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传达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文化内涵等,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如此对校园环境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校园内绿化景观设计是如何创造更适于师生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传承,是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
关键词:校园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校园文化;植物
1 绪论
1.1 校园绿地规划概述
校园绿地规划是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通过对校园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对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建设文明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校区域内依据其空间形态、植物配置、园林小品、环境品格、人文景观等内在特质,运用传统园林学、生态学、环境行为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知识,营造出一个符合师生员工行为与精神需求的环境艺术。所以,无论学校位居何处,规模大小,类型差异,都应该重视校园绿化。
1.2 校园绿地的功能作用
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文化的绿洲,其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既有普通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的绿地景观应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内涵,体现学校独特的人文内涵,这正是学校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和本文研究的精髓所在。学校校园绿地景观作为绿化的一种,有调节气候、吸附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隔离、保护、提高生态质量等生态效应及环境服务功能,是师生学习交流的第二课堂,为师生提供了室外交流的理想场所,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校园绿化发挥较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1.3校园绿地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学校不重视校园绿化,硬质铺装居多,绿化很少,有时只有零星几棵树;有的学校绿化从来没有长远规划,今天这里种一棵树,明天那里栽一株花,后天不知哪里又植一片草,显得杂乱无章;有的学校种植的花草树木虽然不少,但由于缺乏整合搭配,如同一片乱糟糟的丛林,缺少美感;有的学校虽然有规划,但朝令夕改,校园成了绿化的实验场;有些学校购进了名贵的观赏树木,做到了让大树进校,种植了价格不菲的草坪,但是绿化的效果却没有彰显出自己的特色;有的学校规划阶段没有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没有留有变动的余地;有些学校组织道路系统不甚合理,使种植与道路系统不协调,在设计道路系统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日常行走习惯,使学生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2 校园绿地规划
2.1校园绿地规划原则
2.1.1校园绿化规划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绿化规划作为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校园总体规划之中。
2、校园绿化设计要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3、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
4、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丰富多彩的绿色环境。
5、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校园绿地规划是一种动态过程,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多少年都不应该落后;其次,还要留有发展余地。
6、以人为本原则 環境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更要充分度量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行为,要塑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本空间。
2.1.2校园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要点
1.教学区绿化:教学区主要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故不但能提供安静优美的环境,也要为学生创造课间进行活动的绿色室外空间。教学区前以大面积铺装为主,方便集散人流及提供活动场地。
2.生活区绿化应以校园绿化基调为前提,应根据场地大小,兼顾交通、休息、活动、观赏诸功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3.校园绿地设计:在校园规划建设休憩绿地,作为师生课外阅读、休息的场所。绿地布局形成应与校园总体布局相协调,可选用自然式、规则式或混合式。绿地内可结合面积大小、自然地形等因素,设置石凳、凉亭等各种设施,以供师生休憩、学习需要。
4.校园道路及周边防护林带绿化: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应以达到遮荫目的为主,可选用桂花、香樟等乔木。不选或少选易落果、多飞絮、有异味的植物。
2.2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1.校园主体绿化应该有本校特色。
2.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
3.要注重树木的环保效应。树木、草地、花卉均可调节气候。
4.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生长良好、栽培管理较易的优点。选用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能突出地方特色,富有个性化。
2.3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立意与构思
2.3.1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2.3.2规划设计策略
1.为使师生在课余活动时间有良好的休息交流空间,在园中设计可供休息的花架、花坛、花池、草坪、乔灌木等复层绿化,创造安静幽闭的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休息、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2.通过绿化、美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利用绿地开辟英语角、读书廊等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校园内大量的植物材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丰富的树种种群,通过挂牌标明树种名称及所属科属、简介,使整个校园成为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园地。
4.学校在绿化时可以问计于学生,问计于教师,集思广益,实现规划的最优化。另外,学校的一些绿化工作可以交给学生进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如一般的种植、养护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实践能力,又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
2.3.3植物配置
乔木可选用银杏、盆架子、宫粉紫荆、蒲葵、老人葵、秋枫、合欢、木棉、桂花、栾树、雪松、三角枫、广玉兰、降香黄檀、紫薇、白兰花等;花灌木有朱缨花、黄槐、黄婵、小叶女贞、月季、木芙蓉、朱槿、巴西野牡丹、黄金香柳等;藤本植物有扶芳藤、紫藤、锦屏藤、使君子、凌霄、茑萝、炮仗花、爬山虎、三角梅等;可以选择一些果树如金桔、柚子、柑橘、杨梅、李、桃等,以及选择一些草坪及地被植物有狗牙根、地毯草、结缕草、葱兰、韭兰、吊竹梅、沿阶草、蝴蝶花、酢浆草、蚌花等。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 校园绿色文化的塑造
