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人怎样看苏联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dddddd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大多数俄罗斯人那样,我也曾是苏联人。在那个年代,作为苏联人不仅意味着公民身份的归属,还意味着某种特定的自我感觉:我们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身在同一个大家庭里。
  随着改革的开始和诸多档案文件的解密,人们才明白:我们曾使用过的历史教科书歪曲了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被“新的真相”震惊的人民不知所措了:苏联到底是什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国家,却好像完全不了解它。此外,被揭露出来的事实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1917年11月7日所发生的事件,因为苏联正是由此开始的。
  对某一点的怀疑导致了怀疑一切。在苏联时代的最后几年及苏联解体后,许多人开始批评与苏联有关的一切;另一些人则拒绝接受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被彻底打碎,成为旧制度的热心辩护者。观点的悬殊也反映在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中。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数量繁多。编纂者不同,对苏联时期的评价甚至截然相反。在一些教科书中,1917年发生的事件仍被称为“十月革命”,而在另外一些教科书中,这一事件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政变”。
  一些人对苏联体制,特别是1917~1953年间的苏联体制提出的最主要控诉之一就是数百万同胞付出了血的代价——国内战争的爆发导致兄弟相残,许多“人民公敌”被枪决,数十万士兵在卫国战争中送命。然而苏联人民的伟大功绩是不能忘记的:振兴了被彻底毁掉的经济,将世界从纳粹的铁蹄下拯救出来,后来又使世界摆脱了美国的核霸权。当然,另一方面,如果在世界政治地图上不出现苏联,可能也不会出现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从全俄舆论调查中心2006年进行的社会调查看,目前只有10%的俄罗斯人认为十月革命对俄罗斯是件好事;38%的人认为十月革命造成了无谓的动荡和牺牲;42%的人认为十月革命是当时令人民难以忍受的处境诱发的一场历史性灾难。
  从“社会舆论”基金会2006年5月的民调可以看出,社会在过去20年中对十月革命的态度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仅有11%的俄罗斯人庆祝十月革命节,而58%的受访者庆祝圣诞节,71%的受访者庆祝胜利日。
  如果说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反对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还进行着激烈的对抗,那么现在对抗的尖锐程度明显降低。尽管大多数人对90年前的事件总体上持否定态度,但仍有46%的人对在俄罗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时间是医治一切创伤的最佳良药。一些人因占世界陆地面积1/6的苏联帝国消亡而产生的悲痛减轻了,另一些人因战胜“苏联怪兽”而产生的欣愉也已成为过去。现在,人们终于能清醒地、不带感情色彩地评价这些历史事件了。
  21世纪的俄罗斯人作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那个年代并非一切都不好或者一切都好。而且,也不可能把苏联近70年历史一下子从记忆中抹去。我们现在试着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并在今后避免苏联时期犯下的错误。
  我常听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现已成为主权国家的人们说,对他们而言,“祖国”这个词仍像过去一样指的是苏联时期拥有的辽阔疆域。
  对当代俄罗斯而言,苏联不仅是过去,而且是现在。只不过,对俄罗斯人来说,苏联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国家及意识形态,而变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些自我感受。人们在反思那个年代的同时,也对苏联有一定的感情。只要我们还有这种感情,苏联就会存在下去。
  
  (作者系俄罗斯通讯社俄新网总编辑)
其他文献
病魔无情,人生苦短,夏澍(1929~2007)竟这么匆匆地走了。  我俩曾在一个宿舍里相处8年,那是1950年一同从中央团校调入中国青年杂志社以后。忙完一天工作,晚间回到宿舍,老夏总是打开床边的那盏小灯,默默读书到深夜。听他的学友昌沧介绍:夏澍原名李庸鲁,河南人,有着憨厚、鲠直和倔强的性格;他崇拜老乡冯友兰,经常是“天马行空”,“孤军奋斗”。上世纪40年代在同济大学参加学生运动,他是团支部书记,“
期刊
