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失女之痛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天,天一亮》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雨果的诗词作品。与其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相比,雨果的诗词极少受国人关注。这首仅有十二句诗句的亚历山大体诗,虽短小精悍,却情深意切,运用丰富意象以及多种修辞手法讲述了诗人去墓地看望女儿的旅程,表达了诗人痛失爱女的悲伤以及即将见到爱女心潮翻滚的思绪。
  关键词:女儿 墓地 路途 悲伤 死亡
  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浪漫主义运动领袖。其作品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创新多样,抒情感人,在法国文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法国莎士比亚”之称。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举世闻名。在我国,对于雨果长篇小说的研究者众多,但极少有人涉猎让这位作家崭露头角的诗歌,或许因为诗词在格律、修辞等方面要求甚高,无法做到两种语言间的精准翻译,使得大师的诗词蒙尘。《明天,天一亮》创作于1847年,被收录于1856年发表的诗集《静观集》中,全诗分为三小节,仅有短短十二句,是雨果诗词中少有的短诗,讲述了作者从家出发到墓地看望英年早逝的长女莱奥波特蒂娜的旅途,短小精悍、句短情深,将一位痛失爱女、悲伤孤单的老父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爱女之死 致命一击
  1843年2月15日,经过三年的偷偷恋爱,莱奥波特蒂娜不顾父亲雨果的反对,毅然嫁给了年长自己七岁的丈夫查尔斯·麦格理。同年9月4日,风和日丽,这对新婚夫妇同丈夫的叔叔、侄子一行四人在塞纳河边的维勒基耶住所旁泛舟游玩,突然,一阵强风把小船刮翻,四人跌落水中。有人在岸边看见,查尔斯曾六次试图将妻子从船下救出,最终失败。查尔斯是一名水性非常好的水手,但看到叔叔、侄子和妻子均死去后,遂放弃挣扎,追随爱妻而去。此时,查尔斯二十六岁,而这位美丽的姑娘年仅十九岁。丈夫富有(父亲是船主),妻子美丽(很多艺术家曾为她画像),本是一对令人艳羡的璧人,却新婚不久双双殒命,令人唏嘘不已。四天后,雨果在报纸上偶然得知爱女去世的消息,悲伤不已,一时难以接受。
  1843年成为雨果生命中难以忘记的一年,成为作品《静观集》的分界线:上部:《往昔》(1830—1843),下部:《今日》(1843—1856)。正如他在诗集序言中所说的:“这是在两卷诗《往昔》和《今日》中自序的一個心灵。一个深渊把这卷诗分开,这就是坟墓。”《明天,天一亮》属于下部,开启了雨果新的生活。该诗创作于1847年10月4日,但作者却将写作日期定为9月3日,即爱女去世4周年前一天。诗中所写的旅行并非事实,或许是想象,或许是之前祭拜的回忆。
  原文:
  Demain, dès l’aube...
  Demain, dès l’aube, à l’heure où blanchit la campagne,
  Je partirai. Vois-tu, je sais que tu m’attends.
  J’irai par la forêt, j’irai par la montagne.
  Je ne puis demeurer loin de toi plus longtemps.
  Je marcherai les yeux fixés sur mes pensées,
  Sans rien voir au dehors, sans entendre aucun bruit,
  Seul, inconnu, le dos courbé, les mains croisées,
  Triste, et le jour pour moi sera comme la nuit.
  Je ne regarderai ni l’or du soir qui tombe,
  Ni les voiles au loin descendant vers Harfleur,
  Et quand j’arriverai, je mettrai sur ta tombe
  Un bouquet de houx vert et de bruyère en fleur.
