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在医学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诸如智能医学影像处理、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辅助诊断等,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为构建新型医疗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其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只能实现自动化,而非自主化。文章就AI和ML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虽然AI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障碍,但这项新兴技术作为麻醉学科的辅助工具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他文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引发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随着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应用,大部分于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致病性脑膜炎球菌(血清A、C、W135、Y群)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这也导致B群脑膜炎球菌引发的流脑占比增多。此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候选抗原,以及基于这些抗原已经获批和正在研发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以期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新型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ultrasound-guided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U-SGB)联合高能量激光疗法(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对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确诊为头面部PHN患者,按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联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用于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BTcP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吗啡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5例。C组给予盐酸吗啡片口服控制BTcP, M组给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控制BTcP, D组给予Dex联合吗啡皮下注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作为最具挑战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因病因复杂,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炎症小体作为一种多蛋白复合物,被证实参与NP的发生。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最典型的炎症小体NLRP3在不同NP中的作用机制,不管是在多发性硬化症,还是神经损伤或化疗药等其他化学因素引起的NP模型中,它可通过激活caspase-1及IL-1β引起慢性疼痛;并发现NLRP3一旦被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of transcription 1, SIRT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中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actor 2 ,Nrf2 )/血红素氧合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时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230~27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
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外周神经阻滞不同,筋膜平面阻滞不要求看清楚目标神经,只需了解筋膜的解剖,即可预测阻滞效果。文章对腹腔筋膜间隙解剖和液体流通关系及相关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并明确了腹腔筋膜间隙的解剖和胸腹部筋膜平面液体的流通关系,从而精确地把握药液扩散和阻滞平面与范围,获得良好镇痛并避免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好筋膜联通关系能扩大相关区域麻醉技术的发展范围,未来需要更多麻
目的拟评价洗涤式血液回收用于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行剖宫产术并在术前经超声或MRI明确诊断为前置胎盘的产妇。依据术中是否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分为干预组(I组,40例)和对照组(C组,41例)。I组产妇于术前准备全自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C组产妇术中不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若满足输血指征则输注异体血。回
线粒体是目前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蛋白如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s, Cx43)、亲环蛋白(cyclophilin D, CyPD)等通过调节线粒体膜ATP敏感性K+通道(mitochondrial
脊髓损伤可使患者致残,降低预期寿命与生活质量,并因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功能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损伤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降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脊髓功能监测手段,包括神经电生理监测(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和漫射光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是目前最常用手段,漫射光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脊髓监测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未来漫射光学在脊髓监测中的应用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