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起成立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两年多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建立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持续开发机制,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在教育部领导和推动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百余所高校与用友集团、中国邮政集团、中智集团等百余家企业发起成立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机制、新模式。当时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她同时也很关心继续教育,提出通过建立校企联盟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继续教育在新的国家改革发展时期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的能力。2012年在成都举行的“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暨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发展论坛会议”上,鲁昕副部长指示要推动高校与企业联盟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联盟在同期举行的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上举行了签约仪式,10家企业和15家高校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字,并随后举行了专题研讨。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刚刚走过30年,在这30年为社会各界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的历程里,我们也深深感受到,在终身学习时代,人的贯穿一生的不断学习成长受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在职业发展上,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发展期都会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如专业能力发展、知识更新、跨界学习、领导力提升等等。怎样为企业提供和持续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多样化且高品质的继续教育,这是校企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有三个议题使得校企联盟的发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合格的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就业者。在许多企业反馈来看,许多新毕业的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胜任企业的岗位,有的甚至要经过两年的再培养期。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脱节,高校继续教育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得不够清楚。
二是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战场,高校是继续教育的主力军。主战场与主力军需要紧密配合才能缩短供需差距,企业需要参与到行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中来。校企合作在此之前也一直存在而且有许多精彩案例,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大多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如果建立联盟,就有机会让这些合作经验进一步总结、推广、扩展,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状合作结构,就更容易进一步整合力量为继续教育的品质提升服务。
三是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有媒体报道,财富世界500强中近80%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企业大学。2013年,我国企业大学的数量已超过2000所,近5000万人接受了企业大学的教育。出现一批国际一流水平企业大学,如用友、华为、招商银行等。不久的将来,企业大学的数量甚至将会超越传统的大学,成为未来成年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企业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正在主动推进;同时企业对于高校的继续教育也从内容、方法和形式上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包括开展行动学习以促进实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导入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等,已经不是简单提供专题授课可以满足。因此,高校与企业更加要携手共进,资源整合,合作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说,校企联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起成立,我们希望联盟能成为一个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成为一个交流、合作、整合、服务的平台。
二、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的定位、总体目标与作用是什么?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在成都联盟签约仪式之后,在教育部职成司推动下,经过多方调研和会议,包括开展首旅集团、华联集团、中国邮政集团、国药大学、复地集团、港中旅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调研,以及示范基地高校研讨会等形式,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明确了自身定位、使命与作用,制定了章程,并通过四次联盟常务理事会商议达成共识。联盟定位是由大学、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媒体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组织,并拟在未来申请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在教育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联盟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提高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企业和城乡区域发展的能力,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有效衔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联盟作用:一是推动高校(高职)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打通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建立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建立一批基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认证课程、认证师资以及认证考核体系,促进高校(高职)和企业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对接、互认互补、合作共赢,搭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沟通的立交桥;三是促进高校(高职)实践教学开展,为高校(高职)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提供通道,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总之,从用人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到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到实习环境的建设,我们希望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实现共赢。校企共同确定质量标准,进行一定技术水平的认证,搭建多元化多类型的学习成果认可体系。通过合作,高校通过邀请企业高管进入高校课堂可解决实战性师资不足的问题,企业则能够有合格的人才,包括入门的以及各层级岗位的员工,从而实现各方价值。
三、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刁慶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经过联盟多次讨论,我们总结为以下四方面主要任务并希望校企联盟成员单位都来参与、推进、承担、开展:
一是推进基于岗位需求的人才标准建设,形成一批校企合作认证项目。围绕全国重要产业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优选联盟行业龙头企业与优势学科专业院校结对子,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方式,推动校企共建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和认证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体系,联合设计开发精品认证课程,培养双师型师资,开展人才资质认证,促进高校(高职)专业培养与产业行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 二是汇聚校企优质课程,搭建开放式、数字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研究制定继续教育资源的技术与服务标准,设计开发基于多领域统一建模的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在线学习、师资交流、信息发布,推进校企双方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建立初期由政府投入,后期“以网养网”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作模式。
三是組织校企合作标杆、品牌项目、课程与师资评选。通过奖项推动建设一批校企互认的精品课程与校企双师标杆,总结推广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和经验。
四是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讨交流,引进开发国际国内优秀的人才培养项目及工具方法,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举办相关主题校企学术研讨会,开阔与提升校企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视野与水平。
四、校企联盟目前已开展了哪些工作来推进联盟建设?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为推进联盟工作,2013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用友集团、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凯洛格公司等先期核心发起单位以及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的组长单位等组织了十余次企业调研、工作会议,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研、研讨,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明确了联盟使命,制订了《联盟章程》,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联盟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联盟积极组建常务理事会。2014年12月1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暨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会议”,交流总结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前期工作经验,正式启动联盟组织及第一阶段工作,成立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经书面申请、联盟现有核心单位会议讨论筛选,共有98家来自各行各业的知名单位(含45家高校、53家大型国企民企外企)加入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目前,清华大学被推举作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联盟秘书处挂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我们还通过举行高端论坛活动推进校企交流、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如在2014年11月14日举行“企业大学之道”世界咖啡馆活动(研讨会),主题为“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大学建设标准”,旨在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搭建平台,融汇资源,助力提升建设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能力。来自校企联盟二十多个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院长,以及来自近40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高管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在2014年12月18日举行的联盟建设会议就联盟成员所取得的丰富成果经验和部分示范案例进行了总结。联盟单位用友集团、大唐电信、中国神华等企业代表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代表和协会代表中国科技部生产力中心协会分别分享了自身发展经验与成果,与与会各界进行了交流互动。
在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联盟选择的第一个抓手项目是推动企业大学的建设与转型升级。2014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亚洲大学企业联合会、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在联盟平台上共同发布了“全球企业大学评价与评级标准(1.0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企业大学测评中心主任、亚洲企业大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前摩托罗拉大学(中国)校长、前惠普大学联席校长闫晓珍博士就标准进行了介绍。发布的《标准1.0》经历了系统设计、工作坊专家研讨、多家企业现场测试、调整改进等环节,得到了15个国家几十位专家的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也得到了5家被测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标准1.0》强调了基于流程的企业大学建设及其运营体系模型、学习战略要与业务战略无缝链接、采用了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相一致的框架结构及术语表述。基于《标准》的企业大学测评,其327个测评点涵盖了企业大学胜任力保障、体系规划与管控、学习空间、交付成果、绩效评估、可持续发展等10个维度的47个指标。通过47个指标的数据分析,对企业内部学习组织的5个发展水平及其相应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价。这5个发展阶段是:培训部(L1)、学习中心(L2)、企业学习中心(L3)、企业学习学院(L4)、企业大学(L5)。测评能客观地反应出企业大学(或培训部)所处的5级发展阶段和10级建设运营水平,有助于进行优劣势分析,对制定企业大学战略规划、提高运营能力、培养人员胜任力等提供有效建议和参考数据。
《标准1.0》特别适用于需要高起点创建或进一步提升企业大学运营质量、推动绩效管理升级、确保战略落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或组织。在企业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标准》以其接轨国际标准、适用范围广、指导性强、可落地操作、量化分析指标、测量准确客观等特点,将引领行业内对标准制定的新要求,标志着企业大学将进入以标准为衡量手段的战略转型时代。
同时,联盟基于《标准》开展了企业大学校长的研修学习项目。截至2015年5月,“企业大学之道”之“首席学习官”研讨工作坊已顺利完成第一期全部三个模块的学习。近30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与企业大学校长共同参与,《标准》创始人之一库玛先生主讲,工作坊取得了热烈反响和良好实效,相信对于企业大学、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会带来实际促进。
五、校企联盟对于未来的设想以及拟开展哪些工作?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围绕着联盟的主要任务,联盟拟采取系统规划、凝聚力量、逐步推进的方式开展3个创新10项工作。
一是模式创新,探索高校(高职)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渠道方式,建立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开展试点项目。二是平台创新,实现校企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建设线上资源、线下基地、交流社区等三个校企合作新平台。三是方法创新,为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升高校服务企业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能力,联盟将引进、学习、研究和实践国际国内领先的工具、方法、理论,特别是针对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组织学习”“行业发展与标杆研究”等。
10项工作包括:研究推出一套质量管理认证体系;选择若干行业建设人才培养标准认证项目;打造校企继续教育品牌论坛;建设继续教育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100个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研究应用型课程质量标准;研究企业大学建设标准;校企继续教育白皮书;推出系列继续教育品牌项目;推出系列校企合作标杆案例。
