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 数学教学;激活课堂;激发兴趣;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83-0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是常教常新,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我的体会是:
一、设计游戏,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史地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教学、推理与运算的结合,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而游戏活动是把学生引入“乐学”大门的好方法,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就会像磁铁般地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这样,数学知识与游戏形式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例如在认识“左右”位置时,课前我也先让学生玩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举右手,举左手;举左手,举右手。左手拍拍右肩膀,右手拍拍左肩膀。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最后再揭题。利用孩子们现成的肢体来玩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到位置的方向。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由于课堂上采用了开放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体验,师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学习在活动中不经意就完成了。有趣的活动强烈的现实感,使他们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快乐。
二、活用教材,让学生在竞争中发展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大胆用活教材,不仅能促使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我也没有按教材的意图去做:先调查班内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然后先制成小统计表,后形成象形统计图。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时令鲜果有什么,然后从你们小组中选出两种喜欢的水果图,贴在黑板上。然后问:“你们想一想,怎样把杂乱的水果图整理一下,使大家更容易看出同学们最喜欢哪种水果?”这时有学生说:“可以把一样的水果摆成一排。”于是用学生想出的办法来进行比赛,看谁最快。从而让学生发现,水果个数的多少是影响贴图快慢的重要因素,从而揭示新课:不同的水果个数,你有什么数学问题?在学生比赛贴水果图时,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为参赛的同学喊“加油”,这种热闹的场景,是平时无法看到的。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把“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故事引入、设计悬念、学生熟悉的事物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良好精神状态中投入新课的学习。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課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接着,我给每一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这时我并不急于讲授新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否发现什么;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后我又提出挑战:“如果同学们把各小组的学具合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呢?”这时场面更加热烈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真是应有尽有,不仅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四、适当奖励,让学生在收获中发展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给予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前景下的小学生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智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数学教学;激活课堂;激发兴趣;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83-0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是常教常新,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我的体会是:
一、设计游戏,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史地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教学、推理与运算的结合,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而游戏活动是把学生引入“乐学”大门的好方法,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就会像磁铁般地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这样,数学知识与游戏形式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例如在认识“左右”位置时,课前我也先让学生玩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举右手,举左手;举左手,举右手。左手拍拍右肩膀,右手拍拍左肩膀。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最后再揭题。利用孩子们现成的肢体来玩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到位置的方向。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由于课堂上采用了开放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体验,师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学习在活动中不经意就完成了。有趣的活动强烈的现实感,使他们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快乐。
二、活用教材,让学生在竞争中发展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大胆用活教材,不仅能促使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我也没有按教材的意图去做:先调查班内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然后先制成小统计表,后形成象形统计图。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时令鲜果有什么,然后从你们小组中选出两种喜欢的水果图,贴在黑板上。然后问:“你们想一想,怎样把杂乱的水果图整理一下,使大家更容易看出同学们最喜欢哪种水果?”这时有学生说:“可以把一样的水果摆成一排。”于是用学生想出的办法来进行比赛,看谁最快。从而让学生发现,水果个数的多少是影响贴图快慢的重要因素,从而揭示新课:不同的水果个数,你有什么数学问题?在学生比赛贴水果图时,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为参赛的同学喊“加油”,这种热闹的场景,是平时无法看到的。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把“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故事引入、设计悬念、学生熟悉的事物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良好精神状态中投入新课的学习。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課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接着,我给每一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这时我并不急于讲授新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否发现什么;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后我又提出挑战:“如果同学们把各小组的学具合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呢?”这时场面更加热烈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真是应有尽有,不仅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四、适当奖励,让学生在收获中发展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给予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前景下的小学生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智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