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强调想象的重要性,人有了想象,就如同鲜花绽放异彩。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是要在课堂上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应用头脑风暴,产生思维碰撞,保持思维的新鲜活力。那如何实现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一方想象的乐土呢?
关键词:想象;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23-01
一、在朗讀课文中引导学生“假如我是”去遐想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反复吟诵,品出“文中情”,悟出“文外味”。
第五册《荷花》,是一篇优美的课文。在学第二小节时,我这样导入:“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最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在学生潜心品读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段课件,让学生的想象既有根据,感悟又有所创见。理解之后进行朗读,学生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学第四小节时,我配上一段舒缓轻柔的音乐,将学生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假如你是这池中的一朵荷花,眼前会是什么样子?”这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了许多美丽又富有童趣的话语:蝴蝶告诉我翩翩起舞的快乐;蜜蜂告诉我采蜜的秘诀;清风告诉我天气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边配乐朗读,边进行遐想,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头脑中浮现出美丽的荷花图,这难道说不是想象的恩泽吗?
二、在语言训练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联想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有精彩的语言生成,就离不开语言实践训练。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挖掘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训练点,让学生打开尘封的记忆,畅谈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实践运用的“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激发学生寻根究底的资源,巧妙地将其设计成许多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驱动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认真地思考,联系生活去联想,诱发不吐不快的冲动并引导学生加以实践运用。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中,在处理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我是这样做的:在“人人”、“我”、“这一种境界”下面加点,并伺机引导学生联系加点的词,想一想,课文中“这一种境界”指什么?这样的境界,你们见过吗?请联系学过的课文,读过的书报,看过的影视,想一想?生1:同学们按座号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小组轮流浇花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生2:我想到《搭石》中老人调整搭石的情景……生3:汶川发生地震时,组织学生安全疏散的老师……在感兴趣问题的指引下,孩子的心被牢牢牵住,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主动参与,与原有的阅读积累,与丰富的见闻经历,与课外的许多关联性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思维发散,大胆想象,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在语言训练中,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这不正是老师所渴望的教学效果吗?
三、在质疑解惑中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推想
质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人们探求的动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课题入手,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矛盾点和发现点,都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按一定顺序排列,分出难易,容易的马上解答,难度大的,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留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发挥想象,寻求答案,解开疑惑,温故而知新。
如教《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我将学生们的质疑归纳成四个大问题:是算术不管事了吗?是挖的时候不专心了吗?是被敌人挖走了吗?还是步子变大了呢?然后让学生带着四个问题去读课文,去一个个排疑。最后师边出示课件,边描述内容:“他一个劲地挖呀挖,可就是挖不到。同学们,假设你现在就是科利亚,会想到什么原因?”接着师挑两个学生,一个大个子,一个小个子,让他俩各走五步,来比行程的大小。这样,就自然推想得出结论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实践出真知,推想就是“解开疑惑”的阳光、雨露,让孩子在推想中豁然开朗,在推想中水到渠成,学生思维活跃了,效率提高了,谁能不为这样的想象而欢欣鼓舞呢?
四、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做假设去幻想
一座富丽的宫殿需要精美的雕刻和巧夺天工的饰品,一篇好的文章也需要精致的素材和创造性的语言。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我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变一变,编一编,改一改,加一加,借助想象、幻想之笔,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曾见过的事情,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相会等故事,“发生”在你眼前,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或者,你可以假想自己回到岳麓书院、回到唐朝、回到“靖康之难”,回到某个你比较熟悉也很关键的历史点上,或者让自然界中的事物拥有人的思想来做各种事情,总之展开你的想象进行妙笔生花。当然,这种想象要合乎逻辑,而不是胡思乱想。我以“我真想”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我真想做女孩,我真想变成大人,我想变成喜羊羊……我顺势追问:“做女孩后你有什么优势,做男孩有什么烦恼?”“为什么你要变成大人,做大人以后你会干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驰骋万里。瞧,一位学生在《我真想是泡泡》中写到:“我是一个小朋友吹出的七彩泡泡,有轻功,飞呀飞,一群小朋友在看我表演,我就和他们逗乐,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在小朋友身上,让他一点也觉察不到。你说,我像不像孙悟空?”文中的“轻功”“落在”“逗乐”,是多么新颖的创意!对这样的创意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肯定。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创意的语言就会越来越多。
清人李渔曾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无穷”。只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敢于冲破樊篱,课堂上创设情境,放飞学生的想象,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我相信,语文课堂会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想象的一方乐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想象;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23-01
一、在朗讀课文中引导学生“假如我是”去遐想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反复吟诵,品出“文中情”,悟出“文外味”。
第五册《荷花》,是一篇优美的课文。在学第二小节时,我这样导入:“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最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在学生潜心品读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段课件,让学生的想象既有根据,感悟又有所创见。理解之后进行朗读,学生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学第四小节时,我配上一段舒缓轻柔的音乐,将学生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假如你是这池中的一朵荷花,眼前会是什么样子?”这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了许多美丽又富有童趣的话语:蝴蝶告诉我翩翩起舞的快乐;蜜蜂告诉我采蜜的秘诀;清风告诉我天气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边配乐朗读,边进行遐想,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头脑中浮现出美丽的荷花图,这难道说不是想象的恩泽吗?
