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教书人 一脉家国情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部家族史书,记述了汤氏祖孙三代的身世经历;这是一部学术史书,浓缩了作者在百年动荡变迁中的学术操守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守望;这是一部自传,作者以平实、中性的笔法还原了许多历史真相,讲述了个人的悲欢得失及学术生涯。读完汤一介遗著《我们三代人》之后,笔者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感叹汤一介先生的真诚和自我解剖精神。
  我的父亲汤用彤
  如人们所知,作者的父亲汤用彤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哲学家、佛教史家、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少数几位“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
  在作者眼中,汤用彤是位慈父,“父亲从未对家人发过脾气,为人一团和气”。据钱穆在《忆锡予》(汤用彤,字锡予)一文中说:“锡予之奉长慈幼,家庭雍睦,饮食起居,进退作息,固俨然一纯儒之典型。”在汤一介的印象中,父亲与当时的学者大都相处得很好,与朋友相聚论证、论学,从不喜争论,亦无门户之见。“钱穆与傅斯年有隙,而我父亲为两人之好友;熊十力与吕溦澂佛学意见相左,但均为我父亲的相知好友;我父亲为‘学衡’成员,而又和胡适相处颇善。” 故朋友们给汤用彤起了个“汤菩萨”的绰号。
  汤一介认为,汤用彤治学之严谨世或少见。“父亲做学问非常严肃、认真,不趋时不守旧,时创新意,对自己认定的学术见解是颇坚持的。”故其代表性作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已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经典性著作。据胡适在其《胡适日记》中记载:“此书极好。锡予的训练极精,工具也好,方法又细密,故此书为最权威之作。”1944年,当时的教育部授予汤用彤这本书最高奖,父亲得知此消息后很不高兴。“多少年来一向是我给学生分数,我要谁给我的书评奖!”汤用彤对自己的学问颇为自信,但对金钱却全不放心上。汤一介记得,1946年,傅斯年请父亲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并每月送薪金若干,父亲全数退回说:“我已在北大拿钱,不能再拿另一份。”1949年后,汤家在北京小石作的房子被征用,政府付给了八千元,夫人颇不高兴,但汤用彤却说:“北大给我们房子住就行了,要那么多房子有什么用。”
  汤用彤在解放前一直教书,先后在东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高校任教,1931年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多年。“父亲平时主要只管两件事,一是‘聘教授’,二是学生选课。”季羡林在世时,对我国这种评职称的办法颇为不满,多次对人道:“过去用彤先生掌文学院,聘教授,他提出来就决定了,无人有异议。”学生选课时,他总是要看每个学生的选课单,指导学生选课,然后签字。汤用彤的学生郑昕于1956年接任北大哲学系主任时说:“汤先生任系主任时行无为而治,我希望能做到有为而不乱。”
  汤一介先生评价祖父汤霖时说:“祖父对父亲影响最大的题词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汤用彤一生确实遵照父亲汤霖的教训,传继家风,为人为学,立身处事,忧国忧民。这也成为汤一介立身行事的座右铭。书中,汤一介谦虚地评价自己说:“我虽无力传‘家风’,作为父亲的儿子和学生,也有志于中国哲学史之研究,但学识、功力与父亲相差之远不可以道里计。”
  父辈们的友谊与追求
  在《我们三代人》的第二部分“我父亲”中,作者用了很多笔墨记叙了父亲与胡适、吴宓、熊十力、钱穆、傅斯年等著名学者的交往故事。
  在汤一介印象中,父亲不善交际,因此朋友并不多。“但吴宓伯父却是父亲最相知的亲密朋友之一。”吴宓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留学哈佛大学,与汤用彤、陈寅恪交往甚密,人称“哈佛三杰”。书中作者回忆,1919年6月,汤用彤从美国汉姆林大学转到哈佛大学研究院,师从白璧德,曾选修了白氏的《比较文学》,吴宓先期至该校,“父亲随之亦去,我想这是受到吴宓伯父的影响所致。”留学哈佛期间,汤用彤、陈寅恪与吴宓三人常聚而谈读书及学问,吴宓在其《日记》中说:“此中乐,不足为外人道也。”正因为三人志在“读书学问”,而远离“功名权利之争”,为当时在哈佛留学生中的佼佼者,故有“哈佛三杰”之称。
  在吴宓之子女吴学昭的《吴宓与汤用彤》一文中,详细记载了两位大师的交往。“我父亲吴宓与汤用彤伯父相知相交,长达半个世纪以上。”“两人都极爱好文学,并以文学的根在于思想为共识。父亲常说,非有真性情、真怀抱者不能作诗。用彤伯父则更加明确:‘无道德者不能工文章。无道德之文章,或可期于典雅,而终为靡靡之音。无卓识者不能工文章。无识力之文章,或可眩其华丽,而难免堆砌之讥。无怀抱郁积之知识,非有天生之性情,不能得之。’”
