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封杀特朗普账号,美国人在担心什么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cj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会山发生的暴力骚乱活动之后,推特永久封禁了特朗普的账号。在许多人看来,这件事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然而它真正的标志性意义可能远非言论自由一个论域所能承担。
  表面上看,推特的这一行动触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但从法理上论述,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乃是人民不受政府干预的言论自由,而推特等平台作为私人拥有的公司,本来应当具有限制在它们上面发表信息内容的权利,这就好比其他的杂志、媒体、报纸、电视台等,传媒都会有自己的立场,筛选那些在他们上面发布的信息一样。因此,这一举动本身并不直接与第一修正案相矛盾。
  真正直接相关联的法案是1996年制定的《通讯规范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的第230条,它给予了互联网公司几乎不受外界监督的删除和控制其平台上发布言论的权利。当时的立法者是为了鼓励这些公司主动监督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如今第230条却变成了钳制不同意见的工具,以致近年来已经被舆论贬称为“大技术审查”(Big Tech’s Censorship)。
  就在刚刚过去的岁末年初,参众两院提交的不含实质性修改第230条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被特朗普否决,随后国会又以三分之二以上多数推翻了特朗普的否决。可以说,如今政见分歧严重的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就包括了第230条。然而封杀特朗普的举动,引起了人们对于第230条和“大技术审查”的新一轮担忧,《华盛顿邮报》和《福布斯》雜志这样的主流媒体也刊文认为此举不妥。尤其是支持特朗普的人更认为,正是由于两党建制派对于第230条的保护才使得特朗普陷入如今无话可说、无处发声的境地。呼吁废除第230条的声音又一次高涨起来。
  言论自由本应当是私权与公权之间的权衡,为什么私权(特朗普)与私权(推特)之间的争论也可以被上升到言论自由的范畴呢?如果墨守法条本身的规训,那么确实无从援引第一修正案,第230条也因此无可厚非。但是推特的规模已经大到了足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地步,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家私人企业,实质上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公共职能。而这种公共职能又在特朗普“推特治国”的四年中被进一步放大,以至于其言论已经足以影响现实的政治生活,甚至造成一场未遂政变。
  不止于此,推特敢于封禁美国在任总统的账号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它所享有的话语权力已经开始跃乎行政权力之上,无论这种权力是否合法。在推特看来,它似乎只是在旧有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行事,但是从正当性的角度思考,推特对于其发布信息的筛选和审查,实质上已经凌驾于美国总统原来享有的权力之上。这就已经不是新闻舆论的“第四权”,而是大数据平台“第零权”的问题了。
  政治原本也是源于妥协与想象。在它之前支配人们社会生活的巫术、祭司和神灵也曾被视为不可侵犯的存在,然而政治生活通过对于物质资料和精神生活的支配取代了这一切。大数据平台的“第零权”,会不会在根本上孕育一种打破政治形式的存在、像政治活动家取代萨满巫师那样把政治家们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来自推特的信息支配着手持直播设备、发布着自拍和视频的原住民们攻破国会山,实际上可能预示着新兴平台构建的共识与想象对旧有政治神圣性和权威性的动摇,其更深远的影响或许要在更长远的未来才能体现出来。
其他文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了救国、兴国、强国,一代又一代的共產党人作出了无私奉献。中国人民拥护共产党,中国人民信赖共产党。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方可赢得民心。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就会深刻体会到,在中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
2018年11月24日,中国台湾,台湾地区九合一大选登场,板桥溪洲小学投票所民众大排长龙。近年来“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深入民心和惠台政策的助力,都是此次“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胜民进党的重要原因  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就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从推进
2018年3月23日,东京大学毕业季,女生们穿着和服出席毕业典礼  “傻瓜和丑女才应该上东大!”  这句看似冒犯的话,听过的日本人不在少数,它出自三田纪房笔下的漫画《龙樱》。主人公樱木老师面对一群浑浑噩噩的差校学生说出了这句话。  他告诫学生,若继续混日子,未来大概率是个失败者,会被熟悉社会规则的精英们玩弄于股掌之间。而脱离这种命运的方法只有学习,捷径就是考上东京大学,这将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比
广州市南武中学斯坦福实验室学创空间课室,同学们在设计鱼缸  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仔细审视焦虑背后,往往能发现家长们隐藏着的迷茫和不确定。他们担心孩子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担心教育的步伐跟不上社会变化的步伐,担心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被埋没。这是教育遇到的时代挑战,是社会在召唤更有生命力和完整性的教育。  众多与教育相关的探讨里,对于中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2020年3月10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人们穿梭在麻省理工学院  文科生似乎在哪都不太受欢迎了。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前州长里克·斯科特在2011年就曾宣称“我们州不需要更多的人类学家”;文科生奥巴马也质疑了历史专业的价值,后来虽然道歉,但学者们依旧表示难以接受;毕业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研究东亚的肯塔基州州长马特·贝文也声称“你们想学文科的可以继续学,但不会得到补贴”。  难道在文科被称为“贵族学
百度上搜索关键词“裁员”,以2018年为限,有3190万条相关结果,这个关键词在百度指数中同比上升了51%。  与此同时,为生计考量的关键词“找工作”,其百度指数在年底罕见地异常暴涨,成为指数收录以来的新高,呈现相似趋势的还有“招聘网站”。然事与愿违。数据显示,2018年4月到9月的招聘广告条数从285万骤减至83万。  面对至少200多万条招聘信息的蒸发,那些被裁员的人坐在闪烁的电脑前,查看有关
冯小刚的《芳华》上映后,在普通观众中口碑优秀,并且票房走势极佳。从《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再到《芳华》,当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纷纷失去棱角时,冯小刚却顶着压力在讲述政治、历史、战争、民族、阶级、体制、人性、荒诞等主题,拍喜剧出身的他反倒成了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中最具锋芒的之一。  不过,与冯小刚早前的作品一样,《芳华》在评论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尤其影片涉及对上世纪70年代的刻画,冯小刚的处理方法被
在一个理想世界中,只要儿童需要帮助,就能得到帮助—当孩子们因为战争、自然灾难或其他危机而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和教室,全球社会就能在几天之内制订一个能保证他们临时福祉的计划。这些计划不但包括挽救他们的生命,也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习的避风港,以保护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和希望。  不幸的是,我们的世界远非理想世界。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我们常常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都没有采取行动。这时候出现了“绝望的孩子”—一开始是几
石勇资深主笔  我发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部分“文化知识产品”(包括电影、电视、知识付费、书籍等),以及消费时尚,都是以中产下层为基准线设计的。  像普通白领、小资文青等都属于中产下层。  中产下层在利益食物链上和心理食物链上位置都不高,所以在社会价值排序上有焦虑。加上他们自认为可以向上突破却又颇有难度,焦虑更被放大。  所以,就有了一个倾向,只要提高自己在审美价值链上的位置,找到那种感觉,在社排上
近期,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县乡村三级的换届选举工作。一些地方在换届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唯学历现象,非常值得警惕。比如,近日江西景德镇乐平市一名刚刚毕业两年的硕士生被破格提拔担任镇长,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唯学历”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地组织部门普遍存在名校情结。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组织部门都通过引才方式向名校招才,为名校毕业生提供选调生的绿色通道。各个学校也把推荐毕业生考取选调生和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