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紧凑富意蕴 推波助澜有张力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F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台词是话剧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台词是话剧的灵魂,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揭示都要靠台词来充分体现。话剧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赏析台词,怎样准确把握人物台词的丰富性和爆发力,是话剧教学的重中之重。否则,就会停留在台词的表层,难以领悟到话剧台词的丰富意蕴和发展张力。
  《雷雨》是曹禺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充分体现其话剧风格和追求的扛鼎之作,作品中匠心独运、丰富巧妙的人物台词,成功塑造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等人物形象,也让剧情张弛有度、摇曳多姿。人教版节选部分的内容,很充分地体现了话剧台词的紧凑感、丰富性和爆发力。
  首先应让学生理解话剧台词的紧凑感。人物台词虽说就是所谓的语言描写,但跟一般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也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但小说中的语言描写不必受到时空的明显限制,节奏可以是缓慢渐进的,中间可以穿插大量的环境、肖像、细节等描写,场景转换也是可快可慢。而话剧台词就得在有限的时空中连续集中释放,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没有重心,也不能松松垮垮。台词要有明确的线索和节奏,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紧凑的台词中拉开人物的矛盾冲突。《雷雨》节选中的台词紧凑感很明显,除了少量的场景、表情、动作的说明之外,主要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交锋,矛盾冲突在台词中逐步展开,剧情在台词中推向高潮,人物性格在台词中愈加鲜明。三十多年的爱恨情仇在双方的台词中一一揭开,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中的语言描写鲜有如此紧凑密集的安排布局。
  其次要让学生读出话剧台词丰富的意蕴。话剧中的台词是立体化的,含有极为丰富的暗示性和多义性,即所谓的“潜台词”。人物台词交锋往往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旁敲侧击暗示对方,或是一语双关转移话题,或是一石三鸟各有所指。人物台词既要透露自我,也要揭露对方,能让读者在对白中揣摩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品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台词内涵越丰富,人物的精神世界越饱满,人物的矛盾冲突才显得盘根错节。如剧中这两处:
  周朴园
其他文献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唐代诗人韩愈《春雪》中的两句诗,作者因为喜爱雪花,所以错把雪花当飞花。但是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借代,还是比喻,还是兼而有之?许多学生并不能准确把握,于是造成了诗歌鉴赏中错把比喻当拟人,错把借代当比喻的现象。  其实比喻、拟人、借代三种修辞手法在现代汉语中区别开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到了古代诗歌中,诗的语句更加含蓄,语序也更加灵活,修辞手法辨别起来就会更加
从环境来讲,文化阅读可以分课内模式和课外模式。从方式来说,可以分为教学性模式和非教学性模式。从学情来说,可以分为顶层模式、需要模式、兴趣模式、补盲模式等。每一种模式可以相对独立,也可以互相联系。  比如说教学性模式,可以有课本阅读型、课内外综合型、文化游学型、学情建构型等。非教学模式,可以有兴趣型、需要型等个性化阅读。  用图形表达为:  一、文化阅读的模式:需求下的文化改变  文化阅读通过以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细致的文本形式分析,来理解文字所承载的时代与个性思想。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完《林黛玉进贾府》,对其形式表现有比较真切的感悟。  2.课前一天,印发《十八岁出门远行》文本内容及相关资料作为阅读作业,并请学生提问。  3.教师晚自习时到学生中了解阅读情况与阅读问题,以增强次日教学针对性。  [评析] 教学目标形意兼顾。但从措辞上看,形式分析是手段,“时代与个性思想”
同样的文本,为什么它能打动一些人,却不能打动另外一些人?这说明文本解读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文本本身,更多的在于解读的人带着什么样的人生阅历与解读视角,去看待这些文字。  一、用文字激活感受  真正有效的解读,不是教师将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描述告知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记忆去完成所谓的内化,而应当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感受、感悟去解读文本。这里可能会遇到的挑战是,初中学生的生活感受并
缺乏真情实感是初中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除追究学生主观原因外,对语文教师而言,更有价值的追问是:在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个问题上,写作教学“实为”是否存在不足?教师对写作教学“应为”的认识是否准确?对其“可为”的开发是否充分?传统写作命题存在剥离真实情境、缺失写作目的、缺乏交流对象等问题。单纯的“因题而作”,易驱使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与其费尽心力教学生如何在笔端流露真情实感,不如先创造情境,为其
《寄欧阳舍人书》收录于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散文选读》第12课,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这是一篇仅八百余字(不含后人添加的标点)的书信,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缘起以及自身观诵墓碑铭后的总体感受,然后阐释撰写墓碑铭的意义。第二部分谈当时社会中墓碑铭写作的两大弊端——“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不足以行世而传后”。第三部分针对两大弊端而确立正面观点“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例1、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1:  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80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18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创造利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袁行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收录有三篇文章:《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下简称《历程》)(加来道雄)。  编者的目的是“这个单元学习科普文章”,这意味着教材编者认为,加来道雄的文章是“科普文章”,这篇文本的教材价值是科普作品。教学目标是“启迪心智,激发想象,
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与书面交流。近年来,不少高考作文试题设置了交际语境因素,要求考生在任务情境中以限定的身份构思行文。如2015年全国Ⅰ卷要求考生以“明华”为写信人,“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2016年全国Ⅱ卷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在三条路径的比较中阐述看法与理由;2018年全国Ⅰ卷则明
指向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目前全部开始落地实施,本次教材的更新不是添砖加瓦,而是范式重构。本次教材改革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呈现文体异质、古今互见、读写融通的编排方式。而对广大一线教师最有挑战性的应该是与这种编排方式最相适应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这套新教材分必修2册和选择性必修3册,共28个单元,其中必修16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12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