基层的“民主冲动”应当怎么看    玛雅:现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民主政治方面屡有动作。例如四川最近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8个市州的7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凡民主测评赞成票低于50%者直接淘汰,以此体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考试结果与平时表现的有机统一。你怎么看?  房宁:中国的民主政治中有个大问题,也是两难的问题,就是对上负责还是对下负责。四川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尝试,包括新都的公推直选等,
期刊
张耀祠,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第一副局长、8341部队负责人,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全保卫工作40多年。著有《张耀祠回忆毛泽东》等书。   粉碎“四人帮”集团由华国锋、叶剑英领导部署,汪东兴负责组织实施。从中央警卫局和中央警卫团抽调20多名干部,组成四个小组,分别交代任务。  1976年10月6日下午15时,汪东兴主任通知我和中央
期刊
今年元旦期间,虽染微恙,终有闲暇。打开网络,迎面看到陈乐民先生于2008年12月27日去世,遗体于29日上午火化的讣闻,这是2009年听到的第一个不幸的消息。陈先生生于1930年,待人接物温文尔雅,且有书画娱情、佳人陪伴(先生的夫人资中筠亦是我所敬重的学者),按理说再有十年或二十年寿数,亦属正常。   2008年的思想文化界流年不利,5月9日,思想家王元化先生离开我们,12月27日,国际政治学界的
期刊
選民和纳税人满意了,市长才能干下去    笔者在1997年4月下旬旁听了美国剑桥市市议会审议财政预算案的讨论会。该市有9万多人口,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位于此地。有意思的是,剑桥市市政资产运作起来很像一家股份制企业:市议会相当于董事会,市长像董事长,全体选民构成了股东大会;运作市政资产的“市经理”像总经理,市副经理和3名市经理助理像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  讨论是公开的,不仅市议员对预算案的某
期刊
中国的鬼神文化源远流长,舞台艺术中自古以来就活跃着众多的鬼神形象。鬼神文化与鬼神形象相映成趣又相得益彰。《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便是众多鬼神形象中极具异彩的一位。  《白蛇传》是历演不衰的传统鬼神剧,它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在民间流传极广,坊间对许仙和白素贞耳熟能详。  也正因为大众耳熟能详,众人心中都有自己认可的“许仙”和“白素贞”,演绎起来就更有難度。接到剧本后,我反复研读仔细揣度,努力把剧情人物吃
期刊
一    做事情并不是人越多就办得越好,所以有“人多盖塌了房”的民谚。但是,晚近的传统却是任何事都要“全民”,非如此不足以形成浩大的声威。声威一壮,即便没有成效,也具备了“烈火烹油”的模样,看起来好看,说起来好听。    二    我第一次遇到“全民”,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家都游行,都喊口号,都捐献飞机大炮。这阵仗先前我应当见过,那是抗日战争时在大后方一个小县城里,四五岁的
期刊
2007年5月25日,是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罗尔纲教授逝世10周年。罗先生之所以成为研究太平天国史的第一代宗师,与其师胡适先生的严厉督教和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他们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在海内外已传为佳话。    三次受到胡适责斥    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罗尔纲从他的家乡广西贵县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浦东中学、上海大学,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后求学于吴淞口上海中国公学,该校校长正是胡适。罗尔纲品学兼优
期刊
一篇著名的散文《海燕》让许多国人在少年时代就认识了高尔基这位“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他是沙皇封建制度的坚定反对者,曾因倡导革命而遭迫害;他加入社会民主工党并参加该党发动的武装起义,其小说《母亲》、《童年》及剧本《在底层》、《敌人》等无不充满革命性。在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到来之际,他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然而,当“暴风雨”真正到来时,高尔基这只“海燕”却变成了与主流声音唱反调的乌鸦。
期刊
父亲章乃器与“七”这个数字有缘,一生转捩点常与“七”有关:1927年创办《新评论》杂志,1937年以“七君子”举国闻名,1947年创办港九地产公司,1957年划为“右派”,1967年写下自传《七十自述》,1977年逝世。    2007年是父亲章乃器诞辰110周年和逝世30周年。他的一生与“七”这个数字特别有缘,不但生死之年皆逢“七”,其一生的转捩点也常与“七”有关。  父亲自1927年独力创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