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信托吃紧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关于银监会叫停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声音不时响起,特别是在9月份绿城陷入“调查门”后,许多信托公司的地产信托业务报批后就不见动静。
  “房地产信托我们还在批,只是放缓了审批节奏。”近日,银监会的一位官员否认了“只报不批”一说。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信托行业监管已经相当严格,对地产信托项目层层审批,采取了总量控制,放缓了节奏。
  他还透露,目前实行的“审批制”还将延续下去。
  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经济下行因素的叠加,信托行业也面临着到期兑付压力。近期诺亚财富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2012年房地产信托到期总规模为1172.5亿元,远远高于2011年的470.5亿元,整年兑付规模较大。
  不过,监管层人士也认为,目前信托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原因是监管层在2011年早些时候就加强了信托地产业务的风险防范。
  
  高融资成本遭遇持续调控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 《2011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达3216.67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2864亿元的发行总量。
  与地产信托爆发式增长相对应的是其收益率的不断攀升。
  2010年下半年,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地产信托收益率普遍达到10%,个别的收益率已经飙升到20%以上。
  高涨的收益率让地产信托的融资成本也水涨船高。“最高时成本上升50%,现在差不多是20%~30%。”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信托计划的融资成本都已远远超过了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回报。如恒大地产的毛利率最高为37%,而金地集团的净利润率在13%左右。其收益水平不能覆盖地产信托动辄25%左右的融资成本。
  这意味着,通过信托渠道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已很难通过地产项目收益来获得回报,资金链风险开始浮现。
  市场的反映也印证了这种风险的存在。近日有信托业内人士透露,北京郊区的一个房地产信托项目,已经出现了信托公司还本付息垫资的情况;上海一个信托项目也是在到期兑付时出现困难,最后由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接盘。
  业内人士担心,随着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趋势,房价下跌,销售低迷,地产信托粗放式增长背后积聚的风险浮出水面。
  “目前最先要面对的是兑付风险,也就是可能出现个别信托公司的个别项目不能到期兑付的情况。”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房地产项目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因为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资金链的紧张,面临一个刚性兑付问题。
  据了解,目前的房地产信托计划大多数都是融资类计划,即为项目筹集开发资金,销售回款可以说是维持地产公司运营并按期偿还各种负债的唯一来源。
  但在房地产业下行的趋势下,部分房地产信托的标的项目销售率很低,很难通过销售产生的现金流来还本付息,为其融资的信托项目可能由此陷入兑付危机。
  不过,在记者采访中,一些信托公司纷纷表示,凭借信托公司的风险化解能力,目前的兑付危机不构成风险。
  一位国有信托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公司对名下项目采取了充分的风险控制手段。如果是抵押类的项目,该项目的土地或者房产抵押物折扣率一般都低至4~5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变现。
  如果是股权类项目,信托公司控制项目公司100%股权,派人进入项目公司董事会并对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控制项目公司财务印章,监控银行账户。
  “兑付风险目前不会蔓延至投资者。”上述经理对记者强调,因为目前集合信托的风险都是由信托公司承担的,一旦出现兑付风险,一般都是由信托公司向投资者垫付本息,然后再由信托公司把资金收回。
  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监管层认为,目前信托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也就是不会出现业内多家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不能到期兑付的情况。原因是监管层在2011年早些时候就加强了信托地产业务的风险防范。
  早在2011年5月,面对一路飙升的房地产信托,银监会发出了《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表》,要求信托公司每月10日前上报每一款房地产信托项目的资金额度、筹款方式及风险控制措施等信息,从而降低兑付风险。
  6月底,银监会针对房地产信托展开了“窗口指导”,要求信托公司高度重视房地产业务风险,以更为审慎合规的方式开展业务。在信托规模上要“稳中有降”,在速度上要“把握好节奏,严格控制增速”。
  紧接着,7月1日后,银监会对房地产信托实行一事一批制度,从备案制转为审批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自9月份开始,银监会开始监测存量信托项目的兑付风险,加之之前的一些政策叠加,使得高烧不退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开始降温。
  根据信托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占比仅为38.84%,环比下降14.01个百分点,已出现放缓迹象。至第四季度,这一数据进一步下滑。
  银监会非银部一位官员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现在监管部门非常关注单个信托机构风险。对于有些在地产信托项目上激进的机构,已经多次提醒。现在这些机构也在做项目调控和评估,梳理流程,完善激励机制。
  2011年12中旬,中国信托业的“一把手”齐聚广东东莞,召开了信托业的闭门峰会。
  “会上大家开诚布公,不讲成绩只谈问题,谈风险。”一位参会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会上监管层的领导重申了对地产信托的态度。“谁不听话2012年就让他关门。”该知情人士表示,但是此次叫停跟以前不同,把信托的自有资金与委托分开。“对于一些风险防范不严的,违规的机构,就叫停其委托资格,让别的机构管理其委托资产。”
  据悉,目前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严控融资类信托比重,并督促信托公司成为具有客户基础和自主资产管理能力的财富管理机构。
  
  地产信托调整机会
  除了监管的重压之外,伴随着无法过会、募集期内滞销、展期再销售等情况的出现,现在信托公司也开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开始回避房地产项目。
  中融信托一位人士对记者透露,现在信托对于地产项目很谨慎,对开发商的资质要求也很高。
  根据2010年颁布的《净资本管理办法》要求,2011年底各信托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而融资类房地产信托的风险资本计提比例高达3%。在大限来临之际,很多净资本接近红线的信托公司都纷纷减少了房地产信托的发行。
  除收缩房地产信托外,信托公司还加强了对地产信托项目的跟踪和监管,敦促开发商加快资产抵押品的销售率和周转率,以防范可能出现的兑付危机。
  中诚信托一位退休的高管指出,虽然目前投资者风险不大,但信托公司很难从问题项目中全身而退。他指出,若地产业下行态势持续,成交量进一步萎缩,到时抵押物的价值和变现则成了未知数;而监控地产商的账户只是杜绝挪用资金的风险,无法对抗流动性风险。
  如此,规模巨大的存量信托如何“解套”,谁来接盘?
