨和着色并用,画面苍润、清淡、幽雅、天真,现出风雨晦明、四时朝暮的变化。代表作有《潇湘图》(见图2)。《潇湘图》全卷以点线交织而成,汀渚的横向线条显得舒展自如,披麻皴和点子皴构成了山峦的横脉和蓬松起伏的峰峦,墨点由浓化淡,以淡点代染,在晴岚间造就出一片片淡薄的烟云,潮湿温润的江南气候油然而出。点景人物用白粉和青、红诸色,凸出绢面,明朗而和谐。此画以花青运以水墨,清淡湿润,山石用笔点染,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显得浑厚滋润,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郁郁葱葱俱得以表现。
  巨然是一个特别的例子,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初为南京开元寺僧人。工画山水,师法董源继承其画风,后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北方的自然环境和北方的山水画派给予他新的感受和影响,其画风在董源基础上有所创新,其画在构图上具有北方山水画派的特色。《秋山问道图》最能体现巨然的画风。有此可见地域差异对国画家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美兰. 艺术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
  [2] 黄宗贤.中外美术史纲要[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
  [3] 刘人岛. 名画的对话[M]. 香港: 华新出版社,1998年8月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1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实施,高中生物教学面临一定的挑战。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新课程; 反思  高中新课改在云南省的实施,给云南省的高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提出了新的问题。新课改在云南的实施,我
期刊
摘 要:有效课由课前、课中两个重要部分组成。“课前”抓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抓好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设计好具有预见性、有梯度预习提纲。“课中”制定可行且准确的教学目标,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制定相应的自学指导,训练对应的标杆题、类比题、拓展题并组织小结反思。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应用。  关键词:效课; 预习; 深度探究  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
期刊
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  关键词:化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由
期刊
摘 要:无意注意的有效利用对提高高中政治教育的效果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要重视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设法展示教师的魅力风采,有效利用情景教学,充分利用资料等来诱发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无意注意; 情境教学; 联系实际  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得重视“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使学生的个性、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气质、观念、思想现代化。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语言来源于生活,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适应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今后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幼儿教师肩负重任,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实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要知道幼儿学生的食习惯、体育素质和责任心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用爱心去抚育,用耐心去培养,让幼儿学生在我们双手的耕耘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科学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同时,作为新课改下的幼儿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自然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所谓“有效课堂”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的课堂,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我校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已悄然走进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的摸爬滚打,本人认为还不够成熟。为此,我一直以来都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有效性有些思考认识。  一、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使用导学案面临的博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四个方面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案例。  关键词:三角形中位线;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有关应用。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2)
期刊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们的国人在什么地方能得到精神慰籍呢?既然无法得到精神慰籍,那么赌博吸毒就会泛滥……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呢?在这个喧嚣,躁动充满精神泡沫的年代,他们迅速成长的身体与他们干渴的精神不能成正比。他们的心田因缺乏精神的滋养而荒凉,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浮躁空虚而缺乏充实。”笔者还想增加一句“他们的心田因各种游戏的泛滥而无度”,是的每当看到学生(似乎小到幼儿开始)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