  “像老一辈学者能保持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并在学术上相互支持,是不多见的。”汤一介记得,小时候,吴宓常来家里,“每次总要抱抱我和妹妹,并用他的胡子刺我们的脸玩,我们非常喜欢他,叫他‘大胡子伯伯’。”“吴宓伯父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学者,他情感丰富、为人正直,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外经典无所不读”“我们的父辈学者都已故去,他们的为人为学有许多方面我们是学不来的。”“我们这一辈子无论在‘国学’或‘西学’上都远远不及上辈。”“我们的后辈,看来问题更多,是否能比我们在学术上的造诣更强也很难说。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中华民族何时才能真正复兴而对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等待着。”
  汤氏三代的文化情结
  在汤一介先生的墓地上,一块长20多米、高约3米的墓碑矗立在苍松翠柏间,碑文上醒目地刻着“汤氏三代论学碑”:确立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使中国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返本开新中会通中西古今之学,重新燃起思想火焰,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家的责任……
  汤一介生前时刻牢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祖训,并以“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为行事立身的座右铭。在笔者与汤先生的接触中,也深感先生为人为学之儒者风范。
  他生活很朴素,对吃穿不太讲究,冬天总是带着一顶毛线帽,跟学生在一起,是先生最开心的时刻,他总是面带微笑,并勉励学生抓紧时间做学问。如其父亲汤用彤一样,先生不喜交际,不爱应酬,除了看书写书,几乎没什么其他爱好。
  在笔者印象中,汤一介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一位哲学家,而称自己是“哲学工作者”。“我们这批人在学术根底上不如老一代。”“在做学问上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汤一介在书中认真剖析自己“没有成为哲学家”的原因。在北大哲学系读书期间,他也曾梦想过成为一位哲学家,但是到1949年后,“我想当哲学家的梦破灭了,甚至对哲学做点真正研究的可能也因政治原因丧失了。”“我父亲自回国后,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的二十余年中,正是他三十至四十五岁之间,这应该是人生最有思想活力的时间,他得以全心地做研究,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加之他此时常常研究到深夜两三点,其书数易其稿,才得以成为权威性之著作,至今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汤一介记得,父亲在写《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时,至少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
  虽然历经政治动荡,汤一介曾经有过心灰意冷,想扎在故纸堆中做些学术研究打发余生。但其内心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和希望中国早日富强的愿望从来没有熄灭过。因此,在8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热”中,汤一介并未超身事外,凭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他先后写了许多文章,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中国文化问题”的大讨论中,并在大家的推举下,担任了“中国文化书院”首任院长,终身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全面走向世界前列的努力中。
  最后两年,汤先生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儒藏及其相关事务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虽然经常被疾病所困扰,身体越来越虚弱,但只要精神好一些,他就要去工作。因为“这是他最大的梦想,最后的心愿。”
其他文献
一、火晶柿 该品种产于陕西临潼地区,因果实色红如火,果面光泽似水晶而得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70克,横断面略方,橙红色,软后朱红色,艳丽,深秋成熟时挂满枝头,如火焰般艳丽,所以又叫“火景”。皮薄而韧,肉质细而致密,纤维少,汁中多,味浓甜,糖度为19%~21%,无核,品质上等,且果皮极易剥离。在临潼地区10月上旬果实即可成熟。极易软化,最宜以软柿供应市场。较耐贮藏。火晶柿除食用外,可酿酒、做醋,
期刊