二、在语言训练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联想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有精彩的语言生成,就离不开语言实践训练。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挖掘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训练点,让学生打开尘封的记忆,畅谈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实践运用的“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激发学生寻根究底的资源,巧妙地将其设计成许多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驱动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认真地思考,联系生活去联想,诱发不吐不快的冲动并引导学生加以实践运用。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中,在处理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我是这样做的:在“人人”、“我”、“这一种境界”下面加点,并伺机引导学生联系加点的词,想一想,课文中“这一种境界”指什么?这样的境界,你们见过吗?请联系学过的课文,读过的书报,看过的影视,想一想?生1:同学们按座号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小组轮流浇花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生2:我想到《搭石》中老人调整搭石的情景……生3:汶川发生地震时,组织学生安全疏散的老师……在感兴趣问题的指引下,孩子的心被牢牢牵住,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主动参与,与原有的阅读积累,与丰富的见闻经历,与课外的许多关联性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思维发散,大胆想象,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在语言训练中,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这不正是老师所渴望的教学效果吗?
三、在质疑解惑中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推想
质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人们探求的动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课题入手,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矛盾点和发现点,都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按一定顺序排列,分出难易,容易的马上解答,难度大的,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留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发挥想象,寻求答案,解开疑惑,温故而知新。
如教《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我将学生们的质疑归纳成四个大问题:是算术不管事了吗?是挖的时候不专心了吗?是被敌人挖走了吗?还是步子变大了呢?然后让学生带着四个问题去读课文,去一个个排疑。最后师边出示课件,边描述内容:“他一个劲地挖呀挖,可就是挖不到。同学们,假设你现在就是科利亚,会想到什么原因?”接着师挑两个学生,一个大个子,一个小个子,让他俩各走五步,来比行程的大小。这样,就自然推想得出结论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实践出真知,推想就是“解开疑惑”的阳光、雨露,让孩子在推想中豁然开朗,在推想中水到渠成,学生思维活跃了,效率提高了,谁能不为这样的想象而欢欣鼓舞呢?
四、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做假设去幻想
一座富丽的宫殿需要精美的雕刻和巧夺天工的饰品,一篇好的文章也需要精致的素材和创造性的语言。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我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变一变,编一编,改一改,加一加,借助想象、幻想之笔,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曾见过的事情,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相会等故事,“发生”在你眼前,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或者,你可以假想自己回到岳麓书院、回到唐朝、回到“靖康之难”,回到某个你比较熟悉也很关键的历史点上,或者让自然界中的事物拥有人的思想来做各种事情,总之展开你的想象进行妙笔生花。当然,这种想象要合乎逻辑,而不是胡思乱想。我以“我真想”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我真想做女孩,我真想变成大人,我想变成喜羊羊……我顺势追问:“做女孩后你有什么优势,做男孩有什么烦恼?”“为什么你要变成大人,做大人以后你会干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驰骋万里。瞧,一位学生在《我真想是泡泡》中写到:“我是一个小朋友吹出的七彩泡泡,有轻功,飞呀飞,一群小朋友在看我表演,我就和他们逗乐,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在小朋友身上,让他一点也觉察不到。你说,我像不像孙悟空?”文中的“轻功”“落在”“逗乐”,是多么新颖的创意!对这样的创意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肯定。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创意的语言就会越来越多。
清人李渔曾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无穷”。只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敢于冲破樊篱,课堂上创设情境,放飞学生的想象,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我相信,语文课堂会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想象的一方乐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