  译文:
  明天,天一亮……
  明天,天一亮,田野微露曙光时分,
  我就启程。你瞧,我知道你在等我。
  我将穿过森林,我将翻山越岭,
  我无法长此远离你的身影。
  我将沉湎于苦思冥想,
  我对一切视而不见,对一切听而不闻,
  双臂交叉弯腰弓背,无人知晓踽踽独行,
  我伤心不已,我觉得白天如同半夜深更。
  我不会去远眺傍晚金色的彩云,
  我不会去凝望哈佛尔港的孤帆远影,
  待我到达你的墓前,
  我会放上一束盛开的欧石楠和翠绿的冬青。
  ——〔法〕维克多·雨果著,陈伯祥译
  二、结构统一,音韵和谐
  首先,这是由三小节组成的亚历山大体诗,每小节有四诗句,每诗句均有十二个音节,这是亚历山大体诗句典型特点。这首诗顿挫严格,通常每个诗句分为两个半句,每半句六个音节。如第三句:“我将穿过森林,我将翻山越岭。”但诗人不拘一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变化,有规则韵律如第四句(3/3/3/3)和第五句(4/4/4),使得整个小节有前后和谐、整齐划一之感,有不规则韵律如第一句(2/2/8)、第二句(4/2/6)、第七句(1/3/4/4)、第八句(1/11)、第十句(4/2/4/2),规则和不规则相结合,顿挫更加自由,避免了前面整齐划一带来的单调无趣,使得整个诗篇自由灵动。   同样,这也是一首押韵诗。每个小节的韵脚属于ABAB交叉式。将韵脚按照音位个数来划分,可以分为贫韵(一个相同音位)、满韵(两个相同音位)、富韵(三个相同的音位)和超富韵或者腰韵(超过三个相同音位)。诗中,“pensées/croisées”为贫韵,相同音位为【e】。“campagne/montagne”,“attends/ longtemps”,“bruit/nuit”三组属于满韵,相同音位分别为【a】和【л】,【t】和【ɑ?】,【?】和【i】。第九诗句和第十一诗句末尾的单词均为“tombe” ,共有【t】【??】和【b】三个音位,故属于富韵。最后一对“Harfleur/ fleur”,共有四个相同音位,分别是【f】【l】【?】和【r】,故属于为超富韵或者腰韵。如若将韵脚按照词尾元辅音属性划分,可分为阴韵(以元音结尾)和阳韵(以辅音结尾)。那么以上韵脚属于阴韵的是:“pensées/croisées”“attends/longtemps”“bruit/nuit”三组。属于阳韵的是: “campagne/montagne”“tombe/ tombe”“Harfleur/fleur”三组。整首诗音韵和谐,结构统一。
  三、伤心之旅,踽踽独行
  全诗根据文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出发(第一至四句)。“明天,天一亮,田野微露曙光时分,我就启程。”表明诗人一大早就赶路,心情迫切,行程重要,距离遥远。第二至四句:Je partirai. Vois-tu, je sais que tu m’attends./ J’irai par la forêt, j’irai par la montagne./ Je ne puis demeurer loin de toi plus longtemps.(“我就启程。你瞧,我知道你在等我。/我将穿过森林,我将翻山越岭,/我无法长此远离你的身影”)运用了首语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修辞手段的一种,指一个或者几个词在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句子的开头出现。首语重复给人以铿锵有力的深刻印象,起到强调或者加重语气的作用,通常用于演讲或者报告中,英国著名的首相丘吉尔很善于用此手法。而作者在这里用“我”开头,用简单将来时描写自己的一系列动作:“partirai”(离开)、“irai”(去)、“irai”(去)表达明天旅程计划已久,不可动摇。“你瞧,我知道你在等我”,语调活泼,就像一对恋人的对话,采用换位手法,以对方的期盼表达自己的迫切。“Je sais”(我知道)运用直陈式现在时表达情景的真实性。“我无法长此远离你的身影”,更是给读者营造对方还在世的假象。说明诗人始终无法接受女儿的死亡,爱女娇俏的身影仍印在心中。在法国文学中,“森林”和“高山”,象征着神秘、危险和死亡。纵使诗人和女儿距离遥远,但为了见到女儿,不惜翻山越岭,如山的父爱让他无所畏惧,勇敢向前。
