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相关思考

来源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要求,然后详细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措施,主要包括加强行车人员安全心理的培养、加强行车人员安全档案的构建、及时检查和更换故障設备、完善地铁安全运行规定要求,通过不断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出司机职业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成为安全行车的保障者,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
  现阶段,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迅猛化,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扮演着角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大工具。而地铁司机的综合素质,是其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所以在新时期下,地铁司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地铁运行规定、专业技术等因素的考虑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地铁能否安全运行也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要求
  对城市轨道交通司机等级进行划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要的划分内容,各个等级的职称对司机的要求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在工作经验要求、列车操作水平、列车故障处理效率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来说,应树立高度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双眼视力至少为5.0左右【1】,且避免出现色盲,同时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确保在列车行驶方面具有较强的胜任力。此外,在司机考核方面,基础知识水平测试和实际操作水平测试为主要的考核内容,这也是优秀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需要具备的。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考核理论知识如表1所示:
  二、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措施
  (一)加强行车人员安全心理的培养
  在培训学习和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要不断渗透的,加强警示标语的设置,对工作人员规范作业形成正确引导,避免乘客和自身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应加强奖惩制度的构建,严格考核行车人员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借助科学化手段,对行车人员心理状态进行调节,旨在为行车人员的安全心理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行车人员安全档案的构建
  通常来说,人体本身的功能活动状态变化比较显著,这深刻影响着行车人员,尤其在工作状态这一方面,工作时间的不同,会加剧工作效率的差异性。根据图2(生物节律曲线图)了解到,如果处于横轴线以上,代表行车人员可以做到反应迅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细化作业;如果处于横轴线以下,代表工作人员的状态并不理想,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失误问题频繁出现。基于此,应从工作人员不同的工作状态出发【2】,加强个人安全档案的积极构建,同一组员的安排尽量选择生物节律相同的人员,致力于其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确保工作小组时刻具备饱满的工作情绪,不管在任何一时间段,从而构建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氛围。
  (三)及时检查和更换故障设备
  要想不断提高地铁设备安装运行效率,工作人员切忌出现失误行为,以免加剧设备故障的发生。目前,一些地铁设备老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运行过程中,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但是其后果不堪设想。基于此,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定期检查和维修的重视度,将故障设备更换的时效性发挥出来,使设备质量与地铁运行要求相一致。
  (四)完善地铁安全运行规定要求
  地铁安全运行规定,旨在维护地铁部门工作人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对小型地铁事故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乘客缺少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意外伤害经常发生。而面对大型地铁事故,与工作人员的失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地铁运行工作中,地铁安全运行规定的执行至为关键。但是在实际上,与预定结果并不符。对此基于地铁相关部门视角,应不断完善当前的制度,并将安全培训落实下去,并对乘客安全保护意识进行引导,将地铁广播站、宣传栏作为传播媒介。此外,也可以将警示牌设置在危险位置处,并加强乘车机制的构建,加大落实力度,旨在给予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强有力的扶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其便民、利民性质显著,对于保证人们安全出行具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人员来说,应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行车标准落实下去,将行车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内。
  参考文献:
  [1]马彪.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调查课程开发研究——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v.32;No.114(03):97-100.
  [2]陈君,王湘辉,李娟,等.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以北京市东直门交通枢纽为例[J]. 中国安全生产,2019,14(01):64-6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铁车辆检修培训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地铁车辆的检修模式和培训方法,其可以提供明确的培训方向,对于提高地铁车辆检修效果和检修质量意义突出。通过分析地铁车辆检修培训方案,不断推进地铁车辆检修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地铁车辆稳定、安全运行。  关键词:地铁车辆;检修技术;培训方案;检修质量  1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分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地铁车辆检修工作开展当中,检修技术的内容大致包括了地铁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软土地基,为了提升道桥工程质量,就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采取有效的技术处理方案,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先对软土地基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对存在的施工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最后对提升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处理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问题;策略  前言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
期刊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基坑开挖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政道路整体的施工水平。同时,在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污水排放量、天然气使用量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无疑给市政道路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关键技术优化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科学与合理施工技术来支护已经开挖完成的基坑,减少和降低返工和质量等问题。  关键词:市政道路;基坑开挖及支护;关键技术  1市政道路基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必须积极发展新的技术领域,不断积累经验,并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方法。房建企业正在发展中积极推广建筑技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公司应加强施工技术研究,重点进行混凝土、桩基、节能、防渗漏等施工技术分析,并及时更新落后的施工方法。同时,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注重物资设备管理
期刊
摘要:由于市政公用工程行业与其他商品产品行业存在差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受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着重重视该方面的工作,立足于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简要分析。本文对该项工作进行简单探讨,为同行业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的不足之处  1.1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根据现场情况的详细调查可知,国内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市政公
期刊
摘要: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承受着较大的施工压力。为了更好地保证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对于公路的使用性能要求,我们就要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因为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取决于路面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沥青路面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这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养护简单、施工噪音小、使用性能佳等。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对沥青路
期刊
摘要:目前,建筑行业愈加成熟,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系统的行业体系,有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建筑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行业发展良好与否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有重大益处。全过程造价的提出有效地提升了工程造价的效率,对于建筑单位提高工程效益、最大化利用工程投资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问题;对策  1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常见问题  1.1缺乏前期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已经出现很大的突破,已经逐渐进入到国民重要产业中。然而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发展过程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否则就会降低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甚至还会阻碍我国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创新成果;分析  1 内涵  建设项目的建设主要包括质量、生命安全和进度三个方面。这最终决定了项目的主要施工管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实质上就是在施工活动中,施工方依照相应的法律规定,科学测算出各施工环节所需的费用,并结合计算结果及时、合理地管控各工序运行阶段的资金投入量,进而在建筑施工阶段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标。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工程预算的合理性、有效性程度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决定着施工方经济效益的获得情况。故而,工程参建方应重视研究工程预算在造价控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实况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公众出行需求的刺激作用,我国公路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在大交通流量的背景下,对公路的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路面与车辆、外部环境相接触,易出现裂缝、车辙等病害,为规避此类问题,应做好工程建设阶段的相关工作。文章以公路工程为背景,重点探讨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交通荷载要求的不断增加,推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