3.1校园文化概述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课余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的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群体性活动。它是一个学校成长历史的见证,包含着学校历届领导,老师和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对后来人的殷切期盼。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活动,是精神感知,很难从物质层面量化它,因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现在都是提倡在精神文化层面办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乃至国家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如何正确,有效,科学的发展校园文化,也是社会各界思考的一个问题。
3.2绿地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3.2.1园林绿地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心理和行为角度看,校园的特色会使师生唤醒愉悦,因校园环境与众不同而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增加了师生的探索性行为,有助于广义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师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校园绿化设计不能脱离校园本身的特色,应力求使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校园文化相渗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园林景观,使校园环境景观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类型及办学特色。
3.2.2绿化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
随着地球环境的破坏,人们已经注意到植被的重要性。作为植被的高层次开发,园林也同样有着所有植物所共有的若干功能,即美化校园环境、净化校园空气和减少噪音等。而学校大力发展校园的园林绿化,更重要的是学校看到了园林绿化在文化层次上的作用。
文化场景作用 园林造景,反映学校文化。文化的产生不捏造,必须以某些东西为载体。
象征作用 咏志,借物名志,历史上运用此写作手法比比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发掘“物”的深层次意义。
反思作用 良好的園林环境,给人一个静谧的空间,仔细考虑,反复思量,让人对某件事可以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考虑。
培养艺术素养的作用 校园,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的地方。园林绿化作为对植物的艺术加工,其本身就可以被视作艺术品。
环境融合作用 学生参与到园林绿化的劳动中去,通过劳动,使他们明白环境需要保护,劳动需要得到尊重,美是通过劳动创造的,进而更加热爱学校,尊重劳动和增强环保意识。
4 设计预期达到的结果
校园绿化在突出各校园绿地功能作用的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加强人性化设计,让植物与人更亲近,做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花的颜色与茂密草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生机盎然美丽如画,使人驻步观赏,观之愉悦,让人产生遐想,在课余时间能让教工、学生得以充分的休息、放松,解除疲劳、心情愉悦。
结语
通过对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思考,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笔者希望探索出合理适用且适合时代发展的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向,以期为未来改建、扩建、新建的校园的景观建设工作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韩亚利,李志华.高校校园环境绿化设计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89-90.
[2]周峰越,论我国大城市中高校校园建设的走向[J].城市研究,1998,(6):31-34.
[3]简波,戴珊珊.学校校园景观设计初探[J].南方建筑,2005,(1)
[4]张庆林,高校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设计浅谈[J].长江学校学报(自然科学报),2007,17(6)
[5]马宁,李培樱,关法春,张金萍.校园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简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林业学校)
关键词:校园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校园文化;植物
1 绪论
1.1 校园绿地规划概述
校园绿地规划是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通过对校园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对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建设文明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校区域内依据其空间形态、植物配置、园林小品、环境品格、人文景观等内在特质,运用传统园林学、生态学、环境行为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知识,营造出一个符合师生员工行为与精神需求的环境艺术。所以,无论学校位居何处,规模大小,类型差异,都应该重视校园绿化。
1.2 校园绿地的功能作用
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文化的绿洲,其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既有普通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的绿地景观应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内涵,体现学校独特的人文内涵,这正是学校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和本文研究的精髓所在。学校校园绿地景观作为绿化的一种,有调节气候、吸附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隔离、保护、提高生态质量等生态效应及环境服务功能,是师生学习交流的第二课堂,为师生提供了室外交流的理想场所,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校园绿化发挥较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1.3校园绿地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学校不重视校园绿化,硬质铺装居多,绿化很少,有时只有零星几棵树;有的学校绿化从来没有长远规划,今天这里种一棵树,明天那里栽一株花,后天不知哪里又植一片草,显得杂乱无章;有的学校种植的花草树木虽然不少,但由于缺乏整合搭配,如同一片乱糟糟的丛林,缺少美感;有的学校虽然有规划,但朝令夕改,校园成了绿化的实验场;有些学校购进了名贵的观赏树木,做到了让大树进校,种植了价格不菲的草坪,但是绿化的效果却没有彰显出自己的特色;有的学校规划阶段没有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没有留有变动的余地;有些学校组织道路系统不甚合理,使种植与道路系统不协调,在设计道路系统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日常行走习惯,使学生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2 校园绿地规划
2.1校园绿地规划原则
2.1.1校园绿化规划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绿化规划作为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校园总体规划之中。
2、校园绿化设计要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3、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
4、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丰富多彩的绿色环境。
5、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校园绿地规划是一种动态过程,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多少年都不应该落后;其次,还要留有发展余地。
6、以人为本原则 環境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更要充分度量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行为,要塑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本空间。