  第二部分:旅途(第五至十句)。第六至七句:Sans rien voir au dehors, sans entendre aucun bruit( “我对一切视而不见,对一切听而不闻”)。再次运用了首语重复,两个“sans”(没有)的连续使用,表明外面的任何事物都无法引起诗人注意,无论是接下来的“傍晚金色的彩云”还是“哈佛尔港的孤帆远影”,无论外界事物多么美好瑰丽,诗人始终沉浸在“苦思冥想”之中,对外界保持冷漠。第七句:Seul, inconnu, le dos courbé, les mains croisées(“双臂交叉弯腰弓背,无人知晓踽踽独行”)。运用列举法,两个形容词、两个名词词组的并列使用勾勒出一个孤单老人在夜色下艰难前进之景象。不知驼背弯腰是因为年老还是因为劳累,但是诗人没有停止,继续前进。这句诗向我们展示出诗人在整个路途中,一直没有改变身体姿势,就像他一直没有改变内心信念一样。第八句:Triste,et le jour pour moi sera comme la nuit(“我伤心不已,我觉得白天如同半夜深更”)。“Le jour”(白天)是本体,“la nuit”(夜间)是喻体,“comme”(作为)是比喻词,这种本体、喻体、比喻词均清晰出现的修辞手法是明喻。阳光普照的白天和漆黑寒冷的黑夜,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对于诗人来说,没有任何区别,爱女去世以后,即便是再幸福的生活都蒙上了苦痛的阴影。第九句:Je ne regarderai ni l’or du soir qui tombe(“我不会去远眺傍晚金色的彩云”)。运用了隐喻的表现手法,比喻的另外一种呈现形式,通常没有比喻词的出现,而把两个看似不相干但是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L’or du soir qui tombe”本义指傍晚的金色降落,显然,这里用金色代指了有着同样颜色特征的彩云或者晚霞,绘出了一幅唯美立体的傍晚画卷。第十一句:Ni les voiles au loin descendant vers Harfleur(“我不会去凝望哈佛尔港的孤帆远影”)。采用提喻法,通常用一个词代替另外一个与之有包含关系的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用部分代替整体,用整体代替部分。这里用“voiles”(帆)来代替船,部分代替整体,比直接写船更加形象,读者仿佛看见远处一搜搜扬起风帆的船正要远航,如此美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注目一番,却激不起诗人的半点兴趣。
  第三部分:到达(第十一至十二句)。“Tombe”(坟墓)一词令读者大吃一惊,后恍然大悟。诗人在前文一直给读者描绘一个血肉鲜活的“你”的形象,可能读者一直把这次旅途看成是一个男人和他亲爱女人的约会。回头阅读,第九句的“tombe”——“坟墓”的同形异义词,也有降落、跌落、失败之意,或许早就暗示诗人的想法落空,女儿生命之花已经凋落。在最后,“一束盛开的欧石楠和翠绿的冬青”是詩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冬青和欧石楠都是不易凋谢的植物,常用作祭祀,象征着爱、永恒和坚韧。表明诗人对于女儿的爱永恒不变,纵使他们距离遥远,纵使他们阴阳两隔,但女儿永远活在父亲的记忆中,超越时空界限,获得永生。
  整首诗虽短短数行,却营造出完整清晰的时间和空间体系。从“微露曙光凌晨”到“傍晚”,从“启程”到“到达”,从“穿过森林”“翻山越岭”到“哈佛尔港”和“墓前”,这是只属于“我”和“你”两个人的世界。作者以第一人称,通过十一次描写“我”的所思、所行强调“我”无处不在,“悲伤”无处不在。雨果的诗作一般辞藻丰富,行云流水,滔滔不绝,诗思丰沛,像无法遏止地迸发出的岩浆一样。但本诗短短数行,便达到百行长诗所蕴含的内容。该诗用词简单,浅显易懂,给人平易近人之感,将旅途始末娓向娓道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引发共鸣。与我国唐朝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颇具相似之处,小辈英年早逝,晚辈痛苦难耐。两篇诗歌,虽体裁不同,语言不同,血肉亲情却同样打动人心,感人肺腑,引人伤悲,可谓中法两国祭文之千古绝唱。
  参考文献:
  [1] Victor Hugo. Les contemplation[M].édition du group?Ebooks libres et gratuit?,1856.
  [2] 郑克鲁.失女之痛——雨果《静观集》中的组诗《给女儿的诗》[J].名作欣赏, 1989(5).
