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哪吒重生》对传统视觉符号的颠覆性解构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即便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这些文化符号仍然不可或缺,尤其在国产动漫创作中,与之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向世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产动漫《新神榜:哪吒重生》在封神IP背景下创造性地通过李云祥和哪吒元神的不断磨合,表达人性战胜神性的时代寓意。重构与解读传统文化是跨文化传播的基础,因此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在跨文化传播中提升国产动漫话语权的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穿越剧《金宵大厦》(2019)为例,讨论社会政治经济脉络、游戏化、叙事时间及叙事空间之间的互动互构关系.近年来的新型穿越剧体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借助时空穿越体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天价房价、“鸡娃”压力、都市人的孤独等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社会话题等;第二,将电子游戏作为载体,设置“时空结”,创造重复叙事的手法,以塑造复杂多变的情节;第三,突破传统影视剧的时空概念,打碎局部故事情节,重组预叙,预示后续单元故事的发展.
动画电影《姜子牙》与其说是对原改编文本《封神演义》人物内核、叙事逻辑、价值观念的颠覆,不如说是对人们在深受原著和历次改编作品影响下所形成的“刻板印象”的颠覆,同时也是对时下主流受众趋于“娱乐性”“快餐式”等审美体验的一次重塑。
藏文化源地出身的导演们在创作影片时总绕不开转世、信仰、生殖、死亡和轮回等一系列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信仰话题.万玛才旦是一位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作者型导演,被称为“藏地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善于发现藏地生活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自然主义影像和藏地普通小人物的日常写照将其反映出来.本文以万玛才旦的作品《气球》为例,归纳藏文化环境下的电影创作特点,探讨藏区电影如何进行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输出.
《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双雪涛短篇小说集《飞行员》中的同名小说,试图以视觉特效凸现出奇观式的图像符号来吸引观众。与此同时,叙事上却存在着线索交代未清、故事之间缺乏联系性以及虎头蛇尾等问题,并强行通过奇观影像的呈现来弥合叙事上的硬伤。奇观与叙事之间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画面表达可以帮助叙事的完成,故而从多个角度把握整个电影的感官呈现,使叙事与奇观之间保持平衡关系,帮助观众自然地缝合进电影的叙事链中是很有必要的。
人物题材纪录片的核心是“人”,不论是对个人空间的跟踪呈现还是对人类共性的思考和探究,都折射出“人”生命的美感和与命运的对话.本文以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引入,对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其价值进行分析.
青年导演鹏飞的代表作有《米花之味》《又见奈良》等.他大多选取现实题材,以诗意的镜头、平淡克制的情感抒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风格.这种特别的创作方式也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展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魔术师》这部近乎没有对白、穿插着黑白影像的电影中,故事只是一种勾连时空的外在推力,其内在动力是各种情感的贯穿。导演和编剧用影片《魔术师》和自己的过去对话,充满互文性的影片运用各种符号元素营造了一个怀旧、伤感的审美空间。在这个逐渐暗淡的影像时空中饱含着人类最原始和纯粹的情感,影片中的叙事不再是最终目的,而是变成一种修辞。通过对影片视觉层面和叙事层面的解读,可窥见导演独特的影像风格及法国动画电影一贯的艺术性与哲思性。
现实题材电视剧作为日常生活的艺术延伸,也是映照社会现实的参照系,其创作应直击时代痛点,勾勒时代的纹理,呈现历史的褶皱。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实经验传达,例如对人物形象的过度神化、价值取向的支点位移,以及对某些现实问题和群体的不合理刻画、对小众行业的错误性猎奇,这些伪经验的过多展示会歪曲大众的现实经验,并给大众带来一种“悬浮”之感。
戏曲电影作为中国艺术片的滥觞,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沉淀后,保留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戏曲电影将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借助电影现代视听技术置换,实现了戏曲与电影的共话共守。本文从时空呈现、场景转换、镜头设计等方面就戏曲电影的内部融合展开分析,在缝合“影”“戏”矛盾的同时,为今后戏曲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波兰二战题材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加密”表现形式,将敏感题材按照合乎规范的方式“加密”后呈现给观众,观众再对电影语言“解密”以获得影片所暗含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波兰电影人不断复述并强调能够给予他们存在感的象征性符号,形成波兰的民族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