2.1.2校园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要点
1.教学区绿化:教学区主要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故不但能提供安静优美的环境,也要为学生创造课间进行活动的绿色室外空间。教学区前以大面积铺装为主,方便集散人流及提供活动场地。
2.生活区绿化应以校园绿化基调为前提,应根据场地大小,兼顾交通、休息、活动、观赏诸功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3.校园绿地设计:在校园规划建设休憩绿地,作为师生课外阅读、休息的场所。绿地布局形成应与校园总体布局相协调,可选用自然式、规则式或混合式。绿地内可结合面积大小、自然地形等因素,设置石凳、凉亭等各种设施,以供师生休憩、学习需要。
4.校园道路及周边防护林带绿化: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应以达到遮荫目的为主,可选用桂花、香樟等乔木。不选或少选易落果、多飞絮、有异味的植物。
2.2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1.校园主体绿化应该有本校特色。
2.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
3.要注重树木的环保效应。树木、草地、花卉均可调节气候。
4.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生长良好、栽培管理较易的优点。选用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能突出地方特色,富有个性化。
2.3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立意与构思
2.3.1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2.3.2规划设计策略
1.为使师生在课余活动时间有良好的休息交流空间,在园中设计可供休息的花架、花坛、花池、草坪、乔灌木等复层绿化,创造安静幽闭的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休息、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2.通过绿化、美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利用绿地开辟英语角、读书廊等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校园内大量的植物材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丰富的树种种群,通过挂牌标明树种名称及所属科属、简介,使整个校园成为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园地。
4.学校在绿化时可以问计于学生,问计于教师,集思广益,实现规划的最优化。另外,学校的一些绿化工作可以交给学生进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如一般的种植、养护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实践能力,又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
2.3.3植物配置
乔木可选用银杏、盆架子、宫粉紫荆、蒲葵、老人葵、秋枫、合欢、木棉、桂花、栾树、雪松、三角枫、广玉兰、降香黄檀、紫薇、白兰花等;花灌木有朱缨花、黄槐、黄婵、小叶女贞、月季、木芙蓉、朱槿、巴西野牡丹、黄金香柳等;藤本植物有扶芳藤、紫藤、锦屏藤、使君子、凌霄、茑萝、炮仗花、爬山虎、三角梅等;可以选择一些果树如金桔、柚子、柑橘、杨梅、李、桃等,以及选择一些草坪及地被植物有狗牙根、地毯草、结缕草、葱兰、韭兰、吊竹梅、沿阶草、蝴蝶花、酢浆草、蚌花等。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 校园绿色文化的塑造
3.1校园文化概述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课余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的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群体性活动。它是一个学校成长历史的见证,包含着学校历届领导,老师和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对后来人的殷切期盼。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活动,是精神感知,很难从物质层面量化它,因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现在都是提倡在精神文化层面办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乃至国家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如何正确,有效,科学的发展校园文化,也是社会各界思考的一个问题。
3.2绿地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3.2.1园林绿地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心理和行为角度看,校园的特色会使师生唤醒愉悦,因校园环境与众不同而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增加了师生的探索性行为,有助于广义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师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校园绿化设计不能脱离校园本身的特色,应力求使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校园文化相渗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园林景观,使校园环境景观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类型及办学特色。
3.2.2绿化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
随着地球环境的破坏,人们已经注意到植被的重要性。作为植被的高层次开发,园林也同样有着所有植物所共有的若干功能,即美化校园环境、净化校园空气和减少噪音等。而学校大力发展校园的园林绿化,更重要的是学校看到了园林绿化在文化层次上的作用。
文化场景作用 园林造景,反映学校文化。文化的产生不捏造,必须以某些东西为载体。
象征作用 咏志,借物名志,历史上运用此写作手法比比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发掘“物”的深层次意义。
反思作用 良好的園林环境,给人一个静谧的空间,仔细考虑,反复思量,让人对某件事可以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考虑。
培养艺术素养的作用 校园,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的地方。园林绿化作为对植物的艺术加工,其本身就可以被视作艺术品。
环境融合作用 学生参与到园林绿化的劳动中去,通过劳动,使他们明白环境需要保护,劳动需要得到尊重,美是通过劳动创造的,进而更加热爱学校,尊重劳动和增强环保意识。
4 设计预期达到的结果
校园绿化在突出各校园绿地功能作用的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加强人性化设计,让植物与人更亲近,做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花的颜色与茂密草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生机盎然美丽如画,使人驻步观赏,观之愉悦,让人产生遐想,在课余时间能让教工、学生得以充分的休息、放松,解除疲劳、心情愉悦。
结语
通过对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思考,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笔者希望探索出合理适用且适合时代发展的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向,以期为未来改建、扩建、新建的校园的景观建设工作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韩亚利,李志华.高校校园环境绿化设计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89-90.
[2]周峰越,论我国大城市中高校校园建设的走向[J].城市研究,1998,(6):31-34.
[3]简波,戴珊珊.学校校园景观设计初探[J].南方建筑,2005,(1)
[4]张庆林,高校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设计浅谈[J].长江学校学报(自然科学报),2007,17(6)
[5]马宁,李培樱,关法春,张金萍.校园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简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林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