  一位私募地产基金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2009~2010年成立的地产信托,大多数项目已经进入了回款阶段,这其中不乏资产包不错的项目。这些项目只是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可以趁机低价入手。他对记者透露,目前不少地产私募基金在长沙、成都、杭州等二三线城市,频频出手接盘信托项目。
  一些地产私募基金、有实力的信托公司甚至大型地产商都开始寻觅机会。
  如绿城集团近期变卖上海、江苏等地的房产项目,融创、SOHO以及复星集团都表现出接盘意向。
  一位信托高管也认为,目前地产信托风险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严重。只是开发商在兑付期限内受市场影响而遇到了流动性困难,因恐错过了信托产品刚性的兑付期限,信托公司才迫不得已将其转让。如果给地产商足够的时间来落实销售策略,仍能保证后续接盘方能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其他文献
2012年,随着通胀形势的缓解以及国内经济“稳中求进”,主导市场走势的政策面和资金面等多重因素存在向好的可能。而对A股投资者来说,调整中的小行情或会出现,牛市期许未必非常乐观。  资本市场经历阵痛之际,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迎来了自成立以来的第六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履新两个月郭树清频出新政,市场满怀一扫资本市场沉疴的期待。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各种复杂
期刊
许多人认为保持经济高增长与调结构并行不悖,笔者对此难以苟同。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再维持此前的高增速已非常之难,如果一定要人为地维持一个高增速,不仅成本高、代价大,也未必能真正实现。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推动增长的动力不同。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以往靠数量扩张、拼资源及低成本发展经济的路径,我们已没太多优势。今日中国,必须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结构升级,才能保持较快增长。不仅如此
期刊
2011  年在谢幕前,给来年的股市回暖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尽管2011年底的A股尚未企稳,但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通胀形势的缓解以及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主导市场走势的政策面和资金面等多重因素,都在向好的方向演变。  就股市自身而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熊市洗礼的A股,自身的“虚火”虽已泄去大半,市场各板块间估值结构矛盾也有所缓解。对A股投资者而言,2012年是否有缘牛市
期刊
久陷不利传闻的绿城中国(03900.HK)终于要有所变化了,作为公司老板,宋卫平的选择是销售模式的改革,绿城打算网罗各类销售人才,打造自己的“金牌经纪人”。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之前,宋卫平还在抓紧和团队讨论招聘海报的设计问题。在海报设计样式等细节上,谈至激动处,宋还摔了几次老花镜,拍了几次桌子。这次招聘的主题被定为:你若来了,便是春天——典型的宋氏风格。  绿城这种大规模招聘前所未有
期刊
由于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在不断深化蔓延,加上中东地缘政治危机可能恶化,2012年香港经济的外围因素将处于不稳定的状况。不断走弱的外部需求将对香港经济增速带来直接的下行压力,并通过对内部投资、消费及资本市场的影响,间接制约香港经济增长。  外围因素的负面作用自2011年下半年起已日趋严重。在欧美危机的冲击下,香港经济结束了两年来持续向上的走势,开始向下调整。2011年第三季度GDP升幅仅4.3%,为两年
期刊
长勇不停地拨弄手中的电话,催促首钢钢厂的人尽快过来,把站里当天回收的废钢拉走。  “这些废钢、废铜、包括废纸,一天一个价往下跌,谁也不敢囤货,都是当天进当天出。”   在昌平东小口村一家规模不小的废品回收公司负责外事经营近十年的王长勇告诉记者,这种情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曾出现过。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链条,废品回收业有经济走势风向标之谓,废品价格走低的背后,释放的是内外需萎缩及经济转型
期刊
在新一代领袖保罗雅各布的带领下,高通公司(下称“高通”)正向着新的目标不断迈进。  高通坚信想象力和创新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使最终用户受益,其创始人之一兼董事长艾文雅各布博士(Dr.Irwin Jacobs)曾经说过:“我们用创新思想缔造了高通公司,并希望在创新道路上有所作为。”  过去的20多年,高通为研发投入了巨资,并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创新性理念、方法和产品,从而改变了无线通信世界。  截至201
期刊
尽管2012新年伊始,全球黄金原油期货一度获得2%-4%的涨幅,但在前涨后跌中走完2011年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全年未能延续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两年的上涨走势。  2011年下半年起,铜、铝、锌、铅等基本金属,以及原油、农产品等全面震荡下行,棉花期货累计下跌37%,铜累计下跌23%,白银、小麦、食糖等跌幅均在两位数以上。至年底,涵盖全球19种大宗商品、跟踪衡量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期货指数累计
期刊
当下有种流行看法,认为一国在从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阶段迈进时,存在一个很难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很多分析人士据此提醒中国要防止跌入这一陷阱,特别是在谈及收入分配或改革困境时。  世界发展,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中等收入陷阱”规律吗?   “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2006年最先由世行提出,其在当年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针对东亚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提出了这一概念。“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涵义是,一个经济
期刊
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纠结,并未随年底的股市收官而终结。在2011年第四季度的证监会主席更迭、证监会发布一系列治市政策之后,人们对2012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充满期待。  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好的金融体系不是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最重要。  郭树清的话不难理解,即资本市场改革要立足于制度层面的构建、市场体系的健全。以此推之,只有健全了一套高效、透明而又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