  作 者: 刘赵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昂热大学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法国文学文化;乔舒怡,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文化。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春节期间,宁浩用一部短片《巴依尔的春节》将人们带回20世纪90年代的北方工业城镇。短片缘起于广告,借用以时代为基础的造梦手段,将传统节日与破碎家庭进行碰撞。本文以罗伯特·麦基的重要论著《故事》为出发点,对于影片的叙事结构以及人物塑造进行分析,力图求证出导演是如何通过对于标志性符号的选择,一步步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似乎很遥远却又很熟悉的20世纪的。  关键词:《巴依尔的春节》
期刊
摘 要: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在课程思政教育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目的,必须立足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精心选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建立健全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标准和教学评价机制。如此,大学语文课就能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以情动人,达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之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课程思
期刊
摘 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说是将所有的美描绘到了极致,而此新格律诗的英译也有很多版本,译者们也为使目标读者充分感受到此诗歌的美,并将读此诗歌作为一种享受而做出不懈努力。此外,诗歌翻译在“音美”方面的处理也一直广受译者关注和讨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则以“音美”论为视角,从韵律、节奏和声音词的翻译三个方面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的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探寻诗歌翻译中的“音
期刊
摘 要:《水之乡》是斯威福特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斯威夫特通过主人公汤姆梳理了芬斯区两大家族的发展史,反省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人们在与自然疏离的过程中出现的违背伦理的行为。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良性的伦理关系,彰显了他对自然、对人物命运的伦理关怀。  关键词:斯威夫特 《水之乡》 伦理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写作延续了英国文学的人文主义关怀传统,大多以普通
期刊
摘 要:通过夸父与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我们看见中国与古希腊人类生成神话罕见地分享了一种共通的悲剧性:以人与兽的冲突为基点,向人与神、人与命乃至人间一切冲突辐射开来,而又具有中希原始文明的不同印记。它作为一种起点或指向,启发着后世文明路径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神话 古希腊神话 人类生成 悲剧性  人类各种族文明渐进开辟的路径虽然不同,却不约而同地以神话作为始创时期文化的表征方式。如果说创世神话标志
期刊
摘 要:赛珍珠在《大地三部曲》中展现旧中国的混杂状态,印证了别现代理论中时间空间化和发展四阶段理论。在中国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中,人民功利性的敬神观、知识分子的矛盾和女性的转型是《大地三部曲》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的三个痛点。在别现代理论的视角下,三者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值得探讨。小说中“和解”阁楼的构建和小说结构的回环呼应为中国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启发。  关键词:《大地三部曲》 别现代主义
期刊
摘 要:论体文是中国古代重要文体之一。从创作主体、文本数量、品质及影响等方面来看,其创作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阶段:溯源于先秦,发展于两汉,独立于魏晋南北朝,繁盛于唐宋,元明清时创作热度衰减。这一文体在先秦时期以诸子论辩为主,汉代实用性强烈,魏晋南北朝时玄理与美文同在,唐宋时由理论性转而兼具现实性与文学性,元明清之际,创作走向史实与纯理论融合之路。  关键词:论体文 发展历程 阶段特征 现实意义  论
期刊
摘 要: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2018年新作《唯一的故事》将感情纠葛和时代背景融汇于小说之中,青年保罗与已婚妇女苏珊的扭曲婚外恋被放置于西方性革命时期,小说用鲜活的情感与道德的纠结故事向读者展示了性革命与男权文化的冲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探讨小说反映出来的爱情与婚姻、家庭与家暴、责任与伦理道德等现实社会问题。从保罗和苏珊人生悲剧可以窥见作者对西方性革命的反思。研究阐释了在男权文化背景下
期刊
摘 要:《奥赛罗》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威尼斯和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塞浦路斯,其中塞浦路斯更是成了这故事的主要场景,矛盾冲突的集中点。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如此设置并非随意而为,塞浦路斯这个岛屿似乎是精心挑选来作为奥赛罗和苔丝蒙迪娜的悲剧舞台。因此文本将结合塞浦路斯的相关历史背景对戏剧进行深入分析,试阐释塞浦路斯与《奥赛罗》的关系。  关键词:《奥赛罗》 塞浦路斯 战争 宗教冲突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涉及很多英
期刊
摘 要:影片《东京物语》拍摄于1953年的日本,而《狗十三》则拍摄于2013年的中国,虽然拍摄年代相距较远,拍摄的国别也不同,但这两部电影都在亲情与残酷人生夹杂的故事中,通过虽然平淡却能引发心灵潜流的叙事手段,刻画了压抑环境下内心痛苦矛盾的人物群像,引发观影者对现实中亲情关系的深入思索,让我们体会到,依靠与陪伴才是亲情的最可贵的本质。本文结合影片叙事模式及视听语言,从时代差异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