张奇,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出生,河南开封人,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首师大弘文书苑学员。现任卜希暘书法工作室高级研修班教学主持,国家画院曾来德书法工作室助教,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出版界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市场报》艺术总监。
期刊
他们有的调皮,整日与同伴嬉打疯闹;他们有的安静,沉默得只愿缩在角落自言自语。他们孤单,把一只篮球玩到破烂不堪;他们自立,因为一年到头主要靠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是留守儿童。也许,他们缺课外书、缺电脑,想要零食,想要新书包......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只是来自父母的一声呵护。但是,他们还不得不继续留守。  2015年6月9日深夜, 贵州省毕节市,14岁少年张启刚带着三个妹妹,在门窗紧闭的楼房中服下农药,
期刊
提起学者散文,或许我们马上会想起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的散文。眼前的这本散文集《独自闲行》就是一本学者散文,却更具个人特色。它比我们常见的学者散文更具作家个人性情,比一般的作家散文更富学理性,且彰显了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道义精神。在2016年炎夏,它是一本具有美丽精神,让人灵魂清凉的好书。  《独自闲行》的作者傅光明是位职业编辑,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编辑和研究工作,但书中第一辑《书与史》的部分,
期刊
去年秋播期间,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较好,小麦播期集中,出苗整齐,冬前苗情较好。但目前小麦生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旱情持续发展。去年11月份以来,北方麦区降水偏少,华北和黄淮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9成,加之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快,旱情持续发展;二是冻害频繁发生。去年12月初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部分地区麦苗发黄,严重地块出现死苗现象;三是病虫早发重发。去年秋播期间,气温偏高,墒情较足,小麦条锈病
期刊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作物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可作有机肥,还可作禽畜饲料。燃烧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    一、自制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的主要原料是作物秸秆,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不仅能给作物提供营养,而对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具有独特功效。    1 原料配方比例:作物秸秆粉或碾碎的秸秆56.3%,过磷酸钙20%,禽畜粪20%,尿素0
期刊
冻害是露地蔬菜冬季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也是影响蔬菜产量的一大劲敌,在生产中我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避免或减轻冻害对露地蔬菜的影响。    一、栽培措施    1.巧施肥料。一是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温性能。在冻害来临前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其抗冻力,同时若能再施适量速效磷、钾肥防冻会更好。二是用800倍丰收一号、0.3%磷酸二氢钾加300倍白糖液进行叶面喷肥。    2.肥土
期刊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2
期刊
一、整地施肥    1.施肥。667平方米用8~10方土杂肥或生物发酵处理的有机肥,50千克三元复合肥作基肥耕地前遍撒田间。  2.土壤处理。667平方米用无公害农药苦参碱或易分解的敌百虫原粉1~2千克拌毒土撒施,防治地下害虫。  3.整地。包括施肥及开沟。要求耕20~25厘米深,开沟1.7~2米深,20~25厘米宽,开沟后松土形成高30~35厘米、宽60厘米的土垄,要对其进行保墒处理,将其顶、侧
期刊
对果树适时进行缩剪,是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的重要途径。“五枝”缩剪修枝法,操作简单而且效果显著。  1.缩剪衰弱枝 冗长衰弱枝多为单轴延伸枝组,3~4年后就会衰弱,必须进行缩剪才能复壮更新。缩剪时,如果花芽多,属于“大年”者,可一次缩剪到位,即一次缩剪到后边强壮分枝处,剪口要小,留保护橛。如果花芽少,属“小年”者,可“先养后缩,逐年缩剪”。对于衰弱的下垂枝,应当先养一年,等第二年枝条长势增强了再缩剪
期刊