由于任务艰巨,10项工作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步开展,而且需要联盟成员的积极参与、重点承担、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作为联盟来讲,将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推进:第一阶段创建校企交流学习社区、总结与提升现有成果;第二阶段是基础条件具备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认证标准研究及建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第三阶段是扩大联盟影响,将前期项目成果拓展到更多行业,并进一步研究学习成果衔接、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机制等。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两年多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建立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持续开发机制,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在教育部领导和推动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百余所高校与用友集团、中国邮政集团、中智集团等百余家企业发起成立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机制、新模式。当时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她同时也很关心继续教育,提出通过建立校企联盟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继续教育在新的国家改革发展时期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的能力。2012年在成都举行的“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暨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发展论坛会议”上,鲁昕副部长指示要推动高校与企业联盟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联盟在同期举行的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上举行了签约仪式,10家企业和15家高校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字,并随后举行了专题研讨。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刚刚走过30年,在这30年为社会各界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的历程里,我们也深深感受到,在终身学习时代,人的贯穿一生的不断学习成长受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在职业发展上,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发展期都会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如专业能力发展、知识更新、跨界学习、领导力提升等等。怎样为企业提供和持续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多样化且高品质的继续教育,这是校企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有三个议题使得校企联盟的发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合格的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就业者。在许多企业反馈来看,许多新毕业的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胜任企业的岗位,有的甚至要经过两年的再培养期。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脱节,高校继续教育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得不够清楚。
二是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战场,高校是继续教育的主力军。主战场与主力军需要紧密配合才能缩短供需差距,企业需要参与到行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中来。校企合作在此之前也一直存在而且有许多精彩案例,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大多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如果建立联盟,就有机会让这些合作经验进一步总结、推广、扩展,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状合作结构,就更容易进一步整合力量为继续教育的品质提升服务。
三是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有媒体报道,财富世界500强中近80%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企业大学。2013年,我国企业大学的数量已超过2000所,近5000万人接受了企业大学的教育。出现一批国际一流水平企业大学,如用友、华为、招商银行等。不久的将来,企业大学的数量甚至将会超越传统的大学,成为未来成年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企业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正在主动推进;同时企业对于高校的继续教育也从内容、方法和形式上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包括开展行动学习以促进实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导入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等,已经不是简单提供专题授课可以满足。因此,高校与企业更加要携手共进,资源整合,合作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说,校企联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起成立,我们希望联盟能成为一个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成为一个交流、合作、整合、服务的平台。
二、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的定位、总体目标与作用是什么?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在成都联盟签约仪式之后,在教育部职成司推动下,经过多方调研和会议,包括开展首旅集团、华联集团、中国邮政集团、国药大学、复地集团、港中旅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调研,以及示范基地高校研讨会等形式,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明确了自身定位、使命与作用,制定了章程,并通过四次联盟常务理事会商议达成共识。联盟定位是由大学、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媒体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组织,并拟在未来申请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在教育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联盟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提高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企业和城乡区域发展的能力,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有效衔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联盟作用:一是推动高校(高职)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打通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建立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建立一批基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认证课程、认证师资以及认证考核体系,促进高校(高职)和企业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对接、互认互补、合作共赢,搭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沟通的立交桥;三是促进高校(高职)实践教学开展,为高校(高职)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提供通道,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总之,从用人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到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到实习环境的建设,我们希望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实现共赢。校企共同确定质量标准,进行一定技术水平的认证,搭建多元化多类型的学习成果认可体系。通过合作,高校通过邀请企业高管进入高校课堂可解决实战性师资不足的问题,企业则能够有合格的人才,包括入门的以及各层级岗位的员工,从而实现各方价值。
三、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刁慶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经过联盟多次讨论,我们总结为以下四方面主要任务并希望校企联盟成员单位都来参与、推进、承担、开展:
一是推进基于岗位需求的人才标准建设,形成一批校企合作认证项目。围绕全国重要产业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优选联盟行业龙头企业与优势学科专业院校结对子,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方式,推动校企共建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和认证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体系,联合设计开发精品认证课程,培养双师型师资,开展人才资质认证,促进高校(高职)专业培养与产业行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 二是汇聚校企优质课程,搭建开放式、数字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研究制定继续教育资源的技术与服务标准,设计开发基于多领域统一建模的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在线学习、师资交流、信息发布,推进校企双方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建立初期由政府投入,后期“以网养网”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作模式。
三是組织校企合作标杆、品牌项目、课程与师资评选。通过奖项推动建设一批校企互认的精品课程与校企双师标杆,总结推广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和经验。
四是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讨交流,引进开发国际国内优秀的人才培养项目及工具方法,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举办相关主题校企学术研讨会,开阔与提升校企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视野与水平。
四、校企联盟目前已开展了哪些工作来推进联盟建设?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为推进联盟工作,2013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用友集团、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凯洛格公司等先期核心发起单位以及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的组长单位等组织了十余次企业调研、工作会议,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研、研讨,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明确了联盟使命,制订了《联盟章程》,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联盟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联盟积极组建常务理事会。2014年12月1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暨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会议”,交流总结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前期工作经验,正式启动联盟组织及第一阶段工作,成立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经书面申请、联盟现有核心单位会议讨论筛选,共有98家来自各行各业的知名单位(含45家高校、53家大型国企民企外企)加入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目前,清华大学被推举作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联盟秘书处挂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我们还通过举行高端论坛活动推进校企交流、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如在2014年11月14日举行“企业大学之道”世界咖啡馆活动(研讨会),主题为“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大学建设标准”,旨在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搭建平台,融汇资源,助力提升建设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能力。来自校企联盟二十多个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院长,以及来自近40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高管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在2014年12月18日举行的联盟建设会议就联盟成员所取得的丰富成果经验和部分示范案例进行了总结。联盟单位用友集团、大唐电信、中国神华等企业代表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代表和协会代表中国科技部生产力中心协会分别分享了自身发展经验与成果,与与会各界进行了交流互动。
在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联盟选择的第一个抓手项目是推动企业大学的建设与转型升级。2014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亚洲大学企业联合会、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在联盟平台上共同发布了“全球企业大学评价与评级标准(1.0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企业大学测评中心主任、亚洲企业大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前摩托罗拉大学(中国)校长、前惠普大学联席校长闫晓珍博士就标准进行了介绍。发布的《标准1.0》经历了系统设计、工作坊专家研讨、多家企业现场测试、调整改进等环节,得到了15个国家几十位专家的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也得到了5家被测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标准1.0》强调了基于流程的企业大学建设及其运营体系模型、学习战略要与业务战略无缝链接、采用了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相一致的框架结构及术语表述。基于《标准》的企业大学测评,其327个测评点涵盖了企业大学胜任力保障、体系规划与管控、学习空间、交付成果、绩效评估、可持续发展等10个维度的47个指标。通过47个指标的数据分析,对企业内部学习组织的5个发展水平及其相应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价。这5个发展阶段是:培训部(L1)、学习中心(L2)、企业学习中心(L3)、企业学习学院(L4)、企业大学(L5)。测评能客观地反应出企业大学(或培训部)所处的5级发展阶段和10级建设运营水平,有助于进行优劣势分析,对制定企业大学战略规划、提高运营能力、培养人员胜任力等提供有效建议和参考数据。
《标准1.0》特别适用于需要高起点创建或进一步提升企业大学运营质量、推动绩效管理升级、确保战略落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或组织。在企业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标准》以其接轨国际标准、适用范围广、指导性强、可落地操作、量化分析指标、测量准确客观等特点,将引领行业内对标准制定的新要求,标志着企业大学将进入以标准为衡量手段的战略转型时代。
同时,联盟基于《标准》开展了企业大学校长的研修学习项目。截至2015年5月,“企业大学之道”之“首席学习官”研讨工作坊已顺利完成第一期全部三个模块的学习。近30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与企业大学校长共同参与,《标准》创始人之一库玛先生主讲,工作坊取得了热烈反响和良好实效,相信对于企业大学、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会带来实际促进。
五、校企联盟对于未来的设想以及拟开展哪些工作?
刁庆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围绕着联盟的主要任务,联盟拟采取系统规划、凝聚力量、逐步推进的方式开展3个创新10项工作。
一是模式创新,探索高校(高职)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渠道方式,建立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开展试点项目。二是平台创新,实现校企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建设线上资源、线下基地、交流社区等三个校企合作新平台。三是方法创新,为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升高校服务企业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能力,联盟将引进、学习、研究和实践国际国内领先的工具、方法、理论,特别是针对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组织学习”“行业发展与标杆研究”等。
10项工作包括:研究推出一套质量管理认证体系;选择若干行业建设人才培养标准认证项目;打造校企继续教育品牌论坛;建设继续教育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100个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研究应用型课程质量标准;研究企业大学建设标准;校企继续教育白皮书;推出系列继续教育品牌项目;推出系列校企合作标杆案例。
由于任务艰巨,10项工作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步开展,而且需要联盟成员的积极参与、重点承担、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作为联盟来讲,将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推进:第一阶段创建校企交流学习社区、总结与提升现有成果;第二阶段是基础条件具备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认证标准研究及建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第三阶段是扩大联盟影响,将前期项目成果拓展到更多行业,并进一步研究